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愿景

更新时间:2022-10-10 08:47:37 阅读: 评论:0

愿景阐释

目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军备竞赛、地区动荡、恐怖主义、贫富分化、难民危机、自然灾害等世界性难题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战争依然是悬挂在人类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国际和平日

国际和平日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55/282号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9月21日。

决议中提到:“宣布此后,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各种适当方式(包括教育和公众宣传)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自国际和平日设立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仪式并敲响和平钟,邀请艺术家和教育家等作为和平使者出席纪念活动,联合国都提醒所有人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一日子。

同时,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会举办纪念活动庆祝这个日子。国际和平日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2000多个组织机构的支持。

(详见“国际和平日”百科)

全球和平指数

释义

全球和平指数全球和平指数是一套用作测量指定国家或地区的和平程度的指标,指数引用联合国以及国际组织的资料,包括国家军费、国家因组织性冲突死亡人数、联合国派遣人员的数目等数据,对全球121个国家及地区的和平程度及生活稳定程度作出评分以及排名。

2007年5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首次公布的全球和平指数排行榜上,挪威被评为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伊拉克被评为全球最不安全的国家。

2019年6月,《2019年全球和平指数》报告称:“过去5年,对美国领导力信心的下降幅度超过了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平均而言,人们现在对中国领导力的信心超过了对美国的信心。”

指标

以下是其用来衡量的23项指标(2010年全球和平指数排名所用指标):

1.对社会上犯罪情况的感知程度;

2.每10万人中的内部安全官员和警察的人数;

3.每10万人中的谋杀案数字;

4.每10万人中的入狱人数;

5.较小破坏力武器的获取难易程度;

6.(内部)有组织冲突的程度;

7.暴力示威活动的可能性;

8.暴力犯罪的程度;

9.政治不稳定程度;

10.对人权不尊重程度;

11.每10万人中主要常规武器的转移、接收情况(国内);

12.恐怖主义袭击的可能性;

13.(内部)有组织冲突带来的死亡人数;

14.军队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15.每10万人中参数;

16.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的资金数;

17.每10万人中重武器数量;

18.每10万人中主要常规武器的出口情况;

19.军队战斗力和先进程度;

20.被迫离开家园的人的数目;

21.与邻国关系;

22.2003年至2008年内部和外部冲突数量;

23.(外部)有组织冲突的估计死亡人数。

(详见“全球和平指数”百科)

学说理论

著名的“和平研究”学者葛尔通Galtung教授定位的“消极和平”概念是指暴力缺失,即没有战争和冲突,用到国家关系上,则是跟邻国之间没有暴力冲突或者没有卷入国际战争。“积极和平”则难以界定。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和平学说,强调现代战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社会才能消灭战争,世界才有真正的和平。

马克思约翰·罗尔斯指出,力量均衡下的和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临时的协定只不过是“暂时的力量平衡之上的稳定”。

小约瑟夫·奈指出,均势政策的捍卫者认为均势会保证稳定,但和平并不等于稳定,“国家追求均势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的独立,而不是维持和平。均势不能保证所有的国家都生存下来”。

康德曾指出,大自然用语言和宗教的不同使得各个民族相区别,这样“确实导致了互相敌视的倾向和战争的借口”,但随着“文化的增长”和人们在“更大的原则”上的认同,各民族会在正当的竞争中而非通过削弱异己的力量达到“和平的谅解”。

德国巴姆博格大学教授海因里希·贝克也一直倡导一种在世界文化碰撞中产生的创造性和平。他在《文明:从冲突走向和平》一书中写道:“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文化对立,蕴含着创造性的潜力,可以使人类精神进一步发展,实现文化碰撞中的和平。”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非零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中写到,人类的历史包含了量多且复杂的“非零和游戏”,并且随着非零和的全球性成长,善也在成长,那种只允许自身和平的二元对立式。

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维护和平是实现其他法律价值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自然的个体,生活在缺乏和平、没有安全的动荡环境下,他就失去了作为人的最基本权利。

历史推进

19世纪初,关于战争危害的公民讨论小组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性与世界性的运动——和平运动。和平运动是指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团结反战,争取和平的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世纪70~80年代,西欧各国人民群众为争取和平,反对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展开西欧和平运动。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反动势力残酷镇压民族民主革命,以建立所谓的和平秩序。马克思与恩格斯就揭露了这种和平的虚假性,马克思称之为“可恶的和平时期”,恩格斯称之为“倒霉的和平时期”。

联合国1917年11月8日,苏俄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了《和平法令》,实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平法令》及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实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推动了世界和平理念的创新,奠定了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主要目的之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就是联合国专门处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主要机构。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联合国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1948年3月20日,北平各界代表在北京饭店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响应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反对侵略战争,推派代表参加4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拥护和平大会。

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华沙召开,郭沫若率团参加大会。11日,郭沫若在大会的演讲中说:“因为我们爱好和平,所以我们坚决地反对侵略。对于威胁和平、扰乱和平、破坏和平的侵略者,我们的民族已经对它们作了一百年以上的斗争。一百年来的中国人民的历史正是一部保卫和平的斗争史。”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6月23日至29日,世界和平大会World Congress of Peace在芬兰赫尔基辛举行,会议目标为止战促和,推行孔子仁爱哲思于世界。

198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人民享有和平权利宣言》就指出:“全球人民均享受和平的神圣权利。”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一带一路”引领的全球化是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型全球化。

2015年9月22日,联合国世界地球村与香港和平文教基金,联合在香港九龙宏天广场主办世界和平大会-胜利与和平联合国国际和平日纪念晚会。联合国世界地球村是面向全球发展的,将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政府、各国土族、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贫穷、战乱及欠发达地区。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就“战争与和平”及如何实现人类和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中国方案:“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2019年6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6月28日至29日将在日本大阪举行。习近平主席秉持多边主义精神,引导对话讨论朝着合作、包容、共赢的方向发展,指出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国早已休戚与共、命运相连。

2019年6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成功对朝鲜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一次历史性访问,不仅对于中朝关系未来发展,而且对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2019年7月9日,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举办主题为“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大会讨论,由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主持,原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鲍勃·卡尔、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和原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分别做主旨发言。

2019年11月29日一1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和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暨《云大文库“一带一路”参与国文明交流史》推进会在京举行。

本文发布于:2022-10-10 08:4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41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世界和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