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首五言古诗中,痛快淋漓地对儒家的祖师爷到后世大大小小的儒者,给以冷嘲热讽。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孔丘、孟啊。诗开头两句,就逼肖地勾勒出他们是一个“信而好古”,“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复辟、倒退丑恶形象。三四两句,犹如连发炮弹,发出了耐人深思的诘问。“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两句揭了他们的老底。马列主义者看问题,总是把问题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分析研究的。我们只要稍加回顾明初的政治空气,就会对这首诗的时代意义和作者“舍得一身刷”的大无畏的精神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明代:地主阶级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在政治思想上,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孔老二这具侵户、亡灵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至圣光师”并规定国子监与各地郡学“一以孔子所定经书海诸生,”把朱熹的《四书集注》钦定为登科取任的“经典”。把集唯心主义大成的宋明理学,作为维护封建统治,反对一切革命和变革的反动思想武器。儒家的反动说教被“当作宗教教条样强迫人民信奉”。在这桎梏种种的情况下;林鸿敢于挖根刨底地把斗争的锋芒对准孔孟儒学和程朱理学,真是难能可贵的。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本文发布于:2022-10-09 04:5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33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