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更新时间:2022-10-08 21:26:59 阅读: 评论:0

天文现象

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太阳直射点南行到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气象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日

名称释义

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回归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自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返回,北半球各地(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光渐强,白昼逐日增长。冬至这天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冬至是太阳高度回升的起始,标示着太阳光直射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这天看作“大吉之日”。

习俗

冬至又称为至节,因为它是阴极之至、是阳气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又由于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又有冬节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年节相差无几。“中古以来,虽然冬至(至日)不是年节,但人们习惯把冬至看成‘节气年’的分界点,因为冬至日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此后便是夜渐短,昼渐长,阴消阳长,新的一个节气年又开始了。冬至节,古来官民有吃汤圆的习俗,人们有这样一种说法:吃了冬至汤圆,大家又增一岁喽!

在北方,冬至日要吃饺子的,据传说,当天如果不吃饺子,在这个冬天,要冻掉耳朵的。

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出现雨雪天气)。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实例

冬至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节气。坊间流传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讲,“阳”有阴阳概念的阳与太阳的阳。冬至后,太阳高度回升,而非“阴阳”概念中的阳气回升。“冬至一阳生”中的阳属太阳的阳,并非阴阳的阳,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冬至节气反映的是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规律,冬至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北半球各地这天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并非是阴阳概念中的阴气最盛的一天。“阴阳五行”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不是以太阳直射点偏移为推算依据。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而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北返,北半球各地的白昼逐日增长。冬至属于反映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的节气,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太阳光渐强,白天越来越长。

下表列举了我国一些城市冬至日的昼长及正午太阳高度。可供公众出差、旅行时用作参考。

城市昼长正午太阳高度
北京116°23′E,39°54′N7:3316:539h20m26°42′
漠河122°32′E,52°58′N8:0115:357h34m13°40′
上海121°38′E,31°14′N6:4916:5610h07m35°21′
台北121°31′E,25°03′N6:3517:1010h35m41°32′
三亚109°30′E,18°14′N7:0918:1211h02m48°20′
乌鲁木齐87°36′E,43°47′N9:4118:368h55m22°49′
拉萨91°08′E,29°39′N8:4719:0110h15m36°56′
112°17′E,2°33′N6:3018:2911h59m64°01′
宝鸡107°08′E,34°22′N7:5417:469h51m32°13′

本文发布于:2022-10-08 21:2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1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冬至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