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美不隐恶,短语

更新时间:2022-10-10 06:14:37 阅读: 评论:0

借鉴历史

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了严格的实录精神。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虽然很谦虚地不承认是自比于《春秋》,但实际他正是仿照《春秋》的原则而作的,他说《春秋》之作,“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他的《史记》正是以此为榜样来写的,而且比《春秋》写作有更进步的指导思想,他敢于面对现实,真实的记载历史事实,不像《春秋》那样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他把陈胜、吴广列为世家,项羽列为本纪,都说明他能力求不以统治者偏见来歪曲事实,努力做到客观的叙述历史真实。实录虽系史学写作原则,但由于《史记》的人物传记运用了文学创作方法来写,是水平极高的传记文学,因此实录原则也深刻影响到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后来很多文学家皆以实录精神来衡量创作,故也是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原则。刘向、扬雄、班固都充分肯定了他《史记》写作中的这种精神。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对他的实录写作原则曾作了如下总结:“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实录精神最可贵之处是“不虚美,不掩恶”。

作品内容

所谓“不虚美,不掩恶”,这在当时主要是针对描写帝王将相等人物的,对他们不虚美,不掩恶,正是敢于大胆揭露而又实事求是的一种态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对他们阿谀奉承,不掩饰他们的罪恶,敢于直书是不容易的。同时对那些属于被否定的历史人物,他也能真实地反映他们的面貌,不因他们的缺点、过失甚至罪恶,而抹杀他们也有好的值得肯定的方面。这种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其他下层百姓的描写。如实地反映现实的真相,从中去体现作者的褒贬态度,这也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精髓。他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能够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不受儒教礼仪的束缚,故班固说他“是非颇缪于圣人”,然而这也正是司马迁的长处和优点。

本文发布于:2022-10-10 06:1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408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