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更新时间:2022-09-28 22:43:45 阅读: 评论:0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篇一: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
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木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节气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川聚落⑥不一样。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绽放。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其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
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庙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孤独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这样!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第一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说明]①元集虚:唐朝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
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
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乡村,乡村。⑦别造:别外到达。
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
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
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
《石钟山记》一文中曾说起。( 12)匡庐:庐山。相传周代时有匡
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快要。
9.对下边句子朗诵节奏区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答案】9.b(2分)
10.解说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华()(2)造()
【答案】10.(1)开花(1分)(2)到(或往)(1分)
【分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有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一定想不到,但想到一个成语:脆而不坚了吗?脆而不坚: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漂亮,但不结果实。比喻外
表漂亮,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识,实质腹中空空的人。(2)造饮辄尽。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其中造译文为:到,往。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1.寺院四周多是清亮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消瘦的竹子。
【分析】环:环绕,环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差别,瘦要注
意翻译。
12.用自己的话谈谈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迹。( 2分)
【答案】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
抵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歇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2
分)
【分析】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译一遍就能够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到达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歇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风景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由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案】1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这样!(2分)【分析】本题不难,失分的原由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此次中考文言文整体不难,去做一下延长****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同学们参照。
【参照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挚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到达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歇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荒僻,人迹罕至。寺的四周溪水清亮,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子和器
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此季节变换特别迟缓。在这里,初夏节气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才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川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乡村一点不一样。刚到这里,就好像到达了另一个奇特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其中来。
不久,我们环视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
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叹息,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
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旅行人林寺后,到此刻快要二十年了,冷淡冷清,再没有著名人士承继他们旅行题诗的雅事了。唉,富贵荣华对人们的迷惑居然到了这类地步啊!【赏析】
这是唐朝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挚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同旅行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是他写《琵琶行》同时。作品以游踪为线索,要点描述了大林寺独到的
景致:粗笔勾画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用山高地深,节气绝晚写出其整体特点;用人物风候,与平川聚落不一样突出其地区特点。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巧妙之笔
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觉写得酣畅淋漓:你看,在平川桃花已凋谢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样茂盛。看到花落,我经常恼恨春季回去没处找寻,谁知它居然转到此人林寺中来了!惊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叹息:这样胜境,又邻近人路,居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热中于追名逐利而无暇赏识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有关阅读:
【篇二: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木屋木器,其僧皆海东山高地深,节气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川聚落④不一样。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其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词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庙门,曾无半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寥寂无继来者。嗟乎!
名利之诱人也这样!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第一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说明]①元集虚:唐朝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
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 花,此作动词,开花。⑥
聚落:乡村,乡村。⑦别造:别外到达。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朝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
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说起。(12)匡庐:庐山。相传周代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
【篇三: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其中来。
说明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和尚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川乡村。
3)芳菲:绽放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色色。
4)尽:指花凋零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才。
7)长恨:经常痛惜。
8)春归:春季回去了。
9)觅:找寻。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其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平川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峰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方才盛放。
我经常为春季的逝去,为其无处找寻而伤感,
此时从头碰到春色后,喜不自胜,忽然觉悟:没想到春季反倒在这
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仿佛没有什么高深、奇警的地方,只
可是是把“山高地深,节气绝晚”、“与平川聚落不一样”的光景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绘。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庸自然的小诗,
却写喜悦境深沉,富于情味。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两句,是写诗人爬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峰古
寺之中,又碰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边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能够得悉,诗人在登临以前,就曾为春色的急忙不驻而恼恨,而愤怒,而绝望。所以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
春色冲进眼帘时,该是令人感觉多么的惊诧和惊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绽放”,是在对照中遥相响应的。它们字
面上是纪事写景,实质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路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诧、惊喜,以致心花绽放。并且在
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名胜,给诗人带来一种特别的感觉,即忧如从人间的现实世界,忽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觉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驰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其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致恼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倒是误解了春,本来春并未回去,只不
过像儿童子跟人捉迷藏同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取代抽象的春色,把春色写得详细可感,形象漂亮;并且还把春色拟人化,把春色写得忧如真是有脚似的,能够转来躲去。不,岂不过有脚而已,看它几乎还拥有调皮引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色被描绘得是这样的生动详细,天爱,活龙活现,假如没有对春的无穷迷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奇,构想灵便,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引人喜欢,堪称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绽放。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其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何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说,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别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由是因为这里是“山地天气”的缘由。
知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跟着地势的高度的上涨而相应
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高升100米,气温就降落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别就更加显然。加上植物对气
温的适应能力不一样,这样,处于不一样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定就会出现差别。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天庐山 “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
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
6~7℃;加以庐山地处
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洋溢,日照不足,更使山
上的气温降低,春季自然就来得迟了。关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
多年前的自然是没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
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节气绝晚,于时孟夏
(四月),正如正、
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川聚落不一样,初到恍然若别一
世界者”,能够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单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
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
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因为海拔较低,日照充分,气温较高,
能够栽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
3000
米处,气温降落、雨水减少,只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
则是草木稀少的高峰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天气恶劣,除
了有时长着几棵雪莲之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
植物在垂直散布上的差别性是与山地天气因素一一气平和降水的垂
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天气就表现出了
“一山有四时,十
里不一样天”的特点了。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本文发布于:2022-09-28 22:4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195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言文   林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