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鸭搦兔,寓言故事

更新时间:2022-10-09 12:44:48 阅读: 评论:0

出处

苏东坡(苏轼)《艾子杂说》。

作者简介

苏轼宋朝的苏轼(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 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原文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如鹘,可能猎兔耳,乃鸭邪?凫举掌而示,笑而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他兔否?

译文

从前有个人要去打猎却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野外窜出一只兔子,(他)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兔子)。鸭子不会飞,跌到地上。(他)又扔它出去,(鸭子)还是跌倒地上。这样重复了三四次后,鸭子忽然蹒跚(走着)像人那样说:我是鸭子,(被)杀了吃肉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掷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鸭子举起脚掌给主人看,笑着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

注释

(1)鹘(hú):鹰隼类鸟名,一种凶猛的鸟,可饲养用以打猎。

(2)去:到、前往。

(3)凫:野鸭。

(4)扬:掷开、丢出。

(5)蹒跚:指腿脚不灵便,走路一歪一扭的样子。

(6)其分:才是你的本分。“分”同“份”

(7)提掷:提起来抛投出去。掷,抛、投。

(8)将猎:准备去打猎。

(9)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

(10)昔人:前人,古人.

(11)原:原野。

(12)掷之使击:掷,投掷,抛掷,扔。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击:攻击,攻打。

(13)投:掉落。

(14)以:用法同“而”。

(15)杀而食之乃其分:食:吃。其分:这才是你的本分。其,指代鸭。

(16)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加:增加。

(17)其:那。

(18)谓:以为

(19)尔:你。

(20)搦:捕捉。

(21)为:是。

(22)否:同“不”。

(23)加:加于。

寓意

故事中的那人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不了解凫的本领是什么,就想依靠它捕捉猎物,结果可想而知了。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想更好地运用,必须要知道其作用。

部分词语要点

1、文言文中常有词类活用的现象。例如课文《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句中“犬坐”的意思是“像狗似的蹲坐着”,名词“犬”在这儿作副词使用了。又如“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的“洞”本来是名词,句中作为动词使用了,解释为“打洞”。同样道理,上文中“凫忽蹒跚而人语曰”的“人”,名词作副词用,修饰“说”字,成为“说”的状语了。“人语”可以翻译为“像人一样说话”。

2、“何”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它的基本用法是①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孟母戒子》:“何为中止?”《卖蒜老叟》:“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赐绢为粮》:“不审于何得此绢?”②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求鸭搦兔》:“奈何加我以掷之若乎?”《正午牡丹》:“何以明之?”③副词,表示程度深,可以为“多么”等。《岳阳楼记》:“此乐何极!”

本文发布于:2022-10-09 12:4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55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求鸭搦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