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大海

更新时间:2022-10-11 08:08:40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大海啊,大海》创作于1978年,曾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Booker Prize)。小说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叙述了功成名就的戏剧界大导演查尔斯·阿罗比,隐居大海边反省自己的人生经历、寻找情感寄托和执着求“善”的心路历程。全书以查尔斯与哈特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辅之以他与众多情人的感情纠葛,其间穿插了他与神秘的詹姆斯以及几个至交好友的故事。作者力图把西方文化与神秘的东方哲学思想——藏传佛教糅在一起来剖析查尔斯的人生追求。作者借詹姆斯之口指出:“我们的种种欲望和情感寄托构成了上帝。一旦某种情感寄托被舍弃,另一种就会以慰藉的面目到来。”青梅竹马式的爱情失意,令查尔斯失去了情感的寄托,只好在别的女人身上寻找哈特莉的影子;与此同时,哈特莉也便成为他心目中至善至美的象征,照亮他人生旅途的“光明之源”。“她是善的信念的组成部分,一条活生生的证据;这份信念纯洁无瑕,无懈可击,无隙可乘。”小村里的偶遇使查尔斯重燃对哈特莉的爱情,他将心目中得到升华的完美形象,投诸现实中形容猥琐、思想贫乏的哈特莉身上,想当然地以为她过着一种痛不欲生的生活,企图凭一介之勇救哈特莉于水火之中。但最终失之交臂。詹姆斯三番五次的开导以及他的去世所带来的震撼力,使查尔斯终于领悟到自己其实是在做“梦的追寻”,“为一个虚幻的海伦而战”。查尔斯对哈特莉的执着追求以及最终的失败,深刻地体现了作者本人对“善”的哲学思考:“善是一种理念,它存在于生活中,但却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就像我们心目中的上帝一样。”“膜拜者赋予被膜拜的对象以力量……对心灵世界近乎完美的干涉就会在心中滋生恶魔。本想唤魔行善,神魔却乘虚而入,随后制造祸端。”作者试图表明:在20世纪,善的理念正在代替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和对宗教的虔诚,成为新的情感寄托;但这个情感寄托依然像上帝一样,也是一种虚幻。

编辑推荐

小说采用独特的日记体散文写成。作者凭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以优美乃至华丽的笔触,借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将查尔斯梦幻般的追寻、跳跃无序的默想、悲哀伤感的沉吟,以及玄奥迷离的反省,表现得淋漓尽致。该书在谋篇布局上极显作者的创作功力,看似淡淡的一笔却处处暗设伏笔,前因后果环环相扣,如大海涌动一般,一浪推一浪,步步引人入胜;小说里也时时闪烁着作者智慧的火花,书中引证的《圣经》、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以及其他东、西方文化的各种典故俯拾皆是,显示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东、西方文化的精深造诣。书中有多段长篇对白,对白双方话中套话、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读来极富舞台戏剧的效果。艾丽丝·默多克是英语语言大师,她在小说中充分运用了英语文字句型结构和时态变化的张力,并将其强化推向极致;她也常常利用英语单词的一词多义性和歧义性,使句子蕴含比字面意义更为丰富的内涵。 《大海啊,大海》是当代世界长篇小说中难得一见的佳作,作者借查尔斯之笔写道:“这一次我写的却是传世杰作。”看来,她有望如愿以偿。

作者简介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 1919—1999)是20世纪英国杰出的女哲学家和富有才华的作家。她一生创作颇丰,有二十五部小说、六个剧本、一册诗集及五部哲学著作问世。她生前“举手投足间左右当代英国的思想潮流”,逝世后依然成为学术界、评论界的热点话题。由其夫约翰·贝雷(John Bayley)的回忆录《挽歌献爱妻》改编而成的电影《艾丽丝的情书》,在第五十二届柏林电影节上备受追捧,轰动一时。人们也得以在日常生活这个层面了解了盛名之下才华横溢的艾丽丝。

本文发布于:2022-10-11 08:0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49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海向西
下一篇:从大海到大海
标签:大海啊   大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