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课外必读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更新时间:2022-10-10 15:05:06 阅读: 评论: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青少年课外必读经典:

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

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鼎力推荐。

同样的经典,不同的品质;同样的阅读,不同的体验。一流的内容,一流的装帧,一流的典藏本。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最辉煌的名著。

被译介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盛传不衰。

位居“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榜首。

一部“超越国界的伟大文学作品”,青年人的生活教科书。

被译成73种文字,在47个国家出版。青少年课外必读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生于1904年,11岁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身受重伤,25岁身体瘫痪,32岁与世长辞。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1935年底,他被苏联政府授予列宁勋章,以表彰其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贡献。

周露

1965年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多年,发表过《间谍之死》、《觅》、《森林报》、《青年近卫军》等翻译作品。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苏联作家,法捷耶夫

名人推荐

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

生活的教科书。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

图书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序言

译本前言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笔者有幸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莫斯科国立大学访学一年。在这一年里,笔者有幸多次拜访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9号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家博物馆。该博物馆现已改名为征服者博物馆,主要举办残障人士的各种事迹及作品展,大概源于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身世与奋斗精神和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的追求有某种吻合之处吧。该博物馆也是俄中友协的活动基地,凡俄中友协的重要活动均在此处举行。但是二楼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厅还在,纪念厅正面悬挂的红旗、镰刀、斧头分外醒目。纪念厅里陈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事迹介绍、各种图片及有关手稿。再往里走有个小房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岁月。房间里的摆设一如作者在世时的原貌,未有丝毫的改动。伫立在这间小房间里,70余年的光阴流逝似乎戛然而止,笔者似乎进入了一场与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与精神交流。

作家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他只念了三年小学,十岁左右就开始独立谋生,饱尝生活的艰辛与屈辱。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各样的活,如帮人家放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司炉工等。年仅13岁,他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地下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1919年春,苏维埃政权在故乡舍彼托夫卡市确立,15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为该市最早的五名共青团员之一。同年8月,他悄悄告别亲人,奔赴前线,加入第一骑兵团,立下赫赫战功。次年8月,他在攻克里沃夫城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右眼几乎失明,只得转业。伤痛毁坏了未来作家的健康,但是他离不开火热的斗争生活。他先是到一家铁路工厂当助理电机师,后又自愿报名参加修筑铁路的突击队。在工地上,他不幸染上了伤寒与风湿病。大病未愈,他又积极参加在第伯聂河上抢捞木柴的紧张劳动。因为长时间浸泡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风湿病日趋严重,很快并发成多发性关节炎、肺炎。从此健康日益恶化,1928年双目失明,到1930年他已全身瘫痪,只有肘关节以上的双手还能活动。但是正是在遭受疾病折磨之时,他决定利用文艺武器重返战斗岗位。1928年首次尝试根据战斗回忆撰写中篇小说,可惜唯一的手稿在外地战友阅后寄回途中丢失了。

经历了短暂的懊丧之后,他重新投入到创作中。1930年11月开始创作为他带来世界声誉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双目失明、后期只能凭借口述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于1933年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创作。他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发疯似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设工作的人,只有我们这样能够了解并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便是对这段话的真实写照及最好注解。值得一提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出版,远非像小说中描写得那么幸运。在遭遇了一次退稿之后,虽然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已分别于1932年和1934年分11期刊登在一本杂志上,然而整整三年,评论界对它不置一词,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这部作品的存在。直到1935年3月17日《真理报》上刊登了长篇通讯报道《英勇》之后,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才一夜成名,成为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同年10月,他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12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与世长辞。

综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作家的经历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说:“我这个长篇首先是一部艺术作品,在这个长篇里我使用了虚构的权利。”作者的意图是“要在作品中创造一种典型,一种在我们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青年革命者的典型。”小说通过对保尔·柯察金成长历程的描述,从中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战斗烽火、建设场景、社会生活风貌,具有独特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价值。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形象。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保尔从一位自发的抗争者成长为自觉的革命者。他时刻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他和父兄们一起驰骋于疆场,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建设时期,保尔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那种拼命三郎式的苦干精神和实干精神,正是第一代建设者们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保尔从未屈膝投降过,随时准备承受对自己最沉重的打击。他经受住了一切考验,包括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的考验。在对待集体与个人、公与私、生与死等重大问题上,保尔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在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磨难中,保尔百炼成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钢铁战士的形象显得愈加丰满生动、光彩照人。他超越时空,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拨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至于为何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作者在答英国记者问时作了如下精辟的解释:“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这个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以及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保尔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人生的追求,执着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及对人生的坚定信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也永远不会过时。如今对许多读者而言,保尔已经成为道德的楷模。他对理想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刚强的性格,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不仅描写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炽热的革命热情,同时也描写了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其中少年保尔与冬妮亚纯真的初恋之情、青年保尔与丽达朦胧的恋情以及保尔与达雅真挚的夫妻之情的描写都非常引人入胜,特别是保尔与冬妮亚之间那段纯美的青春之情曾引起过多少少男少女美好的联想,“冬妮亚”这三个字以它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神秘婉约的意象搭配,温暖过多少渴望爱情的心灵。当然保尔的爱情抉择均以革命事业为基础。虽然他与冬妮亚之间有着纯美的恋情,但是当他发现冬妮亚不能与工人阶级站在一起时,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分手。也许有人会说保尔不近人情,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保尔的革命情怀,那么保尔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译本根据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新版三卷本《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中的小说原文译出。新《文集》的编者认为,这个校正过的版本是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作品原貌的,可以作为今后再版的依据。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保持阅读的连贯性,我们将原文中的附注直接植入作品中。新增加的内容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历史原因被删去的。在新译本中,保尔的形象将更加丰满,他也曾信过教,也曾参加过工人反对派。在新译本中,读者也能读到一些后来被清洗的苏共早期领导人的名字。因此可以说该译本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名著的本来面目,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及时代风云的变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苏联国内外均拥有众多的读者,先后被译成二十种文字,在二十六个国家出版。我国团中央早在1989年就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列为给青年人树立“人生的路标”十本必读书目中的第一本。许多学校、单位在选定青少年必读书目时,都把该书作为首选书目。著名作家黎汝青写道:“如果按我的阅读顺序来谈我的喜爱,在我青年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前苏联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且不说它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仅是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因此,在培养青少年人生理想方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确实是一部值得推荐、值得一读的艺术精品。

谨以此书献给我国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

周露

2014年1月1日

于浙江大学求是村

本文发布于:2022-10-10 15:0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44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