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朝时期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

更新时间:2022-10-09 05:00:30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第一句“玉颗珊珊下月轮”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

第二句“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第三句“至今不会天中事”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

第四句“应是嫦娥掷与人”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 。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创作背景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为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作品评价

《节日诗词 》:诗人抬头望月,感慨万千。想象着嫦娥已厌倦了月宫中的寂寞生活,仍然怀念人间。还将月宫中的桂花撒向她眷恋的人间,意境优美。 

《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隐括了相关的神话传说,再现了难解的千古之迷。既给了这个佛教圣地蒙上了空灵神妙的色彩,更艺术地反衬了作者中秋佳节赏月探胜的喜悦之情。 

《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明是神话传说,明是离奇想象,却偏以质朴语言。肯定语气煞有介事地从正面叙出,寓虚于实,寓假于真。使小小桂子染上了神秘色彩。这首小诗也别具情味。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第4辑》:皮日休来到天竺寺,却是为了赏桂,而联想更是独具匠心。

作者简介

皮日休

皮日休(约公元838年—约公元883年),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

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黄巢败亡后,下落不明。

本文发布于:2022-10-09 05:0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33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