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不隐真情

更新时间:2022-10-09 10:51:24 阅读: 评论:0

译文

宋濂曾经在自己的家中与客人饮酒,皇帝派人进行秘密的监视。第二天,皇帝问:昨天喝酒了吗?在座的宾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将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皇帝曾经私下召见宋濂向他询问朝廷的官员谁好谁坏,宋濂只列举那些好的来回答,(皇帝问他这么做的缘故)他说:“那些好的官员能和我友好相处,所以我知道他们。那些不好的官员,我不了解他们。”有的大臣指出茹太素的奏章说:“这对皇上是大不敬,这是对皇上的诽谤,不合法.”皇帝问宋濂,宋濂答道:“他向皇上尽忠而已。皇上刚要广开言路,怎可重责?”后来皇帝阅览了茹太素的万言书,发现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皇帝就召集全体朝臣责备他们,并叫着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差点儿错责了敢于讲话提意见的人.”

注释

1.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2.翼日:第二天。翼同“翌”。

3.具以实对:一一地将事实回答。

4.诚然:真是这样,确实是这样。

5.不朕欺:即“不欺朕”,没欺瞒我。否定句宾语“朕”前置。

6.间:暗地里。

7.臧否(pǐ):好坏,善恶。又,《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举:提出。

9.恶可深罪:‘恶’同“勿”。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宋濂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送东阳马生序》收录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单元。

《宋濂不隐真情》给人的启示是:应该诚实待人,同时做官的人也应该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只有这样,那么这样一个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本文发布于:2022-10-09 10:5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4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