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减轻学生的负担

更新时间:2022-09-30 13:51:58 阅读: 评论:0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减轻学生的负担
多年的物理教学使我不得不承认,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这严重影响了物理的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我们打破“堂上尽由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让他们在学****中参与,参与中学****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识、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知识的核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像遇到****题教学时,首先做好****题的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题做不完,但类型毕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点,解决一片。在课堂上争取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从能力上、素质上、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改革考试制度,淡化分数的主观意识,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论,像一具精神枷锁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气,锁住了孩子们的兴趣。重知识轻能力使同学们钻入“高分低能”的怪圈,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总是围绕高考指挥棒游来转去:凡是考试内容,深挖细究,猜题押宝,填鸭硬灌,反之一略而过,甚至置之不理,纯属应试教育。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式和新评估模式。
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方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并行,对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和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但最后师生必须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个个动脑思维进取,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笔试,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颖脱俗,波荡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论哪种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每个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是一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辩,以此作为检验同学们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高三学年总复****前,我们拟定了“高中物理学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辩论文题目,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转化与守恒等七个方面基本完整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与方法,为全面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多种活动,引情激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学生对物理学科有畏难情绪,特别是讨论题、证明题、设计题更使他们心有余悸。我们认为主要是教学不对路子,同学们不是积极想方法探讨规律,而是被动地穷应付。一天五门课节节灌,堂堂压,气都喘不过来,哪有余力发挥特长?我们一改传统的讲学式,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趣有味,掌握得实实在在,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例如学完力矩平衡后,号召同学开展试制小杆秤活动,尽管他们土法上马,利用废旧物品制得不像样,但确实是自己亲手制作,心理格外欢畅。更奇妙的是一九九三高考物理第三十题恰出了杆秤题,我们的同学就不感到陌生,心情就不那么紧张。另外我们组织摄影组、航模组、家电维修组、板报组、小制作小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同学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同时定期举行各种竞赛: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迷赛、设计新型实验赛,让每个同学在不同场合下多露脸,常闪光,多展才华,以成功***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9933485

本文发布于:2022-09-30 13:5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04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浅谈   负担   物理   减轻学生   教学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