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刑法教程学习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5-01-11 00:50:45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9日发
(作者:门诊统筹)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

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

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

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

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

不同的,表现在1、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

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

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

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

间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

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

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

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

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

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

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

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

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

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

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

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

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

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

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

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

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

1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

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法学说开了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

思维,就具备了法律人的资格。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概念入手,一定要掌

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先记忆,然后要理解。如欺诈行为,

我们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诈,才能进一步理解欺诈行为。这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上叫

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所以要先把

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字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

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

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法。一个法条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因

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四、目的性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

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

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直

到德国著名学者耶林,他本是个概念法学派的学者,到中年时逐渐意识到概念法

学派有僵化的缺点,于是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每部法律都是有特定

目的的,我们要了解、掌握、运用一门法律,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性,我们学

习任何一部法律,不能只是搞清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后果,还要思考

这个法律制度、法律规则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只讲概念,就会成

为“概念”法学。耶林说,光讲“概念”的法学,会成为概念游戏,他说,法律

的目的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而法律的目的正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引导我

们学习、掌握、运用法律。对每一个法律制度、规则,我们都从目的入手,这就

构成了现在法学上的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目的解释方法,即解释、运用每

一个制度、规则,一定要紧紧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两种解释,则只有紧扣立法

目的的那个解释才正确。

五、正义性

法学正义性源于法律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

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我们评价法律的好、坏、先进与落后就是依

据法律的正义性。同

时,现在还存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过分关注形式正义

而忽略了实质正义,但是形式正义只是获取实质正义的手段,只有在无法获得实

质正义时退而求其次满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目的,程序正义是手段。一旦

我们将形式正义强调过分,我们就悖离了法律的正义性。

法官、律师这些法律人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的人,他们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

之道,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所以,不能把法律混淆于其他职业。我们不能用金

钱来衡量它,因为我们选择了法律,我们就选择了正义!

2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六、实用性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

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

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

他们呢,所以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

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

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

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

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

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

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

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

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

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

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

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

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

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

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

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

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

3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

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

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

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

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

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

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

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

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

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

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

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

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

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4


本文发布于:2022-08-29 09:3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91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