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尤其是文革期间,农村居民成分从高到低主要有以下几类:
1,地主 2,富农 3,中农 4,下中农 5,贫农 6,雇农。
建国初期,城市居民成分则从高到低主要有以下几类:
1,民族资产阶级 2,小资产阶级(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3,半无产阶级(店员、小贩等)4、无产阶级(工人、职员)等。
由于成分作为一个时代用语,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所以逐渐用政治面貌取代了成分。
政治面貌,也有的称做政治面目,表明了一个在政治上的归属,是一个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是指一个人所参加的政党、政治团体;间接表明本人思想倾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如:某人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即民革),则他的政治面貌就是民革党员。如果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政治面貌就是中共党员。
政治面貌分为3类: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就是说有没加入过政治团体的意思),如果加入民主党派的话,政治面貌中还有民主党派成员一项,可以笼统的称呼为“民主党派成员”,也可以具体的称呼为某党派成员,如“民革成员”、“民盟成员”、“民进成员”等。
01中共党员
02中共预备党员
03共青团员
04民革会员
05民盟盟员
06民建会员
07民进会员
08农工党党员
09致公党党员
10九三学社社员
11台盟盟员
12无党派民主人士
本文发布于:2022-10-11 17:1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535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