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汉语文字

更新时间:2022-10-09 03:34:26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逆”,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像一个头朝下,脚朝上的人,表示行动之后,本义是“不顺”。引中为迎着”“预先等义,后来陆续在商朝金文、楚系简帛、秦朝小篆中发现,“逆”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逆”的字源演变图如下:逆的字源演变逆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文例词例句
动词迎,迎接,迎着meet逆战、逆厘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迎击;迎战beat head-on逆涛、逆击并力逆操。——《
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rever;inver;conver逆电流、逆鳞水逆流百余里。——
抵触;不顺;违背defy;disobey;go against逆时代潮流而动、逆拂忠言逆耳。——明·
颠倒put upside down逆毛、逆祀大事于
叛乱,谋反rebel against逆计、逆变逆阉防伺。——清·
抗拒resist逆命、逆遣故专兵一志以逆秦。——《战国策·齐策三》
预测;揣度forcast;guess逆志、逆断我有亲父兄,…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退却retreat;hang back逆窜、逆退
回旋turn;coil逆转、逆环
副词事前,预先beforehand逆告、逆知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
叛逆traitor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名词中医指气血不和、胃气不顺等所致病症a deteriorating ca逆胪、逆气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宜戟切【集韵】【韵会】仡戟切,凝入声。【增韵】迕也,拂也,不顺也。【释名】逆,遌也。不从其理,则逆遌不顺也。【书·大禹谟】从逆凶。【注】言悖善从恶也。

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注】人以言拂逆也。

又【广韵】乱也。【礼·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前汉·武帝纪】大逆不道。

又【说文】迎也。【周礼·春官·中春】龡豳诗以逆暑。【书·吕】尔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又【玉篇】度也,谓先事预度之也。【论语】不逆诈。【易·说卦】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又奏事上书曰逆。【周礼·天官】宰夫掌叙羣吏之治,以待诸臣之复,万民之逆。【夏官·太僕】掌诸侯之复逆。【注】复,谓奏事。逆,谓自下而上曰逆。

又受也。【仪礼·聘礼】衆介皆逆命不辞。【注】逆犹受也。【周礼·天官·司书】以逆羣吏之徵令。【注】逆受而钩考之。

又河名。【书·禹贡】同爲逆河,入于海。【注】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又曲逆,地名。【史记·平传】封平爲曲逆侯。

又叶宜脚切,音虐。【诗·鲁颂】孔淑不逆,淮夷卒获。获叶音霍。

说文解字

迎也。从辵屰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宜戟切

说文解字注

迎也。逆迎双声。二字通用。如禹贡逆河、今文尙书作迎河是也。今人假以爲顺屰之屰。逆行而屰废矣。从辵。屰声。宜戟切。古音在五部。关东曰逆。关西曰迎。方言。逢逆迎也。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关而东曰逆。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
广韵次浊宜戟切ŋjɐk
集韵次浊仡戟切ŋiak
韵略仡戟切
增韵宜戟切
中原入去齐微全清i
中州入作去声齐微银计切
洪武次浊宜戟切ŋiək
参考资料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调声母韵母
jiak
jiak
陌麦昔锡jiek
南北朝北魏后期北齐陌麦昔锡jiek
南北朝齐梁陈北周隋陌麦昔锡jiek
隋唐拟音/高本汉系统ŋi̯ɐk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ŋǐɐk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ŋjɐk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ŋiak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ngjɐk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ŋǐak
参考资料

音韵方言

客家话[海陆腔]ngiak8[宝安腔]ngiak8[东莞腔]ngiak8[客英字典]ngiak8[台湾四县腔]ngiak8[客语拼音字汇]ngiag6[陆丰腔]gniak8[梅县腔]ngiak8粤语jik6ngaak6

本文发布于:2022-10-09 03:3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3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