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作文备考策略

更新时间:2022-09-28 05:08:32 阅读: 评论:0

浅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作文备考策略
张杨摘要: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大作文部分,历来是应试中的重点。写作测验是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检测,写作本身也是重要的英语运用能力之一。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大作文应着重从审题方法、谋篇布局、提升语言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复****掌握构思切题、结构清晰及语言标准的写作技巧,这样,可以帮***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230-02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的标准化水平测试,目的是检验考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其中,大作文部分是历年来测试中出现问题最多的一部分。帮***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迅速提高写作水平,成为英语专业四级作文考前辅导的首要目标。
我们可将专业四级写作要求简要归纳为三个方面:构思切题、结构清晰及语言标准。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体会,从宏观的篇章到微观的单句写作,逐一提出备考策略。
一、审题策略――确定题目及论点
近十年的专业四级作文都属于提示作文,考生必须依据所给题目或相关提示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因此,正确审题,确定论点,敲定题目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通过对历年作文题目的分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三类。考生应当对不同类型的命题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按照相应策略确定题目及论点。
1.给定型标题,即标题本身即为文章的论点。这种命题难度并不大,考生无需对标题加以改动,只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标题内容细化,作为自己作文的论点,如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及2008年的作文题。
2.必改型标题。此种题型所给题目包含正反两个方面,是一种辩论性题目。考生必须确定或正或反某一个方面作为自己的题目及论点,如1999年以及2006年的作文题。
3.可改型标题。这类标题为一般疑问句形式,目的是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如2004年、2007年和2009年的写作题。考生可以把此类标题直接作为作文的题目,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持的或正或反的观点,将一般疑问句改为陈述句形式,作为文章的题目。
二、谋篇布局――有关开篇、主体与结尾
近十年专业四级作文结构都属于三段式,即开篇、主体和结尾。开篇部分,要求清晰地呈现出文章的论点;主体部分,要求给出两个事例或理由作为论据来支撑论点;结尾段,要求文章自然结尾并做到紧扣主题,首尾呼应。
1.开篇
开篇段的任务大都是把文章的话题交代给读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最终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主题,即论点上来。由此,我们将开篇段的结构分成三部分,依次为开篇句、导入句和主题句。开篇句交代出文章所涉及的话题,导入句旨在使读者的注意力从对此话题的泛泛议论缩小到某一个相关的问题上,最后给出主题句,即我们所说的论点。
(1)开篇句与导入句
开篇句往往决定着文章的角度和论述的方向,是行文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种常用方法来构思开篇句与导入句。
a.描述现象法
描述现象法即在文章首句描述与试题给出的主题相关的某种社会现象、社会热点,从而导入作者的相关论点。
E.g.(开篇)Asthelivingstandardimproves,moreandmorepeoplearepayingattentiontotheirhealthconditions.(导入句)Differentpeopleusuallyhavedifferentwaystostayhealthy.(2002)
b.质疑法
先描述某种普遍流行的观点,然后对此观点提出质疑,由此引导出我们自己的观点。
E.g.(开篇)Nowadays,manypeople,especiallytheyoung,adoptaquitnewattitudetowardsthewayofspendingmoney.(导入句)Theythinkusingtomorrow‘smoneyisbetterthanthetraditionalwayofsavingmoney.That’snotconsistantwithmyidea.(2006)
c.提问法
文章以提问开篇,而问题的答案就是作者的观点。
E.g.(开篇)Wheninschool,doyoualwaysfeelthepressureofyourstudy?Whenatwork,doyoualwaysfeelthestressofyourjob?(导入句)Everybodyisfightingagainstthepressure,butwhatisthebestway?(2003)
以上的几种开头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方法可以并用,也可以简化,要根据写作时的文体、写作要求、背景材料等实际情况而定。
(2)主题句
表明观点的主题句是开篇段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主题句应当由主题加上主题思想构成。主题是向读者表明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问题,而主题思想则表明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1999年的主题句可以表述为Inmyopinion,amajordisadvantageofTVadvertising(主题)isthatitismisleading(主题思想).考生首先应当确定讨论的主题是广告的一个主要缺点,其次表明自己的看法,即这一主要缺点就是广告对电视观众的误导性。考生只有明确了主题句中的主题与主题思想,才能真正清晰明了地写好主题句,表述清楚文章的论点。
2.主体
在主体段当中,考生要根据具体要求提供两个(或者三个)理由或例证来支持开篇段当中的主题句。具体细节或例子的组织结构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
就组织结构而言,首先,重述论点作为主体段的统率,再辅以两个或三个例证。每个例证也由各自的主题句(我们称之为分主题句)与若干支撑句构成。分主题句要简要明确地解释说明论点,支撑句应紧扣自己的主题句,为主题句服务,支撑句之间则要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就逻辑关系而言,过渡词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在专业四级作文当中,比较常用的过渡词有first,cond,third,furthermore,inaddition等等。
3.结尾
结尾段是对全篇文章的归纳和总结,或突出文章要点,或重申作者观点,或针对文章中的现象做出建议,发起号召。具体写作时使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来决定。不同的结尾模式也可以互相组合,灵活运用。总之,作为文章的收官部分,好的结尾可以提升读者对整篇文章的评价,切不可草率大意,匆匆收尾,功亏一篑。
三、提升语言――单句写作
在以上的篇幅中,我们主要讨论了作文的整体构思与框架。但是一篇好的文章仅有框架是不够的,在表达了主要的信息之后,我们就需要把注意力从宏观的篇章向微观的单句转移。英语句子的组织规则与汉语句子有很大不同,多数考生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严重,经常套用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模仿是学****的开始。提高句子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即是模仿、套用经典句型。
(1)用不定式短语开头
E.g.Tofindtheultimatemeaningoflife,hespentawholeyearinthejungle.
(2)用itis+V-ed短语开头
E.g.Itisuniversallybelievedthattwolovingparentsarebetterthanone.
(3)Itis+adj.开头
E.g.Recently,itiscommontoethatstudentsdopart-timejobsintheirsparetime.
(4)用thereis结构开头
E.g.TherehasbeenarecognitionoftheimportanceofscientificstudyofAfrica‘cology.
(5)用介词短语开头,是使句子生动变化的一种手段。
E.g.Withthedevelopment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mobilephonebecomesmoreandmorepopularinourlife.
汉语句子多以人称代词开头,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维****惯有关,而西方哲学思维注重客观世界对人产生的影响,反映到语言上,句子开头成分的抽象性和客观性就较多些。因此,考生要有意识地模仿、套用经典句型,从而写出符合英语****惯、地道的英语句子。
总之,专业四级考试中的写作部分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也是关乎考试能否过关的重要板块。提高应试作文并非一件难事,然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却是十分不容易的。关于英语写作的研究与学****应当是多层面的、持续的。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黄莺.英语段落写作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黛安娜M考夫曼.北大英文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丁往道,等.英语写作手册(修订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何星.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辅导丛书:写作分册[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
[5]汪福祥.英语写作技巧新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view-399416

本文发布于:2022-09-28 05:0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1903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