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民间祭祀,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石壁祭祖仪式沿袭中原古礼:出主、燃烛、设案、上香、跪叩、荐食、储食、初献、读祝、再献、三献、焚祭文、纳主、撤、馁等十五项程式。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中,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于2008年6月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年一度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是当地最隆重的祭祖仪式。来自海内外客家乡亲身穿黄马褂的在古装仪仗队的引导下,沿着“客家之路”,依次来到客家公祠前。三通鼓响后,客家乡亲虔诚地拈香顶礼膜拜,表达对祖先的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
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福建宁化县城西22公里处的石壁镇内。“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石壁是客家摇篮、客家人的祖地。
古之石壁人原本中原汉人,据史学家考证,从东晋开始,受中国历史上战乱、饥荒、兵灾以及政府的奖掖安排,外地经济的引渗等,使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在唐宋期间,南迁的中原汉人一度汇聚在石壁。古之石壁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开阔盆地,这里土壤肥沃,森林茂密,从高处望去,像一堵绿色的屏障,故古石壁素有“玉屏”之称。南迁中的汉人在此避风港里垦荒拓殖,生息繁衍,不断与当地土著居民交往、融合,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创造了坚韧不拔、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此后,这批客家人及其子孙把这里作为新的起点,迈出坚实的步伐,走遍南国,及至中原,而后又飘洋过海,奔向五洲四大洋。如今1.2亿客家后裔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世界客家人多称其一世祖来自宁化石壁,石壁便成为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发祥地。
始祖李火德,名炳凤,字闽海,号伯庄,生于宋丙寅岁十一月初八日子时,卒于壬辰年八月初六日寅时,享年87岁,是宋朝举人、进士。任过教谕、知县、通判、太守、节度使、关内侯。据传:公先妣钟氏,生二子,在战乱中死去;次妣王氏,生二子;文珑、文凤在战乱中失散,今繁衍广西等地。迁上杭胜运里后,原配伍氏贤淑无育,63岁续娶陈氏,九年生三男二女,长子三一郎(朝文)、次子三二郎(朝宗)、三子三三郎(朝美);二女桂英、淑英。其神奇婚配后人传为美谈。
李火德后裔名人辈出,各领风骚,其后裔遍布闽、粤、赣、浙、湘、苏、豫、川、桂、黔、港、澳、台地区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有千万之众。古时明清二朝有丞相、将军、忠臣、孝子,现代有世界著名政要李光耀、李显龙父子,香港财团巨子李嘉诚,美国太空航署科学家李凯元等等。李火德仙逝数百载,为众多李姓宗亲所供奉,由于李火德风范长存,裔孙众多,影响颇大!世称“入闽始祖”。
本文发布于:2022-10-08 21:1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1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