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软饱后;
一枕黑甜余。
——苏轼自题
(此联以海南岛儋州方言所拟,饮酒为“软饱”,睡得香为“黑”。)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似名节,久而后成。
——苏轼集卢秉传句自题湖北黄冈寓居雪堂
(苏轼被贬谪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后,筑室于东坡,因此自号东坡居士,所建堂舍因在雪中落成,故命名雪堂,此联是集卢秉传语成此堂联。苏轼曾说:“功名在晚节者正多,如弈棋只须大段用意,终局时自胜也。”此联充分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崇尚名节的人生态度,实为饱经风霜之语。)
天外楼台山外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苏轼题江西省吉水龙济寺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苏轼戏题秦省游、柳永
海市蜃楼皆幻影;
忠臣孝子即神仙。
——苏轼题山东省蓬莱县蓬莱阁
云涌楼台出天上;
风摇钟磬落人间。
——苏轼题江苏省镇江北固山甘露寺飘楼
(寺在镇江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为刘备过江招亲处,后几废几修。白云簇拥着楼台仿佛来自天上,极写景点之高耸。清风吹动,听楼上悠悠钟声洒向大地,写出环境之清幽。联语一虚一实,一上一下,相互映衬补充。“云涌”、“风摇”给静止的楼台带来了恍惚迷蒙的动态美,与景点的命名“飘”字紧密结合。)
诗笔离骚亦时用;
文章尔雅称吾宗。
——苏轼题湖南省汨罗屈子祠【祠祀屈原】
雪芽为我求阳羡;
乳君水应饷惠泉。
——苏轼题江苏省无锡惠山景徽堂
门大要容千骑入;
堂深不觉百男欢。
——苏轼题湖北省黄冈王文甫宅门
(据《墨庄漫录》载,苏轼被贬谪到湖北黄冈后,与王文甫交往甚多,“一日逼岁除,访王文甫,见其家方治桃符,公戏书一联于其上。”也就是说,这是一副为友人撰书的春联。“千骑”拥入而不阻滞,足见门庭之大:“百男欢”闹而不知觉,足见堂府之深。《艺概·诗概》称:“东坡长于趣。”就此联看,确然。)
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
——苏轼题江苏省无锡惠山摩崖
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
寿同广成子,住崆峒万八千年。
——苏轼题浙江省杭州孤山苏寒岩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苏轼题广东省广州真武庙
步翠麓崎岖,乱石穿空、新松暗老;
抱素琴独向,倚窗学弄、旧曲重闻。
——苏轼题江苏省苏州怡园
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
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真乃蓬莱仙境。
——苏轼题河南省许昌天宝宫吕祖殿
(上联用“云来云去”的形象描述,表现天宝宫高大雄伟“与天齐”,到此飘然如登云霄,继而发出“无异空中楼阁”的感叹。下联用“景常新”盛赞画师们技艺高超,经他们精心描绘,更使天宝宫有如蓬莱仙境。联语文字平易典雅,意蕴深远真切。)
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儋州惠州。
——苏轼憾悟自题生平
(苏轼在海南岛儋州获赦回归路过润州时,曾同表弟程德儒同游金山,见山上有一幅自己壮年时的画像,目睹相貌英姿焕发的昔年,对比如今的两鬓飞霜,不胜感慨万千,随即在原肖像旁书写了这首六言绝句,作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读之令人握腕惋惜慨叹不止。)贪看白鸟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暮潮。
——苏轼题海南岛儋县望海亭
舞袖翩跹,影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苏轼题赠歌舞姬
三登庆元三人第;
四入熙宁四辅中。
——苏轼挽韩琦
(韩琦【1008-1075】,北宋大臣。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省】人。天圣进士,任右司谏,曾一次奏罢宰四人。宝元三年【1040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时人称为韩范。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被任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等同时登用。两年后以范仲淹等罢政,自请出外,知扬州,改知定州、并州。在并州时收回契丹冒占的土地,立石为界,并加强防御。嘉佑年间复入朝,迭任枢密使、宰相,经英宗至神宗,执政三朝。神宗即位后,出知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大名等地。王安石变法,他屡次上疏反对,与司马光、富弼等同为保守派首脑。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挽知音侍女朝云
(据《惠州六如亭怀古联》载:苏轼怀才不遇,终生不得权贵赏识,但其两名侍女却对他的文章道德,壮志抱负,深为钦佩,使苏轼视为知音。这两名侍女的学名一叫“朝云”,一叫“暮雨”。有一年,朝云不幸早逝,苏轼如失姐妹。悲痛之余,亲撰书此挽联相挽。此联不仅把两名侍女的名字巧嵌联中,增强了真情实感,充分表露了对死者的痛念之情;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朝云”、“暮雨”二人名字的特点,寓意双关,借题发挥,感叹“人间少知音”,因不遇明主,以致落得“独弹古调”、“不合时宜”的处境。此联妙在“朝云”、“暮雨”作两个人名解,则情真意切;而作自然气象解,则又体现了作者一生少知音,只有早上的浮云才“知我”;你死后,每遇黄昏细雨,我就更加想念你,这样一种感慨心情。真是生花之妙笔啊!据说朝云曾直率地说苏轼的性格是“独弹古调”,“不合时宜”。又有资料说,苏轼曾纳朝云为妾,故亦有称此联为“挽妾联”。)
附录:〖朝云墓联〗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林兆龙题广东省惠州西湖朝云墓
〖苏轼其它合撰、应对联〗
小人樊须也;(苏轼)
君子多乎哉。(秦少游)
——苏轼应对秦少游
(秦少游出下句嘲笑苏轼多髯,苏轼以上联笑对。联语均典自《论语》中。)
半夜二更半;(苏轼)
中秋八月中。(苏过)
——苏过【苏轼第三子】应对苏轼
(相传苏轼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时至半夜,苏轼想试试儿子们的才学,遂吟出了此上联,并要三个儿子属对。有道是“虎父无犬子,强将无弱兵”。其三子苏过反应敏捷,随即对出了下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苏轼撰补其父苏洵缺字联
幸早里且从容;(刘贡父)
柰这事须当归。(苏轼)
——苏轼应对刘贡父送行句
(上下联末二字皆嵌中药名。)
书房好似药室;(苏轼)
学士乃是郎中。(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蛤蟆水上真书出;(苏轼)
蚯蚓泥中草写之。(黄庭坚)
——黄庭坚反唇相讥戏对苏轼
(联语互讥对方书法之弊病。)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轼)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相传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松荫遮地,奇花芬芳。对弈间,忽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拾起松子,即顺口今出上联。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对面湖边有一渔夫在柳下悠闲垂钓,略一沉吟,遂对出下联。一个说松子有意,一个道柳丝有情,一“随”一“落”,一“伴”一“悬”,把松子、柳丝写活了,用的是拟人手法。上联写自己,“松”、“棋”、“子”皆两现;下联写他人,“柳”、“钓”、“丝”均复出。联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兴味盎然。)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苏轼)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此联另一说为秦少游应对苏轼。据传有一年冬天,苏轼同秦少游各骑一毛驴去郊外赏雪寻梅。两人走到山脚河边,迎面遇一老汉喝得酩酊大醉,骑在驴背上东摇西晃。苏轼即景吟出上联。秦少游正放眼河中,见一船夫摇着橹逆水而来,随即对出了下联。苏轼不禁欣喜地赞道:“好一副诗中之画。”)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苏轼)
晚霞映水,渔人多唱满江红。(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苏轼和黄庭坚乘舟出游,至晚方归。时值晚霞映水,煞是壮观。黄庭坚诗兴涌动,出口吟出了下联。苏轼正沉迷于景色之中,被黄庭坚的出句引发,略为踌躇。随后续出了上联。联中“普天乐”和“满江红”既切彼时彼地的情景,又是“词牌”名。故二人吟罢,都不约而同的抚掌大笑。)
本文发布于:2022-10-10 11:0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430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