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2-09-30 12:03:11 阅读: 评论:0

《抑》原文、翻译及赏析
《抑》原文:
佚名(周代)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
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行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行逝矣。
无言不仇,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
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
神之格思,不行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
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天方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抑》简介:
《大雅·抑》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篇,相传为卫武公所作。全诗十二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九章,每章十句。首章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接着从正反两方面来作奉劝讽谏。其次章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判。第五章至第八章,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特殊强调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和出言的慎重不苟。第九章至末章是恳切地告诫周平王应当仔细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此诗语言精练,堪称是一座成语的矿藏,“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行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戒”等成语,都出自此诗。
《抑》翻译:
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常人假如不聪慧,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假如不聪慧,那就反常令人惊。
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服从庆升平。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举止行为要慎重,人民以此为标准。
如今日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怀。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皇天不愿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当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仔细修,防范一旦战事起,制服国外众蛮酋。
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慎重,行为举止要端正,到处温柔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洁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没有出言无反响,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惜,百姓子弟多安抚。子子孙孙要慎重,人民没有不顺服。
看你款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当心过失莫发生。看你单独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猜测,不知何时忽降落,怎可厌倦自遭惩。
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妙。举止慎重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柔慎重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假如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立刻实行当作宝。假如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育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开心。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郁闷又悲伤。反覆急躁教育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假如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见,不致大错太荒唐。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假如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抑》赏析:
此诗的前四章为第一局部。首章先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诗经》的艺术手法,通常说起来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此处用的是赋法,也就是直陈,但这种直陈却非较常见的叙事而是说理。“靡哲不愚”,看来是古人的格言,千虑一失,聪慧人也会有失误,因此聪慧人也要慎重当心。一般人的愚蠢,是他们天生的缺陷;而聪慧人的愚蠢,则显得违反常规,令人不解。在卫武公眼中,明显周平王不是一个傻瓜,但现在却偏生变得这么不明事理,眼看要将周王朝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卫武公多么盼望平王能够做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啊,惋惜现实令人绝望。于是接下去便开头从正反两方面来作奉劝讽谏。
其次章卫武公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求贤则能安邦治国,“訏谟定命,远犹辰告”二句便是求贤的效用,立德则能内外悦服,“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二句,便是立德的结果。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判,“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虽(惟)湛乐从(纵)”、“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一下子列举了平王的六条罪状,可谓怵目惊心,仿佛是交响乐中由曲调和缓的弦乐一下子进到了音响剧烈的铜管乐,痛之深亦见爱之深。第四章正面告诫,要求执政者(从自儆角度说是卫武公,从刺王角度说是周平王)早起晚睡勤于政事,整顿国防随时预备抵挡外寇。“用戒戎作,用逷蛮方”两句,明显对幽王覆灭的隐痛记忆犹新,故将军事部署作为提请平王留意的重大问题。
第五章至第八章,是诗的其次局部,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特殊在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出言的慎重不苟这两点上不惜翻来覆去诉说,这实际上也是其次章求贤、立德两大要务的进一步表达。后来孔子所谓的“仁恕”之心,以及传统格言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的道理,已经在此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阐发,从这一点上说,卫武公可称得上是一个伦理家、哲学家。在详细的`修辞上,在纯粹的说理句中,不时留意插入形象性的语句,使文气不致过于板滞,可渭深有匠心。如第五章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是比照中的形象,第六章的“莫扪朕舌,言不行逝矣”,是动作中的形象,第七章的“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与第八章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比方中的形象,而“彼童而角,实虹小子”以无角公羊自夸有角的巧喻刺平王之昏聩,尤为神来之笔。
第九章至末章是诗的第三局部。在反覆申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之后,卫武公便恳切地告诫平王应当仔细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荏染柔木,言緍之丝”为诗中惟一用兴法的两句,兴又兼比,拿有韧性的木料才能制作好琴,而上等的制琴木料还应配上柔顺的丝弦作比方,说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的道理,可谓语重心长。而作为比照的“其维愚人”、“其维哲人”几句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这样的意思:大王啊,您听我的话就是明主,您不听我的话就是昏君,您可要三思啊!其言潜气内转,柔中带刚。下面第十章“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用两个递进式复句表达,已是后世扇面对的雏形,极其鲜亮地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而第十一章连用四组叠字词,更增加了这种忧愤的烈度。于是末章再一次用“於乎小子”的呼告语气作最终的警告,将全诗的箴刺推向高潮。“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就如《大雅·荡》的结尾“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样,是痛心疾首的悲叹。
创作背景
《毛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但古人对此多有争议。《国语·楚语》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暬(xiè)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是以此诗为卫武公自儆之诗,而非剌诗。宋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观点,云:“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而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驳《毛诗序》道:“刺王则刺王,自警则自警,未有两事可夹杂为文者。”近人亦多以为此系刺诗而非自儆之诗。其实《毛诗序》之说并无大误,只是措辞有些欠妥,如说成“卫武公藉自警以刺王”,就圆通无碍了。由于自儆与刺王两事看似无关,实则“乃诗人之狡猾手法,恰当赅括在奴隶制社会诗人首创主文谲谏技巧之中”(陈子展《诗经直解》)。
至于所刺的周王是否如《毛诗序》所说是周厉王,宋代以来学者对此考辨已详。宋戴埴《鼠璞》说:“武公之自警在于髦年,去厉王之世几九十载,谓诗为刺厉王,深所未晓。”清阎若璩《潜丘剳记》说:“卫武公以宣王十六年己丑即位,上距厉王流彘之年已三十载,安有刺厉王之诗?或曰追刺,尤非。虐君见在,始得出词,其人已逝,即当杜口,是也;《序》云刺厉王,非也。”他们都指出《抑》不行能是刺厉王。清魏源《诗古微》进一步分析说:“《抑》,卫武公作于为平王卿士之时,距幽(王)没三十余载,距厉(王)没八十余载。‘尔’、‘女’、‘小子’,皆武公自儆之词,而刺王室在其中矣。‘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冀复镐京之旧,而慨平王不能也。”魏氏认为此诗所刺的周王不是厉王也不是幽王,而是平王,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终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70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今开头。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申国)”之作。而《大雅·抑》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受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德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诗。

本文发布于:2022-09-30 12:0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04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