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自己的难题。国王有国王的难题,公主有公主的难题,流浪者有流浪者的难题,作家也有作家的难题。
现在,一位年轻的童话作家,就遭遇了这样的难题。他写的一个有关国王、王后和公主的童话,刚刚写了一小半,就写不下去了。他只好暂时停止了写作,独自来到市中心的湖边闲逛。
他是一个尚未成名的、善良和孤独的作家。他没有多少朋友,因为大部分时间里,他更愿意跟自己所写的故事里的人物在一起交谈。他写了许多半途而废的童话。他也没有挣到多少钱。在童话里,他可以给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提供遮风避雨的住所,然而在生活中,他却无能为力去做到这些。但他又总是会那么认真地去追问:生活应该怎样继续下去?
他有点落落寡合地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过往的行人,像一个迷惘和痛苦的哲学家。这时候,一个看上去有点眼熟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作家以为,这个老人也许是出自自己某一个童话里的人物,因为他偶尔会在街头碰到自己那些没有写完的故事里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小孩子。但老人告诉他说,“我是真实存在的”。
在弄清了作家所遇到的苦恼——正在写的童话写不下去,甚至怀疑是否有人会喜欢读这些童话,自己到底还应不应该继续写下去等问题之后,老人说道:“我也是,我也有不少问题!但我还是清楚地知道,我是我,椅子是椅子,不管我们过得怎么样,太阳照旧是圆的,地球还是一样在转。”
老人还以自己的经验为例,向作家解释了童话的意义:“它们带给我许多许多东西。它们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有好几页我都生活在一个城堡里。我是一个王子,我得到了父母和臣民们的宠爱,过着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一个恶毒的女巫施展魔法,把我变成了一只青蛙。从此我的生活变得不幸起来。我忍受了许多磨难,直到有一天,一位聪明的公主出现了,她吻了我,结束了那个恶毒的魔咒。就这样,我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甚至比以前还更加幸福,因为我本来以为我已经完蛋了,可是没想到却得救了。”
老人鼓励作家说,“一定要写下去!”他叮嘱作家:“但是记住一点,一定要让童话里的一些人过上幸福的生活!遗憾的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幸福,就连在童话里也办不到。”
童话作家从老人这里获得了新的勇气。他想赶快回到那个刚刚写了一小半的童话之中去。因为现在他知道,他要写一个怎样的童话了。他要写一个让所有人都找得到幸福的童话。
在这个篇幅不大(中文译本大约只有四万字)的作品里,有两条明显的叙事线索。前面所讲的,是童话作家遇到苦恼、以及如何解决了苦恼这一条;还有一条线索,就是作家刚刚写了一小半就突然中止的那个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国王、王后和公主的故事。
设想一下吧:一个国王、一个王后和一个公主,他们一家生活在一座很大很大的——我们在许多童话里都曾见过的那样一座城堡里,城堡周围是一个美丽无比的玫瑰园;国王一家每天在有着不同颜色的房间里用早餐、午餐和晚餐;王后和公主有专门的女仆服侍;国王也有自己的男仆;国王一家正像世界上所有的王宫里的主人一样,即将开始又一天的生活……
可是就在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国王呼叫自己的男仆路德维希,一连叫了几遍,男仆都不答应,而他明明就站在餐厅门前。国王几乎要发怒了:“什么意思嘛!你耳朵聋了吗?我在和你说话呢!”
“没有,国王。但我什么也做不了了。作家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忠实的仆人路德维希站在早餐厅的门前。至于其他的指令,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收到!”男仆只好如实回答说。
原来,作家的这个童话正是写到这里,便中止了。
写作的突然停止对一个作家来说,也许是一件常事,可是对国王一家人的生活却是非同小可的。一切,都突然变得茫然无措了:国王、王后、公主,甚至男仆和女仆,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去做。王后不知道自己是应该上床入睡,还是应该在城堡里走来走去;公主虽然相信作家最终会把她嫁出去,但不知道他是否会为她找到一个能配得上自己的王子。“我要给自己找一个英俊的王子。”公主自作主张地说,尽管目前她却连一个一起玩的伙伴都没有;国王更是连“下一顿饭要到什么时候才吃得上”都不知道;女仆也不知道该让公主自己动手去抹黄油和果酱,还是仍然由她代劳……总之,一切都无所适从了。
经过一番考虑后,国王一家人不得已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们必须去寻找作家。”于是,国王、王后和公主,第一次走出他们的童话城堡,来到了这个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陌生和无从想像的现实世界……
在这个纷纭复杂的现实世界里,他们看到了足以令他们瞠目结舌的世态万象,也遇见了难得一见的各色人等,包括一些“边缘人物”,如失意的伯爵,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街头的小混混,等等。一些通常不会在童话里出现的人与事,在现实生活中却到处可见。当生活的真实面貌一一呈现在国王一家人面前时,他们因为长期生活在童话和幻想之中而固有的那些观念、定论、梦想和偏见,也随之发生动摇。现实生活给他们上了最生动、最真实的一课!
故事写到最后,两条叙事线索得以合并:国王一家终于找到了童话作家;或者说,作家又回到了自己未曾写完的童话面前,重新面对他的童话人物,进而要重述他们的命运与故事了。
虚构与现实两个叙事空间的相互通融,童话人物与创作者之间的自由穿越,两条叙事线索的游离与交织……使这本小书极其从容而又充分地显示了一种人物调度和叙事结构上的智慧与美妙。这种智慧与完美,令人想到小说家巴·略萨所赞美的那种美妙的“中国套盒”式的叙事艺术。我们仅从这本书的书名《童话是童话是童话》,也不能感到这种机智与美妙。
当然,正如卡尔维诺所言,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幻想性的童话书,“要产生出创造性,非得有一定的平淡的坚实性不可。幻想就像是果酱,你得把它抹到一片具体的面包上,要不然它就跟果酱一样一直没有形状,无法拿它创造出任何东西来。”按我的理解,作家借书中的人物之口,一再解释着童话写作——其实也是整个人生的意义和宿命,正是在把幻想的果酱抹到具体的面包上。
譬如,“我们大家都需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和一张温暖的床铺。”又如,“一个作家要为他笔下的人物负起责任来。他们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还有,“你想拯救那些迷失在外的书中人物。……(然而)有多少人永远都没被写进故事里,又有多少故事永远都没被写完。”还有“寻觅就有收获”;“善恶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楚。……由恶也能生出善来”。当然,还有本书的那一小段结束语:“没有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作家本人也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这些都要由生活在这个童话里的人自己去体验。”
棱贝克,1945年出生于芬兰的可可拉,大学学习雕塑和戏剧。从1967年开始,她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德国的威斯特法伦。她为儿童和成人写的书获得了许多嘉奖,其中主要有1999年度奥地利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奖,1999年度hr2-儿童和青少年视听图书奖。德国女作家玛亚蕾娜·棱贝克的这部获得过2005年“奥地利少年儿童图书奖”的童话作品《童话是童话是童话》。
本文发布于:2022-10-11 01:4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48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