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秋暮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2-09-30 12:12:40 阅读: 评论:0

《南乡子·秋暮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词:
纳兰性德(清代)
原文: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凹凸。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南乡子·秋暮村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秋日山村之暮景,到处洋溢着词人那跃动的欣喜和憧憬。全词景象由远及近,层次清楚,动静相间,有声有色。
翻译:
严寒的溪流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安静无人,树木整齐划一。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凹凸连绵。一片烟雾覆盖着数十里湖泊。
狗吠声夹杂着鸡鸣,灯光闪耀,找不到回去的路。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家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赏析:
该词先表达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万木”构成。接下来是《秋暮村居》的其次个画面,其次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
“一片烟笼十里陂。”这里“陂”是一个关键词。对这个词,解释者都解释为:“池塘”,或者是“积水,指池塘湖泊”。其实,这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清楚: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这画面虽然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同时也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供应了极佳的背景。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这一句整合了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其中,“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狗叫声和鸡叫声此起彼伏或者同时并发。但是这“鸡鸣狗吠”(或“鸡犬相闻”),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可能更把它当乍一种情趣的寄予,一种精神的”追求。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钟梵”声里,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远山,可能由于那“一片烟”,也可能是视觉的灵动或者思绪的变幻,横着的远山竟然时而“近远”延缩,时而“东西”变换,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独掩”,并没有随着远山的变幻而变换。这“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层面的画意,令读者明白词人需要的就是“独掩”的与世隔绝那份淡定。
把其次个画面细分为三个层面来抒写,来解读,这是为了抒写、解读的便利,其实这三个层面是有内在的规律性的:有次第绽开的景随望而布的客观性,情感随景的变换而变幻的主观性,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一个画面的情感基调是萧瑟、忧愁,而其次个画面则是淡雅、观赏。这样是为了表达的别致而独特:要去“秋暮村居”就是为了闲适,路上所见却非如愿,是那么的萧瑟、忧愁,这是一变;登楼所望则由迷漫开头,这是顺承,接着核心的“秋暮村居”图,最终得到了“吠犬杂鸣鸡”的陶式闲适,满意了预期的意愿,这是二变;再是从变幻的远山到柴扉“独掩”,这是第三变。
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村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如同观赏一幅美丽安详,恬淡静谧的水墨山水画。景象由远及近,层次清楚,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尤其那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奇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于是一幅极具***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本文发布于:2022-09-30 12:1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04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原文   村居   南乡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