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十大差异精编版x

更新时间:2022-09-27 11:31:42 阅读: 评论:0

⋯⋯⋯⋯⋯⋯⋯⋯⋯⋯⋯⋯⋯⋯⋯⋯⋯⋯⋯⋯⋯⋯⋯最新料推荐⋯⋯⋯⋯⋯⋯⋯⋯⋯⋯⋯⋯⋯⋯⋯⋯⋯⋯⋯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
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
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
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 !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
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
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
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
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 (Hypotaxis) ,汉语重意合 (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 (Accumulative Clau)或独立的单句
(independentSentence) ,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 ,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
(Connectives) ;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 ,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 EugeneA.Nida在其TranslatingMeanings(1983) 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
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
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 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 although,becau,when,inorder
that,so及so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
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 becauitislate ,Imustleave .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
系是用连接词 becau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 itislate ,Imustleave .在这里,
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 “我们也可以说 It is1ate,Imust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惯的,至少也是拙句 (C1umsy
Sentence)。比如:
AnEnglishmanwhocouldnotspeakChinewasoncetravellinginChina .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wasanEnglishman.HecouldnotspeakChine.Hewasoncetravelling inChina.
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1
.
。然而,相应的汉语表达却是:
⋯⋯⋯⋯⋯⋯⋯⋯⋯⋯⋯⋯⋯⋯⋯⋯⋯⋯⋯⋯⋯⋯⋯最新料推荐⋯⋯⋯⋯⋯⋯⋯⋯⋯⋯⋯⋯⋯⋯⋯⋯⋯⋯⋯
就构词言,英语许多词都有供识别的形态标记,如形容词有 -able,-ful ,-tive 等词缀,
名词有-ness,-al,-tion ,-ment等词缀。
而汉语除了有时在名词后加“们”以示其复数意义,其他词一般很少或没有形态标记,也
缺乏形态变化。
英语的语法结构以“形合”hypotaxis为特点,哪个成分同哪个成分有关联,一般能从形态上看出来;
汉语则以“意和”为特点,两成分间的关系往往要靠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而当某个成分(经常是主语)省略时,就要靠上下文,以至于要从言外知识来找出正确的主谓关系了。
2.英语前重心 frontfocus ;汉语后重心 backfocus
句子的重心,就逻辑言,一般应落在结论、断言、结果以及事实上。究起来,两者之“异”
显而易见。即英汉各自“重心”所处的位置不同。简言之,即“英前而汉后” 。
Tragediescanbewritteninliteraturesincethereistragedyinlife
这是一“因果”句,英语将“果”置于前,所谓“先果后因”生活中既然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汉语有一说法:先因后果。这是一典型的“先因后果”句,十分自然妥贴。反之,汉语若说:文学作品可以写悲剧,就是因为生活中有悲剧,就不那么自然了。因此,翻译时,一定要找到重心,因为不同语言有各自的差异。
Thepeopleofasmallcountrycancertainlydefeataggressionbyabigcountry ,
if only theydaretori instruggle ,daretotakeuparmsandgraspintheir ownhands
thedestinyoftheirowncountry .
英语较多出现“多枝共干”式的长句、复合句。而汉语则与之相反,多用短句、简单句。
这是一句合乎英语表达****惯的长句,由断言到前提条件,是“我们就怎样,如果怎么样’ ”
的语序。我们若是照这个语序来翻译,得到的汉译将是:小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只要他们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
诵读两遍,便能觉察“我们好像不是这样说话的” 。为什么?措辞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那
么,是什么让我们产生“异样”感觉呢?是“重心”问题,汉语的****惯是前轻后重, “条件”为
轻,置于前;“断言”为重,置于后。这就是汉语句式惯用的由前提条件到断言的表达方式,是“如果怎样,我们就怎样”的语序相对固定的句式。上句英语的汉译应该是:小国人民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
3.英语静态(Static) 语言;汉语动态 (Dynamic)语言
英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往往大量采用兼
动式或连动式的说法。
英语的静态特征表现是多维的,但简而言之,不外乎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两种。如使用非
谓语或非限定动词(即动词的 -ed形式、-ing 形式和不定式)、省略动词(如 be或谓语成分)
以及将动词名词化等;如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如 realize —realization ,free—freedom,
master--mastery )、同源形容词(如 support--supportive ;doubt--doubtful )、介词及副词
等等。相对而言,汉语的动词由于无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若要表达动作意义,往往别无选择,只能采用动词本身。
试比较下列各句:
1.Ifellmadlyinlovewithher ,andshewithme .
译文: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也疯狂地爱上了我。 (英语可省略动词,汉语却不可) 。
2.Awomanwith fair opportunities ,andwithout anabsolute humpmaymarrywhomshe
2
⋯⋯⋯⋯⋯⋯⋯⋯⋯⋯⋯⋯⋯⋯⋯⋯⋯⋯⋯⋯⋯⋯⋯最新料推荐⋯⋯⋯⋯⋯⋯⋯⋯⋯⋯⋯⋯⋯⋯⋯⋯⋯⋯⋯
likes.
译文:一个女人只要不是十分驼背,就有平等机会,想嫁给谁就嫁给谁。
(英语用介词,汉
语得用动词)。
3.Backandforthhisheadswiveled,desirewaxing
,resolutionwaning.
译文:他来回晃着脑袋,欲望在膨胀,意志在萎缩。
(英语用独立结构,汉语则用动词)

4.Iamafraidofyoumisunderstandingme
.
译文:我担心你误解了我。(英语用动名词复合结构,汉语却用动词)

5.Butthisveryformulationisindicativeoftheunderlyingattitude
.
译文:但这一说法已表明其内心态度。
(英语用同根形容词
indicate
一indicative,汉语
只能用动词)。
6.Thiswouldbetheconfirmationthatitwasingeneralu
.
译文:这将证实它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
(英语用同根名词,
confirm--confirmation
,汉
语不得不用动词)。
其实,英语除上述同源词外,还有众多的词可用来表示动作意义。如,
glance,glimp,
look,mention,clo等;形容词:able,afraid,aware
,capable,good等。如:
7.Theverysightofitmakesmenervous
.
译文:一看见他,我就感到紧张。
8.I’msureofit.
译文:对此我深信不疑。
4.英语重物称( Impersonal);汉语重人称( Personal)
英语的物称倾向在其造句中十分明显。最具代表性的是对主语的择定,英语常常出人意料地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相对而言,汉语一般更****惯人称化的表达,尤其是主语,能施行动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主语首选。这也是英汉表达显著差异之一。试读:
1.AwaveofcigarsmokeaccompaniedOgilviein .
译文:奥格尔维进门时带进来一缕雪茄烟雾。(汉语不说:一缕雪茄烟雾伴随奥格尔维进来了)。
2.“Hi!Hi!”saidthecabdriver,whodoorpoppedopenattheverysightofatraveler.
译文:“嗨!嗨!”出租车司机嚷道,他一瞅见乘客就“砰”地一声打开车门。 (汉语不说:
“嗨!嗨!”出租车司机嚷道,车门在瞅见乘客时“砰”地一声打开了。 )
3.Bitternessfedonthemanwhohadmadetheworldlaugh .
译文:这位曾给全世界带来笑声的人自己却饱尝辛酸。 (汉语不说:痛苦哺育了这位使全世
界的人发出笑声的人。)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望多引起注意。
5.英语多被动 (Passive) ;汉语多主动 (Active)
英语多见被动句式与其物称倾向不无关联。充任主语的词既然有大量“无灵”(Inanimate)物称,其被动句式则有了繁衍的前提,反之,汉语具有人称倾向,自然采用更多的主动句式。
当然,英语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滥用被动句式。其内在的修辞功能在于:不必强调动作的施行者,则将其置于句尾时之后;抑或不必、不愿或不便言明动作的施行者,则干脆将其省略。试比较原文与译文:
1.Hasthedoctorbeenntfor? 译文:去请大夫了吗 ?或已经派人请大夫了吗 ?
2.Theywanttobelistenedto .译文:他们希望有人听听他们的意见。
3
⋯⋯⋯⋯⋯⋯⋯⋯⋯⋯⋯⋯⋯⋯⋯⋯⋯⋯⋯⋯⋯⋯⋯最新料推荐⋯⋯⋯⋯⋯⋯⋯⋯⋯⋯⋯⋯⋯⋯⋯⋯⋯⋯⋯
3.Heisfelttobealittlestiff .文:人他有点拘。
4.Theimportanceofoceanographyasakeytotheunderstandingofourplanetis
ldomaswellappreciated.文:海洋学是我星球的关,其重要性人却很少理解。
5.ThechallengefromtheThirdworldhasalwaysbeenforeenbyourshippingcompanies.
文:我的航海运公司能来自第三世界的挑。
6.Vegetable oil hasbeenknownfromantiquity .Nohouhold cangetonwithout it,
for it isudincooking.Perfumesmaybemadefromtheoils ofcertain flowers .Soaps
aremadefromvegetableandanimaloils .
文:植物油自古以来就人所熟悉。任何家庭都离不开它,因做的候就要用它。
有些花儿生的油可以用来制造香水。植物油和物油可以用来制作肥皂。
[分析]据,科技英的被式构几乎占三分之二。一段共有四句,就用了四个被。成只有第一句成了被形式,其余三句都成了主形式。
6.修
(1)英重后;重前
从“序”(WordOrder)察,由于英与如前所述同属分析性言,序在各自
的法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通常都采用“主、、”(SVO)的性排列序,然而,英在修(定和状)的位置理上凸一个差异。
具体言之,英的修既可置于被修成分之前,又可置于其后,但此修若短或分句,往往置于被修成分之后。得注意的是,的修无是由、短或是句子来充任,其位置是于被修成分之前。前者用前置,声人;后者善于后移,形成“”。
英以“尾重”句美,而种“美”之造就多半依靠“重后”的表达。比:
1.Thediagnosisemsineverycatocorrespondexactlywithallthensations
thatIhaveeverfelt .文:每次看病的断似乎都和我所有的感完全相符。
英---Thediagnosisemsineveryca ,---每次看病的断;英 ---allthe
nsations thatIhaveeverfelt ,---我所有的感。
2.Itisagoodplantoimagineanargumentwithapersonhavingadifferentbias .
文:借助于想象与持不同偏的人行,是一个很好的法。
英---anargumentwithapersonhavingadifferentbias ,---与持不同偏的
人行。
3Icouldn ’tbeataboywhohadn ’tgotarelationintheworldandwhofather
hadlefthimtome becauhethoughtI ’dbekindtohim.
文:一个目无的孩子,而且他父当初我会他好,才将他托付我,我不
能打他吧。
(2)( 平淡)
修辞方面。用多,英用求。行文究声律仗,用字凝含蓄、追求工整匀称,音韵和美。从下面段端午舟的文字,就很容易看出描写景物那种洒自如,托物寄情的烈主情感色彩。
快的舟如河流星、瑰的彩船似海市蜃楼,两岸那金碧煌的彩楼成一片水晶,是仙境?是梦境?仰彩翩,低眸漂灯流霓,焰火怒放花,灯舞回旋千姿百,气船起一江春湖,射手点破天彩球,跳健儿放空中花蕾,勇士水上歌⋯⋯啊,
4
isgoodEnglish.
⋯⋯⋯⋯⋯⋯⋯⋯⋯⋯⋯⋯⋯⋯⋯⋯⋯⋯⋯⋯⋯⋯⋯最新料推荐⋯⋯⋯⋯⋯⋯⋯⋯⋯⋯⋯⋯⋯⋯⋯⋯⋯⋯⋯
(某某)城是不夜城,舟会是群英会。
如果将段成英,照搬修辞手法,一定会英者以理解。看下面的文:
Thelight-some
dragon-boats
appearontheriver
asthoughthestars
twinkle
inthe
Milk
Way.Therichlydecoratedpleasureboatslooklikeasceneofmirage.Thesplendent
awningsingreenandgoldchaininto
apalace
ofcrystal.
Is
thisafairyland
oramere
dream?Looking
above,
youcanethe
beautiful
dovesflying
about.
Looking
below,
you
canethesailinglampsglittering.Crackingarethefireworks,whichprentyou
apictureoffierytreesandsilverflowers.Circlingarethelantern-dancers,who
prentyouavariation
of
exquisite
manner.Overthere
the
motorboatsare
plowing
the
water,thusatidestirsup.Overthere,themarksmenareshootingtotheirtargets,thuscolorfulbeadswhirlaround.Therefore,weshouldsaythatthisisacityofnolight;anditsDragonBoatFestivalagatheringofheroes.
照原文直的文,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也很在英者中生共。英文表达重形式、重写、重理性,句子构整、表达思密、行文注重性、用自然、
描写突出直可感。于是有 Brevity is thesoul ofwit. 和Aproper wordinaproper place
之。中的藻往往无多大意,大多出于究声韵仗、渲
染情感气氛或行文方面的考。翻必根据英表达,去掉那些不必要的“溢美之”,保持文直。不妨看看以下个例:
当你步入沟中,便可林中碧海澹生,瀑布舒洒碧玉。一到金秋,山叶。盛夏,湖山幽翠。仲春,花⋯⋯,四都呈献出它的天然原始,宁静幽深。
——《神世界九寨沟》
Mystic
lakes
andsparkling
waterfalls
captivate
youreyesasyouenterthe
ravine.
The
trees
are
in
theirgreenest
in
spring
whenintensified
bycolourful
flowers.
In
summer,
warmtints
spreadoverthe
hills
andlakelands.
Assummermergesinto
autumn,themaples
treesturnfieryred.Splashingcolorthroughthethickforesthills
⋯Tranquility
pervadesprimitiveJiuzhaigouthroughouttheyear.
在里者打破了原文的篇章构模式,整了序,脱了原文修辞格的束,去掉了不
必要的溢美之,大胆地用达的英,直具体地将原文所描写的景物表达出来。
英修辞差异的另一个特点是,多用修,英慎用修。代好用双音
和四字,在表形式上追求形式整、字称。如英
Heisgoodtome.
是“他我很好。”在“好”前加“很“,起来口。要某物“完好”,就会
用四字“完好无缺”、“完好无”。的种表达常造成堆砌,同重复和
修用。而英恰恰相反,十分忌同重复和修用。因此,起来很口的
,直接成英就不了,英如果按思理,文就会人不忍卒。
例如,每个会召开,我“利召开”,直成英是
successfullyconvened,

是英者一定会以会之前有不少阻碍,
所以才么。“底粉碎”直就是
thoroughly
smash,道“粉碎”了,不算底?“不切的幻想”直就是
impractical
illusion
,
幻想本来就是不切的,道有切合的幻想?“不幸的悲”
直是
an
unfortunate
tragedy,悲本来就是不幸的。些修在起来都挺口的,而在英
些修都是不通的。看以下几个例:
一步开展能源的宣,努力提高社会能意。
Theideaofsavingenergyshouldbepromotedtothegeneralpublic.
原文的“一步”、“努力”并无多大意,但在,不加上些修辞就不太口,行文也不称。者在翻改了原文的句式,将两句合成一句,去掉原文的修,
5
⋯⋯⋯⋯⋯⋯⋯⋯⋯⋯⋯⋯⋯⋯⋯⋯⋯⋯⋯⋯⋯⋯⋯最新料推荐⋯⋯⋯⋯⋯⋯⋯⋯⋯⋯⋯⋯⋯⋯⋯⋯⋯⋯⋯
译文反倒显得简练地道,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
中国政府在制定这项政策时,已经考虑到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
译文1:TheChinegovernmenttookallpossibleeventualitiesintoaccountwhen
itmadethispolicydecision.
译文2:TheChinegovernmenttookall eventualities into account whenit madethis
policydecision.
译文1受汉语思维****惯影响,加上不必要的修饰语 possible, 而英语的 eventuality 就是
somethingthatmayoccur, 已经包含“可能”的意思,因此,译文 2才是正确的。
总之,在汉译英时要尽量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 用地道简洁的英文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读者。
反之,在英译汉时,也应该摆脱英文句式的束缚,用地道通顺的汉语来表达,才能避免翻译腔。
我国的学者们竞相运用形象比喻, “图解”英汉的这个区别。 在众多的比喻中, 其佼佼者有:
比喻之一:雄孔雀与雄狮:英民族****惯于把最着重强调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出来,开门见
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的线性链。像只头小尾大的雄孔雀。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师型头大尾小的句式。这是英汉两民族认识客观显示的思维****惯,也是英汉两种语言反映客观现实的不同表达方式。
比喻之二:葡萄/竹竿有些语言学家形象地将英语句子称为“葡萄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信息内容像竹竿子一样一节一节地通下去,很少有叠床架屋的结构,因而常被称为“竹竿型”结构。
比喻之三:多枝共干英语句子中还有两个或几个动词共受一个状语的修饰,共有一个主语或宾语,或者两个或几个状语共同修饰一个动词,两个或几个主语或宾语共有一个动词,以及其他类型等等。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比作几根树枝长在同一根树干上,称之为“多枝共干”式的结构。
7.英语重短语;汉语轻短语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英语的词并不是大量存在的天然的句法单位之主体。应该说,英语的句法单位的基本主体是:短语或词组。与其说英句由单词组成,不如说以短语或词组(诸如: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动词短语、独立结构等)为主要构件。其中,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又为句子最主要的单位。其句法功能不一而足,诸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或状语等。与之恰成对照的是,汉语更偏重以(单音节或多音节的)单词为其基本的句法成分。因此,英语的短语林林总总,用法千变万化;汉语无分词短语及不定式短语,其短语用法也十分有限,介词短语的使用也较为鲜见。试比较:
1.Ihavenevermetaperson sodifficulttounderstandasmyhusband .(形容词词
组)译文:我还从未遇到过像我丈夫这么难以理解的人。
2.Thisis byfar themostinterestingbookIhaveeverread .(副词词组)
译文: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读到的最有趣的书。
3.Theauthor’snewbookonphonetics recently published ismorethanworthreading.
(名词词组)译文:作者最近出版的关于语音的书太值得一读了。
4.Youmust standfor yourfriend. (动词词组)译文:你必须支持你的朋友。
5.Tobekindtotheenemy istobecrueltothepeople .(不定式)
6
⋯⋯⋯⋯⋯⋯⋯⋯⋯⋯⋯⋯⋯⋯⋯⋯⋯⋯⋯⋯⋯⋯⋯最新料推荐⋯⋯⋯⋯⋯⋯⋯⋯⋯⋯⋯⋯⋯⋯⋯⋯⋯⋯⋯
文:人的仁慈就是自己的残忍。
用、成、俗、、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人民在
方法、心理状和文化淀方面的差异。 如英中 Thefishalwaysstinksfromthehead
downwards. “上梁不正下梁歪。”英 Lookbeforeyouleap. “三思而后
行。”不同的文化生出不同的。看下面个句子:
Don'tknow,Captain,butitsoundslikeGraceisintheretalkingtoherbossatNIS.Shementionedkillingofftheinvestigation.Soundstomelikesomeriouscirclingofwagonshasbeengoingon.
不知道,上校,不葛瑞好像正和她的海局老板,她提及撤消。听起来
像是要把大篷起来行真自了。
里circling
ofwagons典出美国西部开,向西部移民的大篷常遭到印第安人的
,于是他就把大篷起来行自反。里比葛瑞的案深入以后,
涉到海高人物,于是局老板要撤以保大人物。翻了使意思明确,者
加了“自”两字。如果者不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就很正确翻个句子。有一位美国

本文发布于:2022-09-27 11:31: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185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十大   英汉   差异   语言   精编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