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中,儒学和道学是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一隐一显,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儒学和道学中,人生哲学又居于核心的地位,并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邵汉明先生所著的《儒道人生哲学》以原始道家老子和庄子、原始儒家孔子、孟子和苟子为代表,从天人关系论、人生价值论、人生境界论、理想人格论和人生修养论五个方面,作出全面系统的阐发,深入浅出。今天读来,仍不乏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经与作者商量,我社决定修订再版。《儒道人生哲学》初版于1992年,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亲自作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更正了原版的一些讹误;二是根据现在的引文注释要求,将其规范化;三是根据新的认识和理解,对全书内容作了一定的修改。
此外,为便于读者了解、把握近几十年儒道人学的研究讨论情况,我们特别加了两个附录:(1)道家人学研究的回顾和总结;(2)儒家人学研究的回顾和总结。这两个附录皆取材于邵汉明主编的《中国文化研究30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出版说明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关于人生哲学的若干思考
二、儒道人生哲学的总体比较
三、研究儒道人生哲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道家:老子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
一、道?天道?人道
二、生命意义和个体价值
三、婴儿境界和圣人人格
四、修养之方和摄生之道
五、特征?归宿?历史地位?
第三章 道家:庄子逍遥天放的人生哲学
一、道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二、超越功利的价值观和苦乐观
三、物我同一的境界说和人格说
四、安之若命与安时处顺
五、全性保真和死生同状
第四章 儒家:孔子知命有为的人生哲学
一、性习?天命?知命有为
二、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
三、道德境界与道德人格
四、道德修养与道德践履
五、伦常本位与多面人
第五章 儒家:孟子存心养气的人生哲学
一、性善论新解
二、重义轻利
三、忧患意识与“大丈夫”
四、养心与养气
五、乐道精神
第六章 儒家:荀子化性起伪的人生哲学
一、从“天人之分”到“人为天下贵”
二、从“人性之恶”到“化性而起伪”
三“隆礼重法”
四、“成人”学说一
五、荣辱观及其苟子人学的历史命运
第七章 结语
一、道家人学的精神价值
二、儒家人学的精神价值
三、儒道人学的时代超越
附录一 道家人学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附录二 儒家人学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2-10-08 15:4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29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