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翻译界大部分人都在翻译《牛虻》、《斯巴达克斯》等革命作品。任溶溶擅长英文和俄文,又偏偏最喜欢翻译儿童文学,他因此成了全国少数几个专门翻译儿童文学的当家人。当时,作为出版社编辑的任溶溶经常要往少年宫跑,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他本来讲的都是翻译故事,没想到讲得多了,竟然自己头脑里也跑出了一些故事。后来那篇被看作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
“没头脑”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糊里糊涂的造了三百层的少年宫,却把电梯给忘了;“不高兴”任着自己的性子来,上台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他不高兴了,武松怎么也“打不死”老虎。这两个形象生动的角色和里面生动的笑话让几代读者笑破了肚皮。
任溶溶说,角色都从生活中来,自己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不过,在少年宫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故事竟然突然自己就跑出来了。“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后来出版社也听说,他们就让我写下来,我在咖啡馆里半个钟头不到就写出来了。”没头脑和不高兴
编剧
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广东鹤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和编辑工作,译有《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等大量外国儿童文学名著。著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作品选》等。
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拉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座一百九十九层高的少年宫大楼,楼造好后,才想起没设计电梯,结果孩子们为了在这个大楼上看戏,要带着铺盖、干粮爬一个月的楼梯,这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设计师自己,因为没头脑也参加了少年宫开幕式。
不高兴在开幕式这天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关头,他的老脾气又来了,本来老虎应该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兴死,反而把武松打得东逃西躲,二人一直打到台下。台下的没头脑正看得纳闷,不高兴却打到了他的身上,于是没头脑在前边跑,不高兴在后边追,两个人从楼上滚到楼下,跌得腰酸背疼。通过这次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仍旧变回到儿童时代。
本文发布于:2022-10-12 00:3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56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