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句子缩写专项训练
更新时间:2022-09-28 17:13:56 阅读: 评论:0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br/>小学生句子缩写专项训练
2009-07-0310:10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地址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
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此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地址是如何的呢?
它们处于的地址是:
1、定语,它的地址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广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
那么“静静”,“广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地址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地方。比方,“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地址相同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边,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快乐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边,表示增补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比方,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矗立在漂亮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简单确定“矗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矗立:
江郎山矗立。矗立在哪里:江山郎矗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就是“江郎山矗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其他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
个方法,经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三、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记,找寻“主、谓、宾”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批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
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批阅”,“批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批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高兴,笑和高兴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详尽、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骨干,使其简单了然,我以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义思不变和完好性。
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办理的句子,教师难教课,学生难掌握,
我参照了一些专家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教课实质,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谈论,供同行们参照。
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办理
例:解放军叔叔在酷热的夏季练****射击。
这个句子的办理,其实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办理的问题。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相互有注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br/>释或增补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假如复指短语自己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骨干中。
本句可以缩成:解放军叔叔练****射击。
也可以缩成:解放军练****射击。
不可以缩成:叔叔练****射击。(由于主要词语是"解放军")
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
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骏马奔驰。
又如: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个问题,其实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
由于"在天空中"是补语,依据缩句精神,故因去掉。但是假如删掉的话,句意就会残破,因此删除应该是在句意完好的状况下进行的。
应该是:圆月挂在天空中。
(这一类题,我们在实质操作中常常把前后联系特别密切的补语留下来,比方“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为了句子的完好性留下补语"满"。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该该保留。)
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
例: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有人以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本来意思就改变了。不该该删去。
我以为"差点儿"是状语,故应该缩为:孩子跌掉甲板上。
4、"着、了、过"如何办理
例:他津津乐道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可以删的。应该缩为:他吃着苹果。
5、缩句不可以改变原句的主语
例: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射着天安门广场四周的雄伟建筑。
缩句不可以改变原句陈说的对象,即主语。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因此应该为:广场上灯照射着建筑。
此句,如改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射着天安门广场四周的雄伟建筑。“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灯照射建筑。
6、缩句不可以改变原句的谓语
例:夏季,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垂钓。
缩句既不可以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可以改变陈说主语的谓语,"夏季"是"状语",故删去。原句主语是"老人们",说"老人们"喜好干什么,故谓语是“喜好”,"喜好垂钓"不等于"垂钓","到树阴下"和"垂钓"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可以压缩掉。
故答案应该为:老人们爱到树阴下垂钓。
6、缩句不可以改变原句的结构
例: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排队的士兵在等候命令。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边的分句说它像什么。应该分别缩掉两个分句。
正确的缩句应该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候命令。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br/>7、连动句的缩句
例:渔夫的老婆桑娜坐在炉旁补一张破帆。
这是个连动句,连动句中的谓语动词一定都保留在骨干中,宾语一定或宾语中心语也一定保留在骨干中。这句中"在火炉旁"是"坐"的补语,按例应该去掉,但假如缩掉骨干就不行句,故应做保留。(我以为这种句子不该看作为学生练****内容。)
缩写句子练****br/>1.打柴的孩子费劲地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
2.雄伟的大坝凝聚着人民民众的热忱。
3.我们在道边高声朗读凿在石壁上的祖先的题句。
4.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设着一具大象的骨架。
5.巨大的吊车轻松自如地提起千斤重物。
6.像炸弹头的震捣器发出“嗡嗡”的吼声。
7.细风吹拂着千万条才睁开嫩叶的柳丝。
8.将军的神色即刻严重起来。
9.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
10.一位船员在一所一般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他平生难忘的语文课。
11.这是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
12.大家热忱地招待了远方的客人。
13.洪亮动听的鸟喊声从远处的山林里传来。
14.白石爷爷夜晚在暗淡的油灯下学画。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br/>15.我热忱地拦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
16.伟大的祖国养育了勤劳和蔼的母亲。
17.天上的星星怕冷似的钻进厚厚的云絮里。
18.穿着节日盛装的孩子们喜色洋洋地参加游园活动。
19.缝纫鸟勤劳纺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一场风雨刮在周边的草丛中。
20.国都钢铁工人在节日里依旧坚守生产岗位。
21.身处于青松、翠竹、垂柳的围绕之中的小拱桥忽然出此刻我眼前。
22.我的书桌上摆着一对洁白无瑕的小瓷鹅。
23.一棵棵小树在寒风中坚强地矗立着。
24.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广阔的大街上来回奔驰。
25.轰隆轰隆的火车来来回回地运载着不计其数吨沙石。
26.慈祥的母亲静静露出一丝宽慰的浅笑。
27.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8.雪白的墙上明显地有三个灰黑色的球印。
29.山羊在细细的钢丝上谨言慎行地走着。
30.为认识放隆化城,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1.战士们的目光凝视着沿着山坡慢慢爬上来的仇家。
32.曹操在东汉末年率领80万大军南下想抢夺东吴的地方。
33.长远逃亡在外,生活贫苦的马克思获取好朋友恩格斯不停资助。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br/>34.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35.《西游记》刻划了一个机智英勇、重情重义的孙悟空形象。
36.站在船头的曹操见黄盖的船队驶来露出了笑容。
37.长江上响起了东吴响亮的擂鼓声和呐喊声。
38.为了培育我们,爸爸妈妈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39.守城的两个团的仇家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
40.杭州的秋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41.几间草屋的屋顶上漂动着阵阵炊烟。
42.深红的太阳忽然放出醒目的亮光。
43.我们班教室的墙报上画着一个个充满浓郁民族特点的红灯笼。
44.我在教师节前夜亲手为老师绘制了一张精良的贺卡。
45.雨大得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46.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以后就不会忘记的电影。
47.赶路的人们在这个草棚下避雨。
48.一群又一群的彩色的溪鱼在松坊溪中游。
49.我和妈妈在春节那天看了一场十分出色的马戏。
50.教我们语言的王老师谨言慎行地批阅着我们的作业。
5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52.圆溜溜的柿子像许好多多挂满枝头的红灯笼。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br/>53.缝纫鸟勤劳纺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一场风雨打落在周边的草丛中。
54.雄伟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观。
55.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
56.我们是在困难困苦的劳动中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的硬汉。
57.一条清亮的小河奇观般地出此刻我的眼前。
58.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
59.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气概汹汹地来捉拿“弼马温”孙悟空。
60.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