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雨”发源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2009年3月组织的对患病学生的一次爱心捐款,“奉献爱心、传递文明”的理念首先在全区中小学得到推广并逐步推向社会。“丝雨”以“爱心化雨、润物无声”为主题,其寓意是:“积小善成大爱,化爱心成甘露,让爱心及文明之风象千丝万缕的春雨一样,滋润人们心田,滋润社会,以此推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2010年5月,中央文明办领导来枣庄市市中区调研,对“丝雨”品牌给予高度评价,市委领导要求在全市范围打造“丝雨”青少年志愿服务品牌。区委、区政府决定以争创2011年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丝雨”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构建起服务为先、特色鲜明、群众欢迎、社会认可的志愿服务体系,在促进全区和谐科学发展的同时,有力地辐射带动全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鲁南辞赋协会主席韩邦亭创作了《丝雨青少年志愿者赋》,全文如下:
尝闻一火燎原,足化千年之腐朽;一虹映日,足显七色之缤纷。是以长城不让砖石,故能接万古;厚土不让草木,故能荣百春。今有“丝雨”青少年志愿者活动,服务铸品牌,送文明以成使者;创新树旗帜,传道义而聚大军。
其始也,本为一校之首创,足展万人之功勤。明德以求至善,捐款以献爱心。当夫润物无声,状三春之色;播爱化雨,修百年之身。积小善而成大爱,献真情以化甘霖。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意同此乎?
观夫倡导绿色生活,当推低碳;营造优美环境,莫束湿薪。植树添绿,种草如茵。新章作韵,翰墨出新。培育生态文化,奉献社会;普及环保知识,惠及人民。关爱留守儿童,情牵志愿者;争当代理家长,爱洒新农村。认养千株,嘉木因平湖而增色;新发百尺,修枝为盛世而成荫。排忧解难,已成体系;安贫济困,设立基金。期父老得以增寿,使后生学会感恩。网络监督,全民参与;团员奉献,服务延伸。援手于社区,重保洁而乐业,投身于城市,争献策以求真。皆功在当今、利在后世之举也。
“六有”机制显落实之重,“四德”工程为舆论之根。于是群众欢迎,社会认可;中央关注,领导敷闻。和谐之景正浓,迎来千门乐;文明之风又起,吹出万里春。丝雨润心田,情怀容物;甘泉融社会,岁月流馨。淡淡细流,汇成大海;濛濛丝雨,滋养乔林。增鲁南之胜概,写市中之宏文。惟愿八宇清和,高情续千秋而无尽;四时充美,懋举传九域以常新!
本文发布于:2022-10-09 19:4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82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