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佛经

更新时间:2022-10-11 20:15:23 阅读: 评论:0

正文

敦煌佛经,敦煌遗书中保存的佛教文献。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量古代文献典籍和档案文书,世称敦煌遗书。其中约90%是佛教典籍,内容涉及:(1)翻译经典。这是指由域外传来的佛说经典和解释佛典的论著。这类典籍的数量最多,特别是几种常见经典,如《金刚经》有近二千号,《妙法莲华经》则达四、五千号。其中不少是4、5世纪的古写本。这些古写经一般有统一的规格和字体,写卷所用纸张及装潢也较考究,因而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校勘价值。敦煌佛经的来源比较复杂,有朝廷颁赐和四方僧人带来的,也有本地寺庙和经生抄写的。不少经本是僧俗信徒作功德的供养品,经尾写有题记的,更具有研究价值。(2)敦煌本地僧人的译经和古佚经,这是敦煌佛经的一个特点。如《佛说金刚坛陀罗尼经》,唐贞元年间(785—805)僧人昙倩于安西译出,历代经录均未见载。又如吐蕃僧人管·法成所译《大乘四法经》、《诸星母陀罗尼经》;异译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失译本《因缘心论颂》,失译本《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等。《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是古代印度僧人安慧著,是研究古代印度哲学思想和古代印度佛教部派的重要著作。汉文译本久佚,历代经录失载,幸赖敦煌佛经保存下来。敦煌佛经中还保留有此疏回鹘文译本一卷,两者可供比较研究。(3)古佚经疏,如敦煌著名僧人昙旷撰《大乘起信论广释》、《净名经关中集解疏》,吐蕃僧人管·法成撰《瑜伽师地论分门》,古佚本《法华经文外义》等。这些古佚经疏有的是历代经录失载的,有的是曾经有过著录而后失传的,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4)诸宗派教典,如三阶教典、天台教典、禅藏等。隋代僧人信行创立的三阶教影响广泛,历代经录中著录的三阶教典多达三、四十部。三阶教典因屡被政府严禁传播,终至湮没失传。敦煌佛经中保留了一批三阶教典。禅藏是禅宗典籍的集成。会昌废佛以后,禅藏在内地逐渐失传。敦煌佛经中保留了大量禅藏文献,如《南阳和尚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七祖法宝记》等,对重新认识禅宗历史和思想有重要价值。天台教典是天台宗编纂的弘扬天台宗义的典籍集成。唐代前期,天台宗兴盛一时,天台教典流行,其中一些典籍也流传到了敦煌,如《天台四教义》、《天台分门图》等。晚唐五代以后,这类教典渐渐失传,敦煌佛经为研究天台宗思想和历史提供了新资料。(5)疑伪经。在中国佛教文献中,对“经”的判别有严格标准,为区别正经与疑伪经,历代经录对“疑伪经”有专门著录。这些疑伪经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许多或因佚失或被淘汰,流传下来的不多,如《新菩萨经》、《父母恩重经》、《高王观世音经》、《佛为心王说头陀经》等。《佛为心王说头陀经》最早见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此后失传。此经当时影响颇广,被许多文献引用或提到。敦煌佛经中除保留了汉文本外,还保留了一部粟特文本。此经发现以来,得到学术界特别重视。(6)敦煌寺院文书,包括寺院藏经抄经档案、宗教活动文书、史传资料、寺院经济文书等,为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敦煌佛教提供了资料。(7)宣教文书。包括讲经文、变文等宣传佛教教义的通俗作品,是研究佛教中国化和佛教民间化的宝贵资料。(8)在敦煌佛教文献中还保留了一批吐蕃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于阗文、龟兹文等中亚文字典籍。如吐蕃文本《无量寿宗要经》,数量极多,并且至少有两个系统文本。因此可以说,敦煌佛经对研究佛教经典、研究敦煌地区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具有重要意义。敦煌佛经发现以后,各国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我国学者李证刚在敦煌遗书移交京师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前)不久,就编制出一卷《敦煌石室写经中未入藏经论著述目录》。20年代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在编纂时,专在第85卷列出《古逸部》和《疑似部》,收录敦煌发现的古佚佛教典籍和疑伪经。

本文发布于:2022-10-11 20:15: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549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佛经列表
下一篇:大藏佛经
标签:敦煌佛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