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县,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

更新时间:2022-10-11 18:41:21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九寨沟县历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大禹时属梁州的西北境,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四川北部设广汉郡,下属十三县,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县境内,甸氐道设置是九寨沟县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机构,说明在2000多年前,九寨沟县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到汉王朝的版图。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吐谷浑可汗之子、龙涸王莫昌率众归附北周,北周以其地为扶州(今松潘黄龙乡),置扶州总管府。

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废邓州,改置扶州,将扶州由松潘黄龙乡迁至今九寨沟县安乐乡下安乐村(旧称水扶州)。

隋历唐至元、明,皆为扶州。

清初,城垣毁于“帕纳皇帝”之乱。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决定设立松潘厅南坪营,因扶州城毁坏,于是另选城址于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坝,至雍正七年(1729年)筑成。

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

1953年,南坪单独建县。

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批转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

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全委会第16届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8年6月,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九寨沟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2月,九寨沟下辖5个镇、9个乡,另设有1个牧场、1个管理局。九寨沟县人民政府驻永乐镇滨河路。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
513225100000永乐镇
513225101000漳扎镇
513225103000双河镇
513225104000黑河镇
513225105000勿角镇
513225200000永丰乡
513225201000永和乡
513225202000安乐乡
513225203000白河乡
513225205000保华乡
513225209000郭元乡
513225210000草地乡
513225213000玉瓦乡
513225214000大录乡
513225400000九寨沟国营牧场
513225401000九寨沟风景名胜管理局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九寨沟县东临甘肃省文县,北与甘肃省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接若尔盖县,南同平武县、松潘县接壤,介于北纬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总面积52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九寨沟县内河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高山为主,另有部分山原和平坝,地形呈阶次变化,海拔落差达2000米。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千米。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化滩流等。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九寨沟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化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化沉积为主导。九寨沟有角峰,刃脊,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

气候特征

九寨沟海拔1900—31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拔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春天气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夏季气温回升且较稳定,平均气温19—22℃。秋季气候宜人,但昼夜温差很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以下。九寨沟降雨较少且多集中在7—8月。

地质

九寨沟地质成因

九寨沟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属松潘、甘孜地槽区,恰好位于中国第二级地貌阶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态变化最大的裂点线上,地势南高北低,有高山、峡谷、湖泊、瀑布、溪流、山间平原等多种形态。其地貌属高山狭谷类型。山岭的海拔高度大都为3500-4500米,最高峰嘎尔纳峰海拔4764米,最低点羊峒海拔2000米。整个景区内沟壑纵横,山峦叠嶂,好似大自然撰写的一部壮丽史诗,记录着地壳的沧桑变迁和生命的进化历程。

在传说中九寨沟是仙女的宝镜幻化而成,优美的故事带给人梦幻般的想象。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九寨沟翠海叠瀑的形成,则是由于地壳变化、冰川运动、岩溶地貌和钙华加积等多种因素造就的。

地壳变化

在距今约四亿年前的古生代,九寨沟尚是一片汪洋,从第四纪早更新世纪起,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使地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山体在快速的不均衡隆起过程中,经冰川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谷深岭高的地貌形态。另外,由于地震等因素引起岩壁崩塌、滑落、泥石流堆积和石灰溶蚀、钙华加积等多种地质作用,导致沟谷群湖产生,叠瀑越堤飞出。因此,九寨景观的雏形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就已形成。

岩溶地貌

即喀斯特地貌,它是造就悬壁,形成瀑布的先决条件。在台式断裂的抬升面上,堆积泥石流等堆积物,后经喀斯特作用,钙华加积,增加瀑布高度,形成今天壮观的诺日朗瀑布。30多米高的悬崖上,湍急的流水陡然跌落,气势雄伟。较发达的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奠定了九寨风光的基础。

冰川运动

从第四纪晚期到新世纪后期,九寨沟一带的许多山地海拔已达到4000米以上,达到了雪线。随着冰川期气候的到来,高山上发育了冰川,山谷冰川又伸展到海拔2800米的谷底,留下了多道终碛、侧碛,形成堤埂,阻塞流水而形成堰塞湖,长海就是第四纪冰期时形成的堰塞湖。至今,这里仍保存着第四纪古冰川的遗迹,冰斗、冰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钙华加积

钙华,英文称Travtine或tufa,指湖泊、河流或泉水所形成的以碳酸钙为主的沉积物。九寨沟的钙华有着自身的特点:由于流水、生物喀斯特等综合作用,以钙华附着沉积形成了池海堤垣,随着时间的推移,钙华层层堆高,垂直河流方向形成大小不等的钙华堤坝,堵塞水流形成湖泊或阶梯状的海子群。水流的外溢下泻,又形成高大的瀑布或低矮的跌水,加上一些水生植物和苔藓及藻类的繁衍,不少湖泊变得五彩缤纷,造就了九寨沟多姿多彩的独特景观。

九寨沟流域面积641.3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为85.5%,森林覆盖率为63.5%.九寨沟下段分为树正沟和扎如沟,溯树正沟而上至诺日朗又分为日则和则查洼沟,平面呈Y字型展布,沟长约50公里。

九寨沟属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区域,九寨沟由南向北汇入白河,白河与黑河在九寨沟县两河口汇合后始称白水江,白水江在甘肃文县境内汇入白龙江,白龙江在广元昭化镇注入嘉陵江。

九寨沟处于中国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区与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因东南有龙门山阻挡,北有秦岭屏护,从而表现为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冷凉干燥、旱雨季分明的季风气候。

据九寨沟景区诺日朗的观测,年均温7.3℃,月均温7月最高为16.8℃,1月最低为-3.7℃,极端最高气温32.6℃,极端最低气温17.0℃。年降水量700~800mm,主要集中在5~9月。全年无霜期100天左右。雾日少,日照率在40%左右。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积雪期。

境内生态环境奇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九寨沟县县境内已探明矿种11种,其中大型矿床3处,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九寨沟县县区域地质处于全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范围内(即川西北金三角区),现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金储量均达20吨以上,已被地质矿产部列入“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工业化开采条件基本具备1999年生产黄金达235公斤,预计今年黄金产量达到万两。

全县有林地35.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活立木蓄积量6800万立方米,生长着杉、松、桦、杨等50多种珍稀树种。有以苹果、花椒、柿子、核桃等为主的各种经济林木7.8万亩,397万株,年产销量约39.7万吨,黑木耳、蕨菜、蘑菇等畅销海内外。大熊猫、金丝猴、牛羚、毛冠鹿、苏门翔等更是中国的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九寨沟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104.5万千瓦,可开发量64.2万千瓦。2010年,装机容量49万千瓦的白水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顺利推进,装机1.2万千瓦的二道桥水电站和装机8万千瓦的黑河塘水电站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

植物资源

九寨沟县已知森林植物和栽培植物264科2822种,药用植物467种,其中:地衣植物16科51种,苔藓植物48科147种,蕨类植物28科155种,裸子植物7科45种,被子植物125科233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09科1997种,单子叶植物16科337种,菌类植物40科217种。

依据《中国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第二批名录所列,九寨沟县珍稀濒危植物有82种:其中I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银杏、红豆杉、独叶草;II级重点保护植物75种;其他濒危植物4种。 

动物资源

九寨沟县境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42种,珍稀性突出,保护价值大。

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其中:

兽类6种:大熊猫、金丝猴、牛羚、豹、林麝、马麝。

鸟类4种:绿尾虹雉、雉鹑、斑尾榛鸡、金雕。

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其中:

兽类14种:猕猴、豺、小熊猫、黑熊、马熊、水獭、黄喉貂、大灵猫、金猫、兔狲、猞猁、岩羊、鬣羚、斑羚。

鸟类18种:鸳鸯、苍鹰、雀鹰、普通鵟、金雕、短趾雕、灰背隼、燕隼、黄爪隼、藏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蓝马鸡、勺鸡、红腹锦鸡、雕鸮、灰林鸮、鬼鸮。

境内分布有中国特有鸟类18种,特有兽类25种。

矿产资源

九寨沟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矿、铁锰矿、赤铁矿、砷矿、锑矿等矿产资源14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地处全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区内,黄金远景储量达150吨,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储量均达20吨以上,被原地质矿产部列为“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现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九寨沟县户籍人口22583户,67064人,其中男性34164人,女性32900人;城镇人口26075人,乡村人口40989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8.9%;少数民族人口26669人,少数民族人口中,藏族21838人、回族3401人、羌族1170人、其他民族260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32.6%、5.1%、1.7%、0.4%。年末常住人口81500人,其中城镇人口41589人,乡村人口39911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03%,比上年提高1.1%。人口出生率11.6‰,人口死亡率5.77‰,人口自然增长率5.8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九寨沟县常住人口为66055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九寨沟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5.3697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21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509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5969亿元,下降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052元,增长0.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2:33.3:57.5,其中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1.6%,对GDP贡献率为92.0%,拉动GDP增长0.8%。年末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5000户,比上年增长6.0%;从业人员12855人,增长5.5%;注册资金11.1亿元,增长10.1%。私营企业843户,增长19.2%;从业人员4581人,增长4.9%;注册资金40.2亿元,下降1.1%。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GDP的比重为50.3%,比上年提高0.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6%。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124719亿元,增长1.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2%,比上年提高0.1%。

2020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0.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3.3%,拉低经济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3.1%,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0:16:74。单位GDP能耗下降0.41%。

2021年,九寨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九寨沟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技改投资334亿元,下降78.8%;民间投资4.7957亿元,下降44.5%。

财税收支

2018年,九寨沟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累计完成960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收4325万元,降低31.0%,其中税收收入759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收2350万元,下降23.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9.0%。非税收入完成201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收1975万元,下降49.5%。

2018年,九寨沟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680万元,比上年增加94193万元,增长51.9%。

人民生活

2018年,九寨沟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58元,比上年增长9.5%。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05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23281元,增长2.9%;经营净收入4067元,增长26.1%;财产净收入1599元,增长9.8%;转移净收入3758元,增长27.9%。城镇居民人均均消费性支出21115元,增长5.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5757元,增长13.5%;经营净收入4462元,增长7.0%;财产净收入1149元,增长5.3%;转移净收入1498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均消费性支出12019元,增长21.8%。

2020年,九寨沟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0.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3.3%,拉低经济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3.1%,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0:16:74。单位GDP能耗下降0.41%。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县共有12个乡镇,100个行政村。乡村劳动力资源数33323人,其中男性17979人。乡村从业人员25834人,其中男性14378人。

2020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39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20769万元,增长4.9%;林业产值6531万元,增长15.0%;牧业产值29555万元,增长0.2%;渔业产值3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10万元,增长4.6%。

202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0908吨,比上年下降0.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6442吨,增长0.46%;水果产量5864吨,下降9.7%。

2020年,全年生猪存栏23902头,比上年增长77.6%,出栏26010头,增长40.4%;牛存栏50297头,增长4.0%,出栏18096头,增长2.3%;羊存栏10276只,下降2.6%,出栏7908只,增长7.7%。全年肉类总产量4381吨,增长20.7%,其中,猪肉产量1852吨,增长37.9%;禽肉产量126吨,增长48.2%;牛肉产量2244吨,增长8.7%;羊肉产量133吨,增长5.6%。禽蛋产量48吨,下降10.3%。奶类产量1099吨,增长1.1%。

2018年,九寨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775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总产值1.2211亿元,增长2.9%;林业总产值5848万元,增长6.7%;牧业总产值1.6787亿元,增长4.6%;渔业总产值2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901万元,增长5.1%。实有耕地面积3774公顷,比上年增长0.2%。

种植业

2018年,九寨沟县粮食总产量9988吨,比上年增长4.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526吨,增长4.0%;水果产量5589吨,下降9.6%。

畜牧业

截至2018年末,九寨沟县生猪存栏15239头,比上年增长12.1%;出栏21061头,增长12.7%。牛存栏46118头,增长5.6%;出栏16012头,增长12.7%。羊存栏9598只,下降17.9%,出栏6244只,增长13.5%。全年肉类总产量3732吨,增长12.6%,其中:猪肉产量1482吨,增长11.3%;牛肉产量2063吨,增长13.9%;羊肉产量98吨,增长25.6%。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九寨沟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150公顷,与上年持平,农业机械总动力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九寨沟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4556亿元,比上年下降3.4%,工业销售产值5.3974亿元,下降4.5%。工业品产销率达98.9%,下降1.2%;工业增加值3.5502亿元,增长5.7%。从经济效益来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3258亿元,比上年增长6.9%;负债总额47.7910亿元,下降5.1%;工业利税总额6234亿元,2017年同期则是亏损。从产品产量来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8.4034亿度,比上年增长35.5%;黄金生产量349千克,下降29.0%。

202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7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实现工业增加值34948万元,增长8.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5933万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1%。分行业看,水力发电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335万元,比上年增长3.4%;实现工业增加值33051万元,增长7.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4.6%;金冶炼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45万元,增长53.5%;实现工业增加值1897万元,增长37.9%。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规上工业实现水力发电量198461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1.0%;全年生产黄金507千克,增长21.9%。九绵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年末17户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正常生产。

建筑业

2018年,九寨沟县在库建筑企业17家,比上年增加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689亿元,增长120.0%。合同签订额9.4389亿元,增长222.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6.7751亿元,增长137.6%。

2020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7户,比上年减少1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亿元,比上年下降22.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18亿元,下降19.1%;安装工程产值18万元,下降99.1%。在外省完成的产值79万元,下降94.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九寨沟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523亿元,比上年下降6.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7.821亿元,下降9.2%,乡村实现零售额2.2313亿元,增长2.6%。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完成5.1122亿元,增长8.2%;住宿餐饮业完成4.9401亿元,下降18.5%。

202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1.19亿元,增长1.7%,限额以下零售额9.17亿元,下降4.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65亿元,下降2.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71亿元,下降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2%。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35亿元,下降2.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22亿元,下降1.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25亿元,下降2.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4亿元,下降3.2%。

邮电通信

2018年,九寨沟县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7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768户,下降1.7%;移动电话用户91414户,增长33.0%;互联网用户32109户,增长40.4%。

旅游业

2018年,九寨沟县共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5.1%。实现旅游总收入1.7157亿元,下降97.2%。接待入境游客0.93万人次,下降89.6%。旅游外汇收入197.97万美元,下降89.6%。接待国内游客22.52万人,下降95.2%。国内旅游总收入1.591亿元,下降97.3%。 

2020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11.15万人,比上年增长67.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10.74万人、接待入境游客0.41万人次。

旅游总体收入46.52亿元,增长164.2%,其中,国内旅游总收46.4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89.55万美元。

金融业

2018年,九寨沟县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8亿元,比上年减少7.3亿元,下降14.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6亿元,增加0.4亿元,增长1.6%。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2亿元,减少0.6亿元,下降1.6%。 

202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10856万元,增长4.5%,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4%;非税收入4563万元,增长38.5%,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9.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2072万元,增长38.4%。

2020年末,全县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76亿元,增长11.8%;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8.74亿元,增长13.5%。

交通

截至2018年末,九寨沟县境内公路总里程879千米,和上年持平。

公路

九绵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路网,九若公路调整为省道S445,省道205线、301线升级为国道247线、544线。

铁路

建设中的成兰铁路在此设有九寨沟站。

航空

九寨黄龙机场位于县境内的九寨沟风景区旁,开通往返成都、重庆、西安、上海等地的航班。

运输

2018年,九寨沟县公路客运周转量29820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19.9%;货运周转量16358万吨千米,增长5.5%。

社会

教育

截至2018年末,九寨沟县共有小学18所,普通中学3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4563人,比上年下降1.0%;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总数3414人,下降4.5%。

卫生医疗

截至2018年末,九寨沟县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39所(含村卫生所),床位337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584人,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执业医生219人,增长21.7%。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文化

地名由来

九寨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在内的嘉陵江、岷江上游地区称氐羌之地,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活动早至殷商,九寨沟长期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地。九寨沟内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甘肃玛曲一带的俄洛部落,原属党项羌弥药支,后被吐蕃臣服。唐初吐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其为先锋,占领松州(松潘)后将其留住当地,其中居于白河畔的俄洛部与白马部结成联盟,其后代即为九寨沟中九个寨子的藏胞。

九寨沟从地域上看,处于藏汉羌回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九寨沟的藏族文化也带上了其它民族文融合影响的印记。与西部藏区居民明显不同的是,在藏式村寨及宅院布局的基础上,普遍使用了汉式的披项、垂花柱、柱角花、翘屋角、圆洞门等处理。

宗教文化

九寨沟藏族信奉本教,藏语称“本波”,原为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俗称黑(本)教,崇奉天地山林水泽等自然的神鬼精灵,后因受藏传佛教——喇嘛教影响,新创了教理教义,演变出类似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俗称白(本)教,以示和藏传佛教的主流教派——黄教(格鲁派)、红教(宁玛派)等相区别。本教在四川藏区影响较大。

民族节日

九寨与黄龙当地少数居民以藏族、羌族为主,因此当地的大部分特色节庆为藏羌的传统节日。有藏历年、麻孜会、黄龙寺庙会、燃灯节、祭山会(又称转山会)、羌历年等。

民俗文化

九寨沟祈福民俗——请山神

请山神是九寨沟民俗文化特色的一大亮点,这个活动在白天或晚上举均可以举行。请山神的主要法器为一根结实交叉的“Y”字形的木杈。全寨的村民在请山神活动结束之后会围成一个圆圈,通宵达旦的笑语欢歌。在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中,圆圈代表团圆。

九寨沟民俗文化——新年迎圣水

九寨沟的藏族人有在藏历的除夕夜到海子边背水的传统习俗。寨里的人会在各寨的鸡第一声鸡叫时赶到水源地,在烧香泼水后,背回新年最早的圣水,供全家人一起饮用。

九寨沟民俗宗教祈愿——桑烟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沿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桑烟又称熏香,多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

锅庄

锅庄通常分为寺庙锅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寺庙锅庄通常在寺院宗教节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时候举行,这种锅庄庄严隆重,充满宗教气息,是信徒们为了来世幸福而献给神灵活佛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则热烈奔放。每逢节日,男性穿着肥大统裤,女性脱掉右臂,抛袖于身后,围着圆圈洒手、踏步、踢脚,到通宵达旦。

藏戏

藏戏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种广场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员带上面具表演为显著特征的。相传它是15世纪著名行僧唐东杰布所创。唐东杰布云游西藏时,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条河流上架设铁索桥。他汇同在西藏结识的7个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宗教故事,劝人行善积德。藏族僧众推崇他的义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铁出铁,共同修建了铁索桥。铁索桥建起来,藏戏因此传唱开。

藏戏的面具特别,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蓝色、黑色面具代表劳动群众,红色面具代表国王,绿色面具代表王妃,黄色面具代表活佛仙人,半黑半白面具代表告秘者和女巫。在藏戏中还离不开演员扮演动物登台表演,因此藏戏中还有许多的动物面具,这些动物都被罩上了神灵的色彩,显示了藏族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特产美食

九寨柿饼、荞面饼、九寨酸菜、烤全羊、手扒牛排、杂面、洋芋糍粑、青稞酒、素烧如意、雅茶、荞麦面食、蕨菜、奶制品、酥油茶、九寨沟糌粑、奶渣包子、九寨沟素烧、如意、牦牛肉、洋芋糍粑、贝母鸡、虫草鸭。

旅游

九寨沟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勿角大熊猫、白河金丝猴、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甘海子、黑河大峡谷等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1.8万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3%。2007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神仙池藏名“嫩恩桑措”,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位于九寨沟县大录乡境内,面积为12745公顷,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40千米,距九寨沟县城80千米,海拔2200-3200米,整个景区由钙化池、金银滩、边坝瀑布、莲台彩池、双龙池、青龙海等景点组成。境内以翠湖、彩池、钙化景观为主,有1180余个莲台彩池,6个钙化滩、50余个彩池玉瀑、4个海子,茂密的箭竹林,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兼有九寨、黄龙景观特色。同时神仙池景区也是阿坝州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两个森林公园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3.83%。
甘海子甘海子景区位于九寨沟县西南部,九环线公路从景区通过,距九寨沟景区24千米,交通极为便易。景区主要由沼泽湿地、山地、森林、溪流瀑布、地质等景观构成,动植物种类丰富,约1300余种,具有“险峻、雄秀、神奇”的特点及浓厚的原始野趣。
五花海五花海位于九寨沟三个沟之一的日则沟,五花海海海拔2472米、深5米。五花海有“九寨沟一绝”和“九寨精华”之美誉,因为在同一水域,却呈现出鹅黄、深蓝、藏青、墨绿等色,斑驳迷离,色彩缤纷,这大自然妙笔涂抹的色彩,是那么大胆、强烈而又富于变幻。从老虎嘴俯瞰它的全貌,俨然是一只羽毛丰满的开屏孔雀,所以五花海又名孔雀海。九寨人说:五花海是神池,它的水洒向哪儿,哪儿就花繁林茂,美丽富铙。
色嫫女神像在九寨沟人的心目中,树正沟的达戈男神山和日则沟的色嫫女神山是最有权威的神灵,为九寨沟藏民所崇拜。达戈男神山位于九寨沟的西北面,另一座色嫫女神山位于东南面,两山遥遥相对。传说达戈、色嫫本是九寨沟的一对恋人。一年,雪山王毁去了九寨沟的山林湖泊。达戈去雪山寻找能造山林绿海的绿宝石。雪山王暗中给他喝下迷魂汤,使他忘记色嫫,爱上了雪山王之女宝雪公主。色嫫的热泪唤醒了他,也感动了公主。雪山王前来报复,达戈和色嫫吞下绿宝石,变成两座高山,挡住了雪山王的进攻。从此这对神山情侣,共同守护着九寨沟的森林海子,使得九寨沟山山水水的美景长留人间。

代表人物

塔藏盘信寨寨首折乃他和羊峒五十八寨头人欧利哇,于1863年折乃他起义牺牲后,欧利哇率义军继续抗击清军。欧利哇后因与清军谈判上当遇害。这次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及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的反清斗争。宣统年间,拨拉寨守刚廊壤肖领导的反抗苛捐剥削藏民的斗争支援了辛亥革命。民国17年,城关学生罢课,上街游行,冲衙门,揪打敲诈勒索民众的县佐周在本,救出被非法逮捕的张树芳老师。抗日时期:抵制日货,反对汉奸和禁种大烟,展开了斗争。

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地震灾害发生后,九寨沟县只有强烈震感,多处山体滑坡,一些房屋开裂,全县因地震死亡4人、受伤7人。地震的发生也给九寨沟县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难题———滞留了近万名旅客。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26日,九寨沟县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18年11月10日,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奖。

2019年5月18日,九寨沟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4月,入选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5月,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第8名。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8月,“2020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单出炉,九寨沟县排名第11位。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四川省文明城市(县级)名单”。

2020年11月18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2021年2月25日,入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3月,入选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财政厅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名单。

2021年5月,被评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8月,被确立为“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12月,被授予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1年8月26日,入选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公示名单。

2021年11月12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认定为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1年12月2日,入选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本文发布于:2022-10-11 18:4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54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九寨沟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