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风的形成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运动的呢?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水平的风,垂直的升降气流,不规则的乱流运动,都各有其复杂的成因。这里先就风的成因谈起吧。
自从十七世纪出现了气压表,指出空气有重量因而有压力这个事实以后,为人们寻找风的奥秘提供了开窍的钥匙。十九世纪初,有人根据各地气压与风的观测资料,画出了第一张气压与风的分布图。这种图不仅显示了风从气压高的区域吹向气压低的区域,而且还指明了风的行进路线并不直接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而是一个向右偏斜的角度。一百多年来,人们抓住气压与风的关系这一条从实践中得来的线索,进一步深入探究,总结出一
地球常识套比较完整的关于风的理论。风朝什么地方吹?为什么风有时候刮起来特别迅猛有劲,而有时候却懒散无力,销声匿迹?这完全是由气压高低、气温冷暖等大气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在支配着的。人们不仅用这种规律来解释风的起因,而且还用这些规律来预测风的行踪。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在气象上,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或风力)来表示。风向指风的来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度来表示。以360度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量度。风速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空气的行程,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来表示。1805年,英国人F.蒲福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几经修改后,得出了风力等级表。
风级 | 名称 | 风速(米) | 陆地物象 | 海面波浪 | 浪高(米) |
0 | 无风 | 0.0-0.2 | 烟直上 | 平静 | 0.0 |
1 | 软风 | 0.3-1.5 | 烟示风向 | 微波峰无飞沫 | 0.1 |
2 | 轻风 | 1.6-3.3 | 感觉有风 | 小波峰未破碎 | 0.2 |
3 | 微风 | 3.4-5.4 | 旌旗展开 | 小波峰顶破裂 | 0.6 |
4 | 和风 | 5.5-7.9 | 吹起尘土 | 小浪白沫波峰 | 1.0 |
5 | 劲风 | 8.0-10.7 | 小树摇摆 | 中浪折沫峰群 | 2.0 |
6 | 强风 | 10.8-13.8 | 电线有声 | 大浪到个飞沫 | 3.0 |
7 | 疾风 | 13.9-17.1 | 步行困难 | 破峰白沫成条 | 4.0 |
8 | 大风 | 17.2-20.7 | 折毁树枝 | 浪长高有浪花 | 5.5 |
9 | 烈风 | 20.8-24.4 | 小损房屋 | 浪峰倒卷 | 7.0 |
10 | 狂风 | 24.5-28.4 | 拔起树木 | 海浪翻滚咆哮 | 9.0 |
11 | 暴风 | 28.5-32.6 | 损毁普遍 | 波峰全呈飞沫 | 11.5 |
12 | 飓风 | 32.7- | 摧毁巨大 | 海浪滔天 | 14.0 |
大气中的光现象
【极 光】
极光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剧烈时,太阳发出大量强烈的带电粒子流,沿着地磁场的磁力线向南北两极移动,它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的上层,其能量相当于几万或几十万颗氢弹爆炸的威力。由于带电粒子速度很快,碰撞空气中的原子时,原子外层的电子便获得能量。当这些电子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便会辐射出一种可见的光束,这种迷人的色彩就是极光。
地球常识地球的两极有两个大磁场,带电粒子流受地球磁场的影响,飞行路线就要向两极偏转,两极地区形成的粒子流较中纬度更多,在高纬度地区人们能观察到极光的机会更多些。出现在北极的叫北极光,出现在南极的叫南极光。
极光通常有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等多种形状。由于空气中含有氢、氧、氦、氖、氩等气体,在带电粒子流的作用下,各种不同气体便发出不同的光。比如氖气发出红光,氩气发出蓝光,……因此极光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极光往往突然出现,连续一段时间以后又突然消失。
在瑞典、挪威、前苏联和加拿大北部,一年可以看到100次左右的极光,出现的时间大多在春季和秋季。在加拿大北部的赫德森湾地区,每年见到的极光多达240次左右。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漠河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五彩斑斓北极光。
【海 市 蜃 楼】
在炎热的夏季或沙漠地区,当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太阳的猛烈照射时,温度升得很高,空气密度变小了,而上层的空气仍然比较冷,空气密度也大,这样由远方物体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在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就要向远离法线的方向折射。当光线快射到地球表面时,就会发生全反射,于是远处物体上下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就沿下凹的路径到达观察者眼中,出现“海市蜃楼”。而在地面逆温较强的地区,尤其是在冷海面或极地冰雪覆盖的地区,由于底层空气密度很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很小,这种上疏下密的空气就能使物体投射的光线经过它产生折射和全反射现象,以致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
【虹 和 霓】
虹:是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在水滴上所发生的折射、分光、内反射、再折射等造成的大气光象,光线照射到雨滴后,在雨滴内会发生折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偏离、其中紫色光的折射程度最大,红色光的折射最小,其它各色光则介乎于两者之间,折射光线经雨滴的后缘内反射后,再经过雨滴和大气折射到我们的眼里,由于空气悬浮的雨滴很多,的所以当我们仰望天空时,同一弧线上的雨滴所折射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线角度相同,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内紫外红的彩色光带,即彩虹。
霓:有时在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内红。称为副虹或霓。
霓和虹的不同点仅仅大于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二次内反射,因此光线通过雨滴后射到我们大气的重量、湿度、压力
大气是混合气体,它无色无味,通常人们看不见它的存在,大气的主要成份是氧和氮。而其它气体,如氢、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等,只占大汽体积总量的百分之一。
【大气的重量】
大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但是它也和其它物质一样,具有一定的重量。据测定,在零摄氏度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密度为0.00129克/立方厘米。
【大气的湿度】
湿度是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大气潮湿的程度,表示湿度的大小有以下几种方法: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
【大气的压力】
大气具有重量,那么它就必然存在着压力。我们把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大气柱的重量称为大气压强,即气压。气压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毫米和毫巴。在标准状态下,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而760毫米气压又相当于1013.25毫巴。地球常识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
太阳光射入大气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就变成了一个散射光的光源。它们向四面八方发出光来。在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如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波最容易被大气分子和微粒散射出来。波长较长的如红、橙、黄等颜色的光波透射力最强,它们能透过大气分子而保持原来的前进方向。这样光波的分离作用就此发生了,而颜色也就出现了。
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
【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
在炎热的夏季或沙漠地区,当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太阳的猛烈照射时,温度升得很高,空气密度变小了,而上层的空气仍然比较冷,空气密度也大,这样由远方物体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在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就要向远离法线的方向折射。当光线快射到地球表面时,就会发生全反射,于是远处物体上下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就沿下凹的路径到达观察者眼中,出现“海市蜃楼”。而在地面逆温较强的地区,尤其是在冷海面或极地冰雪覆盖的地区,由于底层空气密度很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很小,这种上疏下密的空气就能使物体投射的光线经过它产生折射和全反射现象,以致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
天空为什么会降落酸雨
【天空为什么会降落酸雨】
酸雨是呈现酸性的雨水,有时酸雨的酸性较强,落到人的身上,往往会使人有灼痛之感,酸雨是一种灾害性较强的雨水,它往往给自然界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并直接威胁着动、植物的生存,酸雨是由于工厂大量燃烧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含有硫、氮和氧化物,进入到大气中后,在空中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碳酸和硝酸,随着雨水一起降落到地面而形成的。
日、月、晕环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常识【日、月晕环是怎样产生的】
晕是日、月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实际上,有卷层云时,天空飘浮无数的冰晶,在太阳周围的同一圆圈上的冰晶,都 能将同颜色的光折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来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天空中有由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往往在日、月周围会出现一个或两以上以日、月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和光弧,这些光环。光点和光弧统称为晕。
气压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气压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气压随着大气高度而变化,这是因为空气本身是具有重量的,而地球对物质又具有引力作用,且中心距离越近,引力也越大。所以大气愈接近场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气压也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作用,气温低,气体收缩,密度增加,气压增大,相反,气温高,气体膨胀,密度减小,所以气压也减小。
云有哪些类型
【云有哪些类型】
云按照高度分类通常可分为四大类型;即高云、中云、和直展云,高云的云层高度在六千米以上,通常又分为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云底高度在二千五百米至六千米之间,一般分为高层云和高积云;低云云底高度低于二千五百米,又分为层积云、层云和雨层云;直展云云底高度低于二千五百米,有积云和积雨之分。积雨
地球常识云: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如耸立高山,顶部开始冻结,轮廓模糊,有的有毛丝般纤维结构,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碎雨云。
霜冻的危害
【霜冻是怎样给农作物造成危害的】
作物内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成的,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当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开始结冰,从物理学中得知,物体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因此当细胞之间的冰粒增大时,细胞就会受到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透出来,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则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没法复原,作物便会死去。
本文发布于:2022-10-11 22:1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55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