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危机公关

更新时间:2022-10-10 03:58:39 阅读: 评论:0

企业危机特点

企业危机一般有这样的特点:

一、突发性

危机常常在企业当事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短瞬间发生,它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混乱和恐慌。如前些年的沙松电冰箱爆炸,对沙松公司和消费者来说都出完全乎意料。

二、严重危害性

危机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很可能给公众带来恐慌,有时甚至给社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如核泄漏等事件,损失的就不仅是核电站。

三、扩散性

危机常常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它更是新闻媒体报道的最佳新闻素材与报道线索,有时甚至牵动整个社会各界公众的神经。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负面消息的传播足以抵消千百万篇正面的报道和千百万次广告。

正是由于企业危机易扩散的特征,受舆论关注的特性,作为企业的新闻官员在整个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危机传播控制的作用。

核心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超过75%的公众听到“无可奉告”这句话时,会将这句话视为是默认有罪。“无可奉告”给人的感觉是“心虚,逃避;有错误,但不承认”。所以,企业在处理公关危机时,最佳利器就是道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第一时间真诚的道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勇于面对,真诚道歉;博取同情,赢取信誉。企业千万不要沉默不语,千万不要说“无可奉告”,更不要试图躲避媒体。而企业道歉的声音要通过权威渠道在第一时间传播出来。

现在是全天候的信息爆炸时代,任何延误都可能被误认为是犯罪,由此而造成的公司信誉和业务上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不要试图躲避媒体。出现危机试图躲避媒体的企业实在是自欺欺人。躲避媒体只会激发记者挖掘新闻的钻劲,何况躲避本身就意味着心虚。

道歉真的那么难吗?其实不难,难的是企业的心态。很多企业出现危机时,不是快速、主动、坦诚与媒介沟通,通过媒介向公众道歉,而是简单的将媒体视为毒蛇猛兽,将其据之门外,试图采取鸵鸟政策或者是对媒体采取恐吓的方式。

企业必须要有敢于认错,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很多危机公关处理,有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却缺乏勇于担当的具体行动。否则“光说不练”,不仅会贻误战机,还会失信于公众,而一旦失信于公众,危机就极可能演变成灾难。不管危机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都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来维护公众的利益。虽然在短期内会带来巨大财务损失,但从长期来看,却有着极大的晕轮效应,此种品牌形象传播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阶段和特征

危机传播的阶段和特征

在处理危机前,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危机传播的阶段和特征:

危机酝酿期

这指的是危机的孕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危机有时有些预兆和端倪,当然更多的是难以察觉,这个阶段如果察觉的话,可以扑灭。

危机的酝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危机的爆发只不过是瞬间而已,但其隐患却可能在很长时期酿成,比如,在员工无礼对待消费者的案例中,可能是思想教育的问题和管理的问题,在一个产品的瑕疵案例中,可以从开发、采购、质量控制、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中找到源头。在经营不善的危机中,有可能是行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企业却仍用老的地图,因而炸了自己的大使馆。

危机爆发期

指的是危机的产生时期。危机发生了,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危机已经浮出海面,细心敏锐的人肯定可以察觉,而忽视和迟钝则会视之无睹。在这个阶段,它的特征是,危机已经暴露,可以逆转,也可以转化。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这是危机信息传播的原始起源。

危机扩散蔓延期

危机发生后,通过媒体、人员或者组织的传播,危机不断扩散,受众知晓率爆炸式增长。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危机事态正在发展,本质原因却不一定能明确,现象则在传播中不断复制。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信息的内容复杂化,有准确的、有不准确的、有目击的、也有猜测的,信息传播渠道也呈多样化,有从现场的(信息的原始起源),有从相关组织、人物的、也有可能是从媒体的(比如一些媒体会转载另外媒体的信息),现场的地点、人物、媒体自身、企业自身、相关的组织、人物,因为事态的进一步发展,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源。

另外,人们的好奇心急需要满足,而其原因又正在调查中,故有大量的信息真空,媒体、公众将从各种渠道来填补。

危机的减弱和消失期

通过事态的发展,事件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事情有了结果,当事人各得其所,公众、媒介的关注逐渐减弱、消失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信息真空已经被填补,受众的关注兴趣下降和消失,或转到其它兴趣,它的注意力也在转移。

明白了上述问题,将对危机处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实际的案例,来看看危机的每个阶段传播控制所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公关方法

新闻危机公关,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公关新闻发布。新闻稿撰写好后,新闻发布不在企业控制范围之内。尤其是传统企业、创业者或初步接触新闻公关的工作者,其对如何发布新闻、新闻公关更是一头雾水。因此,现将新闻发布及公关的各种渠道及技巧公布如下,供企业、个人及各机构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参考。

新闻公关发布渠道费用传播范围操作难度适用对象
举办新闻发布会广大型企业、重大事件
利用优渡网发布广企业新闻、产品推广、知名度、公关
自建媒体关系门户网站、电台、电视台、慈善机构
免费投稿发布作家、记者、学生

公关处理要点

我们来总结一下企业危机孕育期公关处理要点:

一、注意危机的预兆,预防为主,使危机扼杀于孕育期。

更多的危机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一发生即迅猛发展。在危机的爆发期,传播计划显得非常重要。

案例一

A企业与B企业在股票上市中,均有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因此国家证监会介入调查,在接受调查期间,两家的股票均暂停交易。此事一宣布,立即引起记者的兴趣,而纷纷赶往企业所在地采访。A企业热情接待,真诚面对媒体,并且告诉媒体他们下一步的举措,什么步骤,什么时间等等,A企业的这种态度得到了媒体的认同,后来的报道也给了股民以信心,因为态度较好,证监会也很快结束完成了调查,并很快复牌。而B企业却希望能够隐瞒,当记者去采访时,被告知在楼下大厅等,并需要出示记者证,作好采访登记,董事长秘书,将下来对话,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被记者称之为神秘的董秘却始终没有露面,也没有人来照看……事后,《XX企业搞什么名堂,拒记者于门外》类似的报道便出现在各个报端。

一个时间发生的,结果却不同的正反两例,颇能说明问题。防火、防盗、防记者是流行于企业界的一句俗话,可见一般企业对于记者的防范程度。但是,所谓欲盖弥彰,想一味隐瞒是隐瞒不了的。与其消极让别人来揭露,不如积极地把情况说明。而且在时间上,晚公布不如早公布,晚对外公布,也将给人以猜测,而回避记者是最愚蠢之举。

处理方法1

下面我们来总结危机爆发期的新闻传播的要点:

二、不要有回避记者的打算,要表现出配合记者的态度。

三、保护好现场,控制事态的发展,尽快调查,找出原因,拿出解决方案,并作好应急准备。

四、企业如果有不正当的行为,经确认后,应该尽快将它公之于众,并采取积极的纠正措施。

新闻传播控制,更多地体现在危机的扩散蔓延期,那么这一时期,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1986年2月5日10:45--11:45之间,英国核燃料公司下属的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液态钚储藏罐的压缩空气受到重压,一些雾状钚从罐中泄漏了出来。从工厂蜂拥而出的工人,琥珀色的警报,人们一眼就看出发生了什么,媒介也很快报道了发生的情况。事故的消息随后传开了。

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记者詹姆斯·威尔金森介绍说,当他中午给工厂打电话时,工厂的新闻办公室还没有作好发布事故消息的准备,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个站不住脚的许愿:我们将发表一个声明。而这个声明在下午4:00记者才看到,这期间记者一直是提心吊胆地等待着。工厂没有足够的新闻发布人员来应付外界打的询问电话。记者发现他们要排队等候,不确定因素滋长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此后的日子里,英国核燃料公司在宣布泄漏事故时,一方面,它向公众表示,要最大可能地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每天象挤牙膏样的一点点地发布消息。本身随着情况的变化,所发布的消息竟有前后矛盾的地方。这加剧了人们的恐慌,每一条消息都使得记者有借口得以连续报道。

另外,英国核燃料公司的新闻办公室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后停止办公。当探听消息的人晚间给公司打去电话时,电话总机告之,请留下电话号码,等新闻人员上班后再回电。迫使记者从其它途径去了解事实,而从其它途径了解到的事实又与公司公布的有所出入。

危机发生造成忙乱甚至慌乱,是正常的,因为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组织人员、查找原因、展开补救措施、回答各方面的询问,同时还要维护企业正常的运作,多个事情千头万绪,象一团解不开的麻,一起涌来,但越在这种时候却越需要镇静。

对于企业新闻官员来说,这个时候也是最关键、最棘手的时候。任何事情都需要人来做,第一要务是:赶紧组织人。

五、组织危机控制中心,其中一定要有专门负责对外传播的人员。视工作量的大小确定人数,让传播人员知晓危机的时间,地点、性质,及企业所采取的措施,并使之始终能得到最新的消息。

危机发生后的几个小时,或者前几天,因为掌握的确切消息并不多,原因也正在调查当中,但是,假如逃避或保持沉默,则会被怀疑是隐瞒,和新闻界不合作,同时也引发他们通过其它非正式途径去寻找信息,出门摔一跤,也抓一把土,既然来了,一个敬业的记者不会空着手回去的交差的。

刚才说过,这一时期有传播渠道多样性、内容不确定性、以及大量信息真空等待填补的特性,企业新闻官员的第二大要务是:使企业本身成为信息最权威的中心,掌握报道的主动权,并保持与媒体良好的沟通。

六、尽快准备好消息准确的新闻稿,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危机,尽快公布有关的背景情况,填补信息真空。

七、向记者提供现场传真、电话等通讯办公用品。

八、公布接受询问的新闻热线,如有必要24小时开通。

一个企业准备好新闻稿件和背景材料,以及相关的设备,媒体认为企业是合作的,一般会消除敌对情绪,同时视企业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这样企业容易赢得主动。

案例中的公司,一定让公众知道真相的态度是值得称道的,但其挤牙膏一样发布不准确的消息却是过失之举,企业新闻官员的第三大要务是:保持传播信息的一致性。

九、做好危机传播计划,判断、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传播给媒体,由谁?以及何时,怎么样进行传播?

十、在企业内部,确定对外发言人,由一个人为主出面负责对外媒体传播,其它人负责电话询问。对外发言人与其它人都要保持一致的口径。一般人不要随意接受采访,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拒绝,而是礼貌地告诉他们企业对外传播的人和对外的新闻热线。

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没有调查清楚,不要发布猜测的和不准确的原因。可惜这一点常为企业所忽视,有时一个公关班子很强的国家也会忽视。如前一段时间,某国一架民航机坠毁,事故原因正在调查,总统在发布会上说,可以排除被导弹击落的可能性,而过一段时间,国防部有关负责人又说,不能排除被导弹击落的可能性,后来调查果然是被导弹击落。这前后矛盾的说法,给公众造成了恐慌,也损害了国家的形象,总统本人的权威更是削弱。

十一、当人们问及深层次原因时,只有确切了解事故真相后,才能对外发布消息。不发布猜测和不准确的消息。

总机常常成为企业对外的窗口,也是媒体了解企业事故的第一反应,作为总机,她(他)的职责是了解电话的性质,并转给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十二、不要忘记交待总机不宜主动向外界提供信息,同时告之此类电话应该转接的人。

企业成为最权威的信息来源,但不代表,更不能阻止新闻媒体在相关渠道,如相关的团体,员工家属等,了解信息的新闻自由。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渠道,哪些团体对企业所采取的态度、措施表示支持。赢得他们的帮忙,让他们知道企业正在与媒体取得积极的沟通,并且在新闻稿送给新闻媒体前,把稿件复制给这些团体。以确保新闻媒体从这些渠道和团体获得的信息与企业提供的信息保持一致。

十三、如有可能,能够想到的新闻记者将采访的相关渠道,请复印一份新闻稿给他们,并向他们说明相同的情况。

在危机的处理当中,企业一般会采取对社会、公众负责的确切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弱社会对企业的敌对,增强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在事故原因没有调查前,传播有关采取的措施应是重点,刚才所述的雅芳公司,事前的慢吞吞的敷衍塞责令人愤怒,而事故后总部负责人亲自出马,不惜一切的态度却是值得称道的。

著名的博帕尔惨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董事长沃伦·安德森冒着被逮捕的危险飞到印度作第一手调查,并在被印度官员释放时,丝毫不提被印度政府逮捕的事,只说:我现在最关心是那些受灾的人们。这种态度赢得了众多人的同情。

十四、告诉新闻界你们采取的补救措施,让他们看到你们为此所作的努力。必要时,最高领导人可以出面,向公众表明企业对此事的重视态度,并加强可信度。

1996年6月,湖南省陈然之77岁的父亲陈伯顺(当时已经有冠心病,肺部感染,心衰等多种疾病),经医生嘱托服用三株口服液,后三个月中出现皮肤病状,后经诊治无效于9月死亡。经协调未果,三株坚持认为,三株口服液不是导致陈父死亡的原因,1996年12月,陈然之向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了三株公司。1998年3月,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三株公司败诉,并没收了三株1000万元的销售利润。三株不服,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在此期间,多家媒体报道,消息从湖南迅速扩散到全国,三株的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均受到惨重损失。湖南市场上首次出现零销售,全国其它地方也陷入了瘫痪状态。与此同时两个现代化生产工厂全面停产。

1999年3月25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判定三株公司胜诉,但胜诉后的三株董事长吴炳新仍痛心疾首:这起官司导致三株数十亿元损失,十万人下岗。

赢了官司,丢了市场,一个智者是不会这样做的。

十五、对于受害者,要冷静地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受害的情况,确认有关的赔偿损失的要求。注意,现在不是分清谁对谁错,争辩的时候,要给受害者以安慰和同情。尽可能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工作。人道原则是现在处理事情的大原则。

在企业的危机处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办法是导势,所谓导势,即是通过引导局势,使原来不利于企业的事情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这是企业危机处理的重要原则。

试看此例:

上海某报刊出了一条骇人新闻:正广和汽水瓶中,竟有一只死老鼠!消费者看了这条新闻,其结果可想而知。

正广和汽水陷入空前的危机。危机公关小组立马开始仔细分析,检查每一道工序。结论是老鼠不可能在生产和过程中,进入汽水瓶。

正广和汽水没有简单地由企业出面解释,基本策略是,用事实说话,抓住这次危机,吸引公众了解生产的工艺过程,进而变坏事为好事。

电话一个个打向新闻媒体,记者来到工厂,厂方向记者介绍了产品所采用的第四代美国杜邦公司反渗透水处理的高技术,指出莱蒙是目前国内唯一可用于静脉注射的超纯水制作的饮料,还参观了洗瓶流水线和灌装线。事实完全让人信服,老鼠只可能是顾客打开瓶子后钻进去的。

不久,报纸即以醒目位置报道了记者们在上海汽水厂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一事件,正广和不仅消除了顾客的疑虑,还令人信服地宣传了本厂的先进技术,宣传了滴滴超纯优良品质。

十六、如有可能,做好危机的导势工作,借助媒体,将危机引导到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去。

尽管做了尽可能的努力,由于信息渠道的原因,以讹传讹;或者由于事实掩盖于表象,有时也会因为记者本人采访态度不够严谨的原因,如有的记者加入自己的臆断,托言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有目击说等,新闻媒体有时也会有报道失实的地方。而这种失实的报道,假如不加重视更正,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1999年7月13日,《中国经营报》头版发表了一篇《远铃整体浴室砸住四个亿》的文章,文章开头写道:对于湖南远大集团公司老总张剑来说,今年的心情一定不会太好,因为他耗资4亿元并全心投入的一个项目--远铃整体浴室正面临困境。文章还说: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整体浴室的公司有海尔、韩国LG等,但是,这些规模都不太大,而远铃项目上一次性投入4亿元,是对市场的判断出现错误。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项目启动前,确实没有做过详尽的市场调查,他承认,这是一个不小的失误。

当时正是民营企业纷纷出现不良情况的时候,文章一出来,长着新闻鼻传媒立即象鲨鱼闻到血腥一样,不胫而走,人们也习惯性的想:远大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这是一篇失实的报道,7月20日,张剑接受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南方周末》的采访,否定了远铃整体浴室投资失败的传言。然后他们与《中国经营报》联系,要求他们更正。

7月27日,《中国经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远铃浴室砸住四个亿报道的更正》的文章,文章说:本报记者采用非正式渠道获得、未经远大公司证实的资料,对'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及'远铃''集成房屋'等产品进行了失误的报道,给远大、远铃两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此本报特表示歉意。,同时,对其报道的失误之处还进行了全面的更正。

十七、对于失实的报道要及时要求媒体更正。

有些失实的报道,往往是因为本质掩盖在现象中,人的认识本身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有些报道从表面来看是正确的,这时是不能要求媒体更正的,有没有办法呢?

杭州娃哈哈果奶,产品在地方卫生防疫部门抽检时发现,包装上文字注明的乳酸含量与测量含量不符,抽检判为不合格,并在媒体上公布。这个消息一公布,邻省的媒体纷纷转载,转到后来,不合格变为对消费者有害了。实际的情况是,包装上文字注明的乳酸含量与测量含量不符,但仍在正常范围,对消费者是无害的。而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使娃哈哈果奶在当地和邻省销量下滑。眼看着媒体的消息就要向全国扩散,全国市场都要受到影响,一面是调查原因,与地方的卫生防疫部门协调,进行改进需要时间,另外召开发布会说明情况也要等到有个结果的成熟时机,同时,全国性的扩散又是不等人的,怎么办?

他们的作法是,立即向新闻媒体的管理部门--新闻出版署求援,向他们仔细地说明了情况,希望他们出面,要求新闻媒体站在保护民族企业的立场,在原因没有查清前,不要以讹传讹,造成公众的恐慌。稍等几天,企业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完整向大家说明此事。新闻出版署援之以手,后来,中央几大媒体均表示沉默,一直到该企业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自由的今天,新闻媒体应该发挥舆论监督的职责,新闻出版部门这种作法对不对呢?我觉得是对的。新闻要负起社会的责任。很多大型企业,并无对社会不公正的行为,其实哪怕媒体再有几天的耐心,可能就会救了一家企业,而使它不至于四面楚歌,几千人甚至几万人失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但是,这种方法,也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办法,因为作为新闻出版部门,如果直接干预新闻媒体太多,是不好的。对于新闻出版部门来说,这是一件颇为为难的事情。

十八、当不正确的新闻有全国扩散危险时,实在万不得已,可以考虑向新闻出版部门仔细说明情况,向他们伸出求救之手。

在处理危机公关中,召开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第一,它可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待公众和传媒,进行双向的沟通,也是真诚面对公众的形式。第二、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向媒体说明情况,可以缓解新闻媒体、公众询问的压力。第三,它也有助于媒体将企业真正地视为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从而以企业可以受控的信息填补信息真空,掌握传播的主动权。

当然,在危机的处理中,召开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比起企业在平时召开发布会有所不同,也要难得多。随时,企业要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询,甚至有很多是恶意的刁难,来者不善,时间紧迫,对主持会议的人,对发布会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二

1987年初,因对原单位---某省印刷研究所管理作风不满而辞职的科技人员Y等三人来到了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的T公司,很快完成了《高科技文献书刊编辑排版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该技术后来参加该省的第三届科技展览会,获得金牌奖。

正当T公司为此而高兴时,该省的科技日报两位记者在报上发了一条来源于印刷科技研究所的消息《T公司有侵权行为》,不几天,该省新闻出版局与印刷科学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1985年,国家把'高级排版系统'作为重点科研项目下达给省印刷科学研究所并投资230万元,1986年,这个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主要成果,1987年1月,这个项目的负责人Y等三人忽然宣布辞职,并带走了课题组完成的科研成果和主要技术资料到T公司就职,几个月后,T公司举办的鉴定会公然将国家投资的230万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此后,新闻出版局多次发文通报T公司及Y等人,指出这种作法是侵权行为,但T公司与Y仍然到处搞展览并公开出售这一科研成果,这使印刷科技研究所与12家用户签订的合同无法兑现,造成了300万元的经济损失,在这个侵权案公布前,T公司曾通过各种途径要求私下了结此案,但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印刷科学研究所已将此案向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当天,电视台转播了这次新闻发布会,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T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受到官办的印刷科学研究所和代表国家的新闻出版局的指控,在我国社会环境下,公众心理上容易倾向谁,是显而易见的,T公司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处理方法2

在这种情况下,T公司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纠正新闻媒介的失实报道。

公司的公共关系部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第一、制定会议议程,安排新闻发言人:公关部长说明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公司副总裁作为新闻发言人介绍情况,申明立场,直接负责高级排版系统的部门经理出席并作补充发言,由Y介绍他辞职并调入T公司的经过,公司总裁讲话。

第二、准备记者提问,并请记者参观高级排版系统。

第三、安排两位精明能干的公共关系人员,协助新闻发言人及总裁准备发言稿。

第四、邀请新闻媒体,其中包括上次对此事有报道的电视台和省科技日报。

一切都准备好后,T公司召开了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在四个方面对高级排版系统纠纷始末作了说明:

第一、T公司认为,印刷科学研究所所长S先生在向新闻界介绍这一纠纷始末时,有意回避了这桩公案的核心,公案的起因是Y作为一个在电脑排版技术方面很有建树的专家,他的工作在印科所都得不到支持,成果被剽窃,工作条件差无人问津,因此他才退职。S所长对待有抱负的技术专家的态度以及他所挑起的这桩所谓侵权纠纷反映了我国体制改革中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就是怎么样才能做到尊重人才,怎么样给各类人才创造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对科技人员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掌握了部分权力之后,应该怎么样对待与他们共事多年,后来又脱颖而出,有所成就的另一些知识分子,这就是这桩公案的核心。

第二、T公司认为,S所长向新闻界介绍纠纷时,隐瞒或歪曲了许多重要事实。首先,S所长说,高级排版系统是由国家投资32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项目,有些新闻界也作了这样的报道,一个仅用3个人劳动即已完成的微机排版软件,竟然在1年的时间里,投资230万元巨款,这完全违背常识。因此,T公司认为这不是事实,我们愿意请S所长提供高级排版系统课题从1985年6月到1986年9月期间有关支出清单,也建议新闻界关心一下所谓320万元的真正用途和去向。其次,S所长说Y等三人于1987年突然宣布辞职,一不等批准,二不交待工作便不知去向带走了全部资料,我们认为这不符合事实。我想这一点最好让事实说话,请看当时的事实记录(略)……最后,S所长说,T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想把这一问题私了,这是企图贬低T公司。T公司为了帮助Y等实现他们为我国科技出版事业做出贡献的夙愿,确实与S所长进行过一次对话,并达成一项口头协议,这是我们与S所长进行过的一次唯一的协商会,此后T公司从未打算过再与S所长进行接触,而是向省科委,B市H区劳动人事部门汇报请示此事,并请他们协助解决,这怎么能说是私了呢?

第三,作为一个民办科技企业,T公司深深懂得旧体制对于科技人员的压制和束缚给我们经济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因此,T公司一贯采取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合理流动,支持、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所以,T公司在Y等人报效无门的时候,在有关方面的推荐下接纳了他们,并支持他们完成科技开发,这是对国家的贡献,对科技体制的贡献。难道我们在Y等已经退职,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对他们漠不关心,拒之门外?难道我们看到他们的技术构想很好,意义很大,但无力实现的时候,却听之任之,无动于衷?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女士、先生都不会赞同我们那样做。

第四、T公司一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坚持合法经营。尊重并保护国家和集体、个人应有的利益,在这桩法律纠纷面前,我们的态度是:尊重事实、尊重法律,相信群众,相信法庭,并尽一切力量配合司法部门的工作。

接着Y代表自己和另外两名从印科所来的科技人员作了《我们辞职前后的有关情况》的详细发言。

之后,公司总裁W就四个问题发表了看法。发言结束后,T公司领导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发布会所有议程结束后,公共关系部人员还与记者一起就新闻发布会提供的信息作了最后的核实,特别是对公司领导所回答的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鉴定。

T公司的新闻发布会后,新闻界出现了新的报道,该省科技日报6月14日载文《就被起诉侵权,T公司已申明立场》,《经济日报》发了《T公司发布新闻,科研成果纠纷再起波澜》,此外,包括香港在内的各地一些报纸都对T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作了报道。这些报道扭转了以前舆论一边倒的局面,对挽回T公司的信誉起了较大的作用。

最后的结果是T公司赢得了公众的同情,应该说,T公司在公关上是成功的。

从一个旁观者来看,这一宗案子,从法律上来说,真正的受害者应是印科所,Y等三人属于印科所工作人员,高级排版系统也属职务发明创造,其专利权应归印科所所有或持有,Y等三人尽管辞职,但从1987年1月至1987年7月尚不足一年,到T公司完成的工作是与原单位有关的工作任务,按相关法律,专利权应归原单位。另外,Y等三人不辞而别,未经批准也未交接工作,事实上,其与印科所的劳动关系并未解除。T公司在主观上也是故意的,他们明知高级排版系统是原单位的开发项目。尊重人才是对的,但首先应该遵守的是国家的法律。因此,如果印科所在开发布会时,能够把这些问题考虑到,策划周全,解释充足,T公司无机可乘,立论也是虚弱的。

印科所本应得到公众的同情,而为何T公司反而赢得公众呢?关键的区别还是在两家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公关意识的高下。T公司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同时,T公司也表明愿意配合司法的调查,是否侵权留给法律裁判,这种立论,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容易赢得公众的同情。最后,进一步的对230万元的去向问题抛出话题,造成印科所的被动,这一招可谓打了对方的软胁。

我们来总结一下危机公关中,召开发布会的一些原则:

十九、应在成熟的时机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太早开,有可能信息不完全,可能对于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没有解决方案和措施,而达不到效果,或者反而有负面效果,太晚开则有可能起不到填补信息真空,成为信息主要渠道的作用,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

二十、做好发布会的策划准备工作,尤其是思想上的准备,对于公众关心的问题要考虑周全,并有圆满的答复。

二十一、注意多用事实说话。

行胜于言,事实胜于雄辩,多用事实本身说明,一个事实有时胜过一千打理由。下面我们再来谈一谈,在危机的减弱、消散期所应注意的传播要点。

通过第二、第三阶段危机的扭转,第四阶段应该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树立正面的影响。

娃哈哈南京事件后,娃哈哈又出现在南京各大商店里,广告又重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娃哈哈果奶全面畅销》,7月31日,娃哈哈集团将这一消息发送给了新闻媒体,8月1日,《人民日报》即刊登了这一消息。报道说:今天上午,南京市一公司专门来电称,当地已有80多家商店纷纷要求销售娃哈哈果奶,希望厂家立即赶运14万多瓶果奶销往南京、上海。天津、湖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也纷纷要货。杭州市场已经全面恢复旺销,日销量高达24万多瓶。

这些消息对进一步打消了消费者、经销商的顾虑,挽回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来总结危机公关中的最后一个原则:

二十二、在危机的减弱、消散期,多刊登正面的消息,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树立正面的影响。

危机公关解析

什么是网络公关-危机公关处理 网络公关也即Online PR,网络公关总体上有两种实现的渠道:一是建立组织自身的网站,二是利用其他新闻服务商和媒体。具体来说网络公关有4种形式:

(1)新闻发稿/软文发布 通过在组织本身网站、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是或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发送新闻来实施网络公关。通过传统媒体发布新闻时,更应注意与新闻记者建立友好关系,原则是开诚布公,成为其可依赖的有效信息来源,因为记者利用网络更容易查清组织公布的信息是否真实。

(2)论坛营销 论坛是网络上一种广泛应用的信息交流工具,不论是公开浏览方式还是管理严格的远程登录方式,对公共关系而言,都具有特殊的传播沟通功能。首先是信息发布功能,组织和受众都可以通过BBS发布信息;其次是非实时讨论功能。组织可以将要发表的信息写成文章后,以比较条理和完整的方式发表在BBS相应的讨论区;最后是实时讨论功能,组织可与公众在“聊天区”进行实时交流,来拉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一则新闻在论坛的新闻库里保留很长时间,选择在与组织相关的论坛上贴新闻,可能会带来长达几年的效益。

(3)新闻组 新闻组中聚集着有共同主题的公众,他们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评论和分析。新闻组可以建立和巩固组织与新老顾客的关系、开展公关所需的市场调查研究、通过信息监测,可以进行危机预防与控制。目前新闻组已成为国际公关界交流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4)电子邮件 个性化的电子邮件会增加人情味,实现一对一传播。

本文发布于:2022-10-10 03:5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40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