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借口 拒绝平庸》
第1章 拒绝借口,拒绝平庸
一个人越成功,就越不会为自己找借口。经常躲在借口的“舒适区”内,不仅获得不了成长,更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
借口是平庸与卓越的分水岭
想要突破平庸,先要拒绝借口
找借口最终损害的是自己
透视借口的“思想病”
别让借口成为习惯
第2章 负责:勇于担当,绝不推卸
责任意味着担当。不要因为仅是一名普通员工,就看轻自己的作用。更不要以此为借口,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
坚守岗位,绝不偏离责任
职责面前,没有小角色
承担责任,无所畏惧
出现问题,不要互相指责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3章 主动:借口止于行动
机会就在身边,只有主动的人,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并在机会到来之前,为之做好准备。主动虽然并不是什么过人的素质,但却会对你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主动的人才能把握机会
不要等别人吩咐才去做
主动掌控,而非被动接受
立刻行动,拒绝拖延恶习
第4章 敬业:工作不容找借口
任何一份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发现乐趣。有乐趣,自然就会有热爱。有热爱,工作起来就不会找借口,也不会有抱怨。
不要轻视你的工作
用业绩为自己加薪
不要为“头衔”而工作
对工作充满热情
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第5章 服从:服从命令,无借口执行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服从者。职业人必须以服从为第一要义,在服从面前,不找任何借口。
正确领会上司的命令
争取上司的支持与合作
对立情绪不可取
服从不是“一味迎合”
执行,不要问“为什么”
第6章 业绩:只要结果,不要解释
结果,比鸿篇大论的解释更有说服力,更能够让领导认同你的价值。与其事后补救或找借口推脱,不如事前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好。
一个结果,胜过一千种解释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老板
保持简单的工作心态
不折不扣完成任务
用业绩证明自己
第7章 信念:突破困难,一切皆有可能
比困难更难克服的,是你的借口。在任何困难面前,要树立必胜的信念,不给自己任何逃避困难的理由。
要战胜困难,先战胜借口
积极心态让困难减半
不断打破心中的“不可能”
超强意志是克服困难的利器
第8章 卓越:永远追求更高标准
没有高标准的要求,就没有卓越的表现。想要生存得更好,就需要不断地淘汰自己。你淘汰自己的次数多了,别人淘汰你的次数就会少一些。
向低标准说“不”
做好平凡,才能非凡
卓越源自细节
持续改进是卓越的秘诀
第9章 纪律:从纪律到自律
遵守纪律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遵守纪律,可以让你感到真正的自由、独立和快乐!从纪律到自律,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没有纪律,就没有完美的表现
纪律的权威不容触碰
纪律面前,别拿人情说事
热爱纪律,享受纪律的益处
做自己的最后一道关卡
第10章团队:打造不找借口的团队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就应当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在团队中成长自己,在追求团队成功的过程中,追求个人成功。
格局:走出“个人本位”
奉献: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荣誉:做好工作是最大的荣誉
价值:用价值引领行动
合作:在团队中成长自己
找借口最终损害的是自己
借口把绝大多数人挡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防止自己找借口。
——美国石油大王 约翰·洛克菲勒
【借口表现】“不是我的错”“安稳最重要”“如果失败了多没面子”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找借口是出于一种心理需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利益或面子等),使自己免受损失或伤害。尤其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员工来说,更容易有这样的想法。保护自己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找借口真的能保护我们吗?
小A和小B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他们进入了同一家公司,成为同一个部门的同事,他们的上司是王经理。一天早上,小A上班迟到了五分钟,刚好被王经理撞见。前几天王经理刚在会上特别强调,任何人上班不得迟到、早退,否则不仅要被扣发当月奖金,还将失去评优的机会。小A不想失掉奖金和评优机会,于是,他急忙向王经理解释道:“王经理,我不是故意迟到的,因为路上堵得厉害,实在没办法,您就原谅我这一次吧!”
王经理带着责备的语气说道:“这不是借口。这个城市到处都在堵车,你明知早高峰容易堵车,为什么就不能早点出发呢?”小A略带情绪地回答道:“晚上睡得太晚,早上怎么起得来?”
王经理看小A这样的态度,心中不悦:“那你为什么不早点睡,最起码应该以工作为重。”小A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个我自然明白,只是昨晚加班太久,回家已经12点了,没办法早睡!”
王经理有些生气地说道:“那你为什么不想办法提高效率,不用加班到那么晚呢?这样既不用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又不会白白浪费公司的资源。”小A听后十分委屈,觉得自己这些年为公司出了不少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王经理竟然这样挖苦他,不就是迟到五分钟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王经理对于既缺乏工作效率、又没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员工本来也没有什么好感,于是开始借机敲打他。小A一气之下,便辞掉了工作。
有一次,小B同样也因为堵车迟到了五分钟,被王经理撞到。不过,小B并没有找借口为自己辩解,而是诚恳地对王经理说:“王经理,对不起,我迟到了,辜负了您的期望,甘愿接受责罚。”见到下属这样主动承认错误,王经理微笑着说:“听说今天早上堵得厉害,你一定是被耽搁在路上了。这次算了,下不为例。”
小B回答说:“路上虽然很堵,但这不能作为迟到的借口。如果我能早起十分钟,就不会违反公司规定了。”没有想到,这时王经理反而替他说起话来:“这不怪你,昨天晚上你加班加得那么晚,第二天起不来也在情理之中。”
小B又说:“谢谢领导体谅。如果我能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就用不着每天加班那么晚了。”
王经理觉得小B不找借口,懂得自我反省,将来一定能够担当重任。他用赞赏的口气对小B说道:“其实,你已经干得很好了。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如果不是为了让你更快地成长起来,我也不会给你安排那么多的任务,是有一点强人所难了。”
事情的结局不难想象,小B不但没有因为迟到而受到责罚,反而愈加受到王经理器重。而且王经理也在工作上,给了他更多支持和帮助。很快,小B就成为王经理的左膀右臂。
同样是迟到了五分钟,为什么结果却如此不同呢?答案就在于两个人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小A在面对问题时,总是选择逃避,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而小B总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想着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对与错就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你总是将对的一面朝向自己(找借口掩盖错误),别人就会看到你错的一面。
由此可见,遇到问题找借口的做法看似聪明,实际上最终受害者却是自己。无论借口是否合理,都会给别人留下爱推卸责任的印象。相反,承认错误却能够给别人留下诚实和勇于担当的好印象,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和支持。
借口不仅是一种消极的语言,更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经常找借口,会将一个人禁锢在消极的思维模式中,难以取得突破。
美国著名行为学家乔治·弗兰克说过:“虽然借口不是那么起眼,也不是那么残酷。但它往往会给人留下许多条退路,人们就在这各种退路中变得消沉,无心挑战自己的人生,做好自己的工作。”
泰勒是一名34岁的职员。高二时,她曾告诉妈妈,她宁可不费吹灰之力全部拿C,也不愿意让人觉得她是经过一番努力才拿到A的。她的这套“哲学”,深得父母认同。他们认为泰勒是为了赢得同学的认同,他们也深信泰勒绝对有拿A的实力。不仅如此,泰勒还为自己的选择涂上了一种神圣化的色彩:既不必卑躬屈膝,也不与那群追求名利的庸俗者们同流合污。因此,当别人都在努力的时候,她可以非常悠闲。
然而,从另一方面,泰勒内心也清楚这样下去不对。由于一直不努力,她总是对自己说:“如果我想做就会做得很好,我只是没尽力而已。”无形之中,她把自己限制在某个范围内,无法更上层楼。
渐渐地,她发现要给别人留下优秀的形象越来越难,她给出的所有理由也显得十分牵强,不攻自破。她开始怀疑自己不是成大事的料。考大学失利后,她只能在百货公司当一名普通的销售员。由于不愿比别人更努力,她的业绩也不能让上司满意,工作又亮起了红灯。
但她始终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泰勒的影子。我们渴望赢得别人的认同,但又不愿意付出努力,于是便通过一些标新立异的方式来树立自信,掩饰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找借口说明这样做的合理性。这有点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然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平衡,但是对我们的成长和成功,究竟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由于借口代替了真实的努力,这些欠缺最终必定会显现出来。
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NHK曾拍摄过一部名为《日本社会的贫困阶层》的纪录片,该纪录片记录了几个生活在日本社会底层的人的艰难生活。其中,有一名露宿街头的34岁的流浪汉,他之所以找不到一份工作,是因为他没有固定的住址。当工作介绍所的工作人员为他找到一份不需要提供固定住所的工作时,他仍然没有得到这份工作,因为他连去面试的路费都没有。他之所以身无分文,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攒下一分钱。他原本有一个好身体,原本可以胜任很多种工作,但每一份工作,他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找借口跳槽。频繁变换工作使他没有任何积蓄,于是只好在街头流浪。
正是借口,把一个身体健康、年富力强的人变成了街头流浪汉!借口对一个人的危害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
首先,借口是一种“自我限制”。
经常找借口,会在我们心中塑造一个“能力低下”的自我印象。很多借口的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敢冒险”“我担不起这样的责任”“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一个人面对挑战只会畏首畏尾、推脱逃避,根本无法把握成功的机遇。
其次,借口是一种消极心态和负能量。
借口与悲观主义、无助感总是相伴而行,这些都会为我们的成功带来更多的阻力。
第三,找借口,会让我们失掉别人的信任,失去立身之本。
找借口和说谎只有一步之遥。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你可能会欺骗别人。渐渐地,你就会对说谎习以为常。接着,你会慢慢失去诚信、正直、忠诚、负责等品质,最终失掉品格这一成功的基石。
彤彤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她的专业技术强,工作能力也很出色。良好的自身条件让她认为即使自己犯点错误,公司也不会拿她怎么样。因此总是三天两头迟到,领导也没说她什么。谁知道她不但不感谢领导的包容,反而更加有恃无恐,有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就装作痛苦不堪,然后找借口向领导请假。遇到朋友约会或者有点私事,更是随便找个借口就不上班,每次理由都十分充足,让人无法拒绝。
有一次,彤彤和领导说自己的奶奶过世了,要回老家一个礼拜。可是,等她返回公司时,却收到了公司的解聘书。原来,彤彤是和男友去旅游了,自认为无人知晓。不料老板的一个朋友刚好也在该旅行团中,正巧认识彤彤。彤彤这次谎言自然穿帮了。
偶尔找找借口,也许领导可以原谅你。但是一旦突破了人品这一底线,相信任何老板都不会再给你机会了。彤彤最初只是找借口,后来演变成说谎,也许连她也没料到自己会变成这样。这就是借口的“破窗效应”:一旦打破一扇窗(说谎),紧接着就会有更多扇窗被打破(更多的谎言、推卸责任、是非不分、伤害别人等)。
最后,找借口还会让自己变得孤立。在社会上,人们主要是通过责任彼此联系在一起的,而找借口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关系,降低一个人的“社会性”,这会让一个人变得软弱无力。
在希腊神话中,安泰是大地女神盖亚的儿子,他力大无穷,只要他与大地保持接触,他就是不可战胜的,因为他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无限的力量。后来,他这个秘密被赫拉克勒斯发现了,在两个人的战斗中,赫拉克勒斯将安泰举到空中,使他脱离了与大地的联系,安泰因此失去了力量,于是赫拉克勒斯便趁机扼死了安泰。
一个爱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人,很容易失掉别人的信任,变得孤立和脱离社会,这好比安泰脱离了大地一样,将会失去力量之源。
……
行动课堂
☆躲在借口里,永远无法有突破。
☆少找一个借口,就多一个成功的机会。
☆借口的保护更多时候是一种伤害。
☆正确归因是消除“借口症”的良方。
☆用积极的语言代替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条重要行为法则。本书对西点军校“没有任何借口”的理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借口产生的心理学机制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有效帮助读者认识借口产生的原因、途径以及应对的方法。
追求卓越,是所有优秀企业与个人共同的不懈追求。而拒绝借口,是所有企业和个人突破平庸、迈向卓越的先决条件。这也正是我们将拒绝借口作为一种优秀理念,传递给广大企业、组织机构与个人的初衷所在。
本文发布于:2022-10-09 04:2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3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