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饰)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钢琴师 剧照
序号 | 专辑曲目 |
01 | Nocturne for piano in C sharp minor, KK Anh.Ia/6 (doubtful) |
02 | Nocturno for piano in E minor, Op. 72, CT 126 |
03 | Nocturne for piano in C minor, Op. 48/1, CT 120 |
04 | Ballade for piano No. 2 in F major, Op. 38, CT 3 (Four Ballades) |
05 | Ballade for piano No. 1 in G minor, Op. 23, CT 2 (Four Ballades) |
06 | Waltz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34/2, CT 208 |
07 | Prelude for piano No. 4 in E minor, Op. 28/4, CT 169 |
08 |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 for piano, Op. 22.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Tranquillo (Introduction to the Grande Polonai) |
09 |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 for piano, Op. 22. Grande Polonai in E flat major. Molto allegro |
10 | The Pianist, film score Moving to the Ghetto Oct. 31, 1940 |
11 | Mazurka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17/4, CT 63 |
钢琴师 剧照
阿德里安为了演这个角色,将房子、车子都卖掉,只身到法国拍片,在拍片的七八周内,每天要练四个小时的钢琴,而且为了符合角色形象还要节食,身高一百八十三公分的他,减去三十公斤,体重最后只剩六十一公斤。
有个男人在街上等候过马路的时候,抱怨在犹太区竟然建了一条非犹太人街道,这个声音正是罗曼·波兰斯基的。
在伦敦超过一千四百位男演员为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的角色试镜,导演都很不满意,最终罗曼·波兰斯基找到了演员阿德里安,就在巴黎他们两人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波兰斯基就认为他是最佳人选。这是第一部获得恺撒最佳电影大奖(法国国家电影奖项)而没有任何一句法语在其中的电影。
德国军官打开豆子布袋的刺刀并不是德国货,看起来应该是土耳其样式1890年的刺刀。
当席皮尔曼被告之,必须离开他第一次躲藏的公寓时,他的头发发型是分开的并且分别挂在脸的两侧。在接下来的镜头中,他坐下来吸烟,他的头发全部往后梳着没有分开。
在碟子被打碎后,席皮尔曼不得不离开他第一次躲藏的地方,在他脸上有着很明显的胡子茬。然而,在接下来的场景他到达多罗塔家后,他的胡子已经刮得很干净了。
在片尾结束的时候,席皮尔曼正在演奏,钢琴的商标显示是Steinway u0026 Sons,这是一个现代样式的,出产时间应该是在1990年代。
当席皮尔曼穿过桥上的时候,同样的一个戴着眼镜的临时演员先后在两个镜头中两次同他身边经过。
《钢琴家》根据符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1946年出版的回忆录改编。席皮尔曼是20世纪30年代纳粹占领时期,在波兰电台和咖啡厅圈子中非常著名的钢琴家。1939年9月,当华沙遭受野蛮轰炸时,波兰电台没有了播音员的声音,只有一个年轻钢琴家弹奏着肖邦的夜曲。六年之后,广播恢复,演奏的是同一曲目,表演者是同一位钢琴家——席皮尔曼。其间席皮尔曼逃脱了去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命运,而是流落在华沙街头,在犹太人聚居区挣扎求存,用琴声抚慰每天生活在恐惧中的同胞。在一名富有同情心的德国军官的帮助下,席皮尔曼终于等到了纳粹被赶走的那一天,而那个军官自己却死于战俘营。
导演波兰斯基有过与该片类似的经历,他的父母也均被抓入纳粹集中营,母亲不幸死于其中。少年时期的波兰斯基即是在该片所描述的环境中到处流浪成长起来的。在该片中有几处镜头都与其经历相关。如被纳粹处死的女人奇怪扭曲的身体,曾是波兰斯基亲眼所见;犹太人藏身之处的黑色窗户,是波兰斯基的亲身经历;席皮尔曼的生存箴言“走路,不要跑”(Walk,don'trun)是当年波兰斯基的父亲亲口告诫儿子的话。
美国男演员阿德里安·布洛蒂谈到自己揣摩钢琴师一角的经过时称,自己是在伦敦的报纸上看到此片的广告去应征,选角的条件是要会弹钢琴,阿德里安·布洛蒂本来就会弹琴,在大学还上过钢琴课,没想到居然有机会担任此片的主角。阿德里安·布洛蒂表示,自己是勒紧了裤带来扮演瓦拉迪斯劳的。他认为该片的本性让他觉得有巨大的责任要演好这个角色。导演让阿德里安·布洛蒂饿一段时间,坚持要他减掉大量的体重,那样他们就可以从那几场饿肚子的戏开始拍。而那位令瓦拉迪斯劳得以生存的德国军官由德国演员托马斯·克莱兹曼扮演。对于他在该片里的表演,他认为得益于波兰斯基的许多帮助。
钢琴师 剧照
1. R.P. Productions | 7. Bac Films [法国] | 13. Filmförderungsanstalt (FFA) [德国] |
2. Heritage Films [波兰] | 8. Canal+ Polska [波兰] | 14. Beverly Detroit [美国] |
3. Studio Babelsberg [德国] | 9. Telewizja Polska (TVP) | 15. Interscope Communications [美国] |
4. Runteam Ltd. [英国] | 10. Agencja Produkcji Filmowej | 16. Mainstream S.A. |
5. 法国第4电视台 [法国] | 11. Filmboard Berlin-Brandenburg (FBB) | |
6. Studio Canal [法国] | 12. FilmFernhFonds Bayern [德国] |
国家/地区 | 日期 | 国家/地区 | 日期 |
法国 | 2002年9月25日 | 瑞士 | 2002年10月10日 |
中国香港 | 2003年3月20日 | 希腊 | 2002年10月19日 |
比利时 | 2002年9月25日 | 德国 | 2002年10月24日 |
俄罗斯 | 2002年6月24日 | 意大利 | 2002年10月25日 |
波兰 | 2002年9月6日 | 奥地利 | 2002年10月25日 |
西班牙 | 2002年9月26日 | 日本 | 2002年11月1日 |
以色列 | 2002年10月3日 | 荷兰 | 2002年11月28日 |
巴西 | 2002年10月8日 | 美国 | 2002年12月4日 |
获奖时间 | 颁奖典礼 | 获得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2002年 | 第55届戛纳电影节 | 金棕榈奖 | 罗曼·波兰斯基 | 获奖 |
2003年 |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男主角奖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获奖 |
最佳改编剧本 | 罗纳德·哈伍德 | 获奖 | ||
最佳电影剪辑 | Hervé de Luze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 | Anna B. Sheppard | 提名 | ||
最佳导演奖 | 罗曼·波兰斯基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帕维尔·爱德曼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钢琴师》 | 提名 | ||
第60届美国金球奖 | 最佳男主角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钢琴师》 | 提名 | ||
第15届欧洲电影奖 | 最佳导演 | 罗曼·波兰斯基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获奖 | |||
最佳影片 | 《钢琴家》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提名 | ||
第5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大卫·林恩导演奖 | 罗曼·波兰斯基 | 获奖 | |
最佳电影音乐 | 沃伊切赫·基拉尔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钢琴家》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帕维尔·爱德曼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Jean-MarieBlondel | 提名 | ||
最佳剧本 | 罗纳德·哈伍德 | 提名 | ||
第28届法国凯撒奖 | 最佳导演 | 罗曼·波兰斯基 | 获奖 | |
最佳制作设计 | 艾伦·斯达斯基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获奖 | ||
最佳音效 | Jean-MarieBlondel | 获奖 | ||
最佳影片 | 罗曼·波兰斯基 | 获奖 | ||
最佳配乐 | 沃伊切赫·基拉尔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帕维尔·爱德曼 | 获奖 | ||
第47届大卫奖 | 最佳外国影片 | 《钢琴家》 | 获奖 |
钢琴师 海报
影片的镜头清醒而体贴入微,它轻轻抚摩钢琴师忧郁的面庞,紧张关注着满街的尸首,冷静旁观生命在瞬间破碎。生命如此甜美,又如此脆弱。影片当中缠绕着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流转着一幕幕真实的存在主义生死剧。(《南京晨报》评)
波兰斯基在整部电影中,都很克制,几乎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是非观念极其含蓄的表达之中,重现了真实的二战犹太史。唯一的情感宣泄,便是那首废墟上的钢琴曲,用音乐的力量,将电影推向了高潮。(腾讯娱乐评)
该片中,斯皮尔曼虽然在各种朋友、陌生人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但在那群人里,人性并不都是单纯的、伟大的。《钢琴家》所展示的是,在只剩下恐怖、孤独和本能的“乱世”里的众生相,环境究竟如何塑造人,让人获得成长或者扭曲,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更可贵的是,影片镜头极度冷静、客观,回避了所有控诉和煽情。(《中国科学报》评)
罗曼·波兰斯基使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制造节奏。他先来一点悲惨的东西,跟着再展示一点恶劣环境中的人性,然后再来点更惨的。甚至直到该片的结尾,波兰斯基也不肯温暖一下。在波兰斯基看来,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灭绝人性的地方,所谓人性,只是天知道什么时候灵光一现,也当不得真。(网易娱乐评)
《钢琴家》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把所有这些都远远地放到了布景深处,只留下一个卑微的生命在前面的舞台上独自踟蹰。尤其是当这个生命还被赋予“钢琴家”的身份时,整部电影就更具深意了。在该片的开头,瓦拉迪斯劳的手指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纵情舞蹈,从此刻开始,观众便已得知这位形容日渐消瘦的钢琴家即将在该片中受尽苦难。随着剧情的展开,一切事件如观众预料地发生。瓦拉迪斯劳的家庭在战争中被拆散,一幅幅苦难的画卷在他的周围展开,所幸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他几次三番经历险境又从中逃脱。当整个华沙毁灭之后,他成为废墟上惟一站立的人。不过,导演波兰斯基太急于把自己的感觉传达给观众了,从而忽视了必要的铺垫和气氛。在该片中,观众还没有进入状态,银幕上的灾难已经一幕幕呈现。这会让听众不知道陷入灾难的是谁,因此对他们的同情,最多只能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人道。总的来说,波兰斯基想把他的震撼传达给听众,但是他太急躁了。(人民网评)
《钢琴师》的人物众多,在战争中表现出各种行为,深刻表现了人性在战争中的复杂表现。战争摧毁了世界,但人性的复杂和变化都在这种绝境中凸显出来。(搜狐娱乐评)
本文发布于:2022-10-10 09:3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42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