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虞初新志》
1. 吴:今江苏苏州地区
2.遗:wèi ,给予
3.诘:询问
4.窥:观察
5.许:表示约束(文言文意思请看第8条)
6.奉:两手捧着
7.可:大约,约计
8.许:左右
9.颇:十分
10.如:比得上
11.贮:储藏
有一个乞丐(的生活)不如他的同乡人,明孝宗年间,曾经在吴国行乞。凡是他所乞讨到的多数都不吃掉,每次(都)储藏在竹筒里。看见的人认为这很奇怪,时间久了就问他原因,乞丐说:“我有母亲在,将把食物留给她。”有好事的人想要暗中观察究竟,于是跟随乞丐。走了几里路到了河边,竹子树木的掩映下,有一条破旧的船系在柳荫下面。船虽然破旧,却很干净。有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乞丐坐在地上,倒出所储藏的食物并收拾好,端着上了船。等到母亲举杯,乞丐便起身唱歌作乐,来使母亲快乐。等母亲吃完之后,他又出去乞讨。一天在乞讨的路上,(他)什么也没有得到,非常疲惫。有一个叫沈孟渊的 人,可怜他并给他食物,(但)乞丐宁可忍着饥饿,也不愿意先于母亲吃。这样过了几年,母亲死了,也不知道乞丐的下落。乞丐自己说自己姓沈,年龄大约是三十岁。
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短篇小说集,清初张潮编辑,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虞初新志》所收篇章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如王思任《徐霞客传》、吴伟业《柳敬亭传》都是实有其人其事。《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其中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笔调,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引人入胜。
作者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原居婺源(今属江西),十世祖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迁居歙之满田。后有一支移居广德州建平县(今安徽郎溪),自石桥府君(?—1607)“卜筑”县南蒋国村(今蒋固村)。府君生二子,长者复生二子。其子一名习孔(1606—?),一名法孔(1610—1640),前者即为张潮之父。习孔字念难,号黄岳,十一岁丧父,忍饥受寒,成人后“贫剧无聊,漫然回徽”。明崇祯年间为诸生,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始家道中兴,历官刑部郎中、按察使司佥事充任山东提学,时在九年(1652)。不幸仅数月即丁母忧,“自此见世途崄巇,绝意仕进”,侨居扬州,一心经营家业。在其四十五岁即顺治七年(1650)时,张潮出生。
张潮成长在“田宅风水、奴婢器什、书籍文物”1一应俱全的优裕环境里,因着父亲严格的家教,没有沾染官宦富贵人家子弟常见的纨绔习气。自幼“颖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弱冠补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他虽出生贵介、富于资财,然其“性沉静,寡嗜欲,不爱浓鲜轻肥,惟爱客,客尝满座。淮南富商大贾惟尚豪华,骄纵自处,贤士大夫至,皆傲然拒不见。惟居士开门延客,四方士至者,必留饮酒赋诗,经年累月无倦色;贫乏者多资之以往,或囊匮则宛转以济:盖居士未尝富有也,以好客,故竭蹶为之耳”。只可惜累试不第,“以赀为翰林郎,不仕,杜门著书”,先后自著诗文、词曲、笔记、杂著数十卷,辑成《檀几丛书》(康熙三十四年刊)、《昭代丛书》(康熙三十六年刊)等中大型丛书。在康熙中后期,人称其“著作等身,名走四海,虽黔、滇、粤、蜀,僻处荒徼之地,皆知江南有心斋居士矣”2。而给其生前身后带来海内外声誉的,则首推《虞初新志》一书的编纂;此书一出,便奠定了其文言小说编选家和批评家的历史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2-10-08 20:3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1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