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学生职业化,这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即大学生求职所需的应具备职业所需的基本心态、技能、素质、能力的总和。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的不断增大,在就业及招聘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表明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而这些企业之所以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除了许多工作岗位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应届毕业生对职场和工作中必需的一些基本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观念缺乏了解,学生自己往往并不真正清楚应该学什么。企业把应届生招来之后,往往还要花很大精力对这些职场新人进行系统培训,而在培训的时候花费的一些时间、金钱、人力等成本,往往是许多企业所不愿承担,甚至无力承担的。
大学生职业化因此,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应系统接受职业化的培训,做好准备,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随着大学生职业化进展的不断提高,国内很多高校也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大学生毕业前职业化进展的推进工作,并取得了显着效果。
早在2003年,渤海大学商学院的尹志远先生曾撰文提出:就业应从大一开始,职业化教育应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免得大学毕业生高知识低水平,高觉悟低技能。
大学生过早职业化的原因是: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35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4%的人表示就业形势严峻,提前增加就业砝码;63.9%的人说大学课程设置与现实需求脱节太大;63.5%的人认为大学渐失学术氛围,大学生变得浮躁;51.9%的人指出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实习经历;47.3%的人表示周围同学都去实习,害怕自己错失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朱红文指出,过早职业化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现在,就业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矛盾。社会管理、人才服务和招聘等方面都不够完善,比如一些适合大学生特长的岗位不能以正常方式找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的焦虑感。大学生过早职场化,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不足。不少大学没有分类进行课程设置和管理。有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迫切需要和社区、企业建立联系。很多大学没有建设好这样的平台,大学生只能“病急乱投医”。
大学生过早职业化的影响:
调查中,50.8%的人不支持大学生过早职业化。69.7%的人担心会助长大学生浮躁之风;63.0%的人认为会使逃课现象越来越严重;57.4%的人表示大学生质量堪忧,大学成为学位生产“机器”。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认为,现在不少大学生存在认知误差,他们普遍认为实习多了找工作比较容易。这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就去盲目实习,但多半人的实习不会与最后就业相关。还有,实习多了可能刚入职做基础工作很容易。但是一旦到达稍高的层次,就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朱红文建议,为避免大学生过早职业化,大学应开设符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基地,让大学生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此外,社会应给予不同的行业以平等的职业声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和学校都应努力培养这样的职业价值观。现在社会多元化,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但是大学生应对自己的专业和人生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要有自己稳定的追求。
钱静峰建议,大学生应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并掌握一套学习方法,所以在低年级应该更多地关注学术成长。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找一些实践,到不同的企业去看一下。等到高年级时,有了较为牢固的知识基础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长期实习,提升职业素养。
本文发布于:2022-10-08 20:2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314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