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1日是春分,是古人很重视的节气,因此春分习俗较多,有竖蛋、送春牛、吃春菜、拜神、粘雀子嘴等习俗。
其中,春分“吃春菜”,颇受人们喜爱,春菜既是野苋菜,相传有养生与开运之效。现在的“春菜”,衍生为“春季时令菜”,春分时节,多吃点时令菜,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好处。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吃春菜春菜,是潮汕地区特产的品种,它介于菜心与芥菜之间,既有菜心的清甜之气,又有芥菜辛苦之味。
春菜是潮汕人十分喜欢的、最常食用的蔬菜。据说在潮汕人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蔬菜里,除了空心菜之外,排名第二的,则非春菜莫属了。潮汕人对于春菜的吃法,除了春菜排骨煲或者春菜猪骨汤,另外的一种特色春菜烹调方法就是“揭阳豆酱炒春菜”。
中山传统的“吃春菜”,听老人家说,与潮汕特产的不同,是一种野苋菜,乡下人称之为“春碧蒿”,也有人称“马齿苋”。春分时节,在农田基边或荒郊野外,每每都能遇见,嫩绿的,细细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昔日每逢春分那天,老人家们都会去采摘春菜。
北方也有吃春菜的习俗。在京津一带,“打春”(立春)的时候几乎一定是要吃的。不过京津地区的春菜不同南方,相对于南方来说,北方冬天天气冷。历史上的北京既没有性价比高的大棚技术,交通运输也不发达,整个冬天都很缺少蔬菜。什么时候能把新鲜的青菜端上餐桌,就说明春天到了。
京津一带的春菜一般是指野苋菜的一种,叫春碧蒿。另一种说法认为春菜最早是指莴苣属的一种蔬菜,慢慢则把荠菜、榆钱儿、香椿也加了进来。
本文发布于:2022-10-09 05:2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3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