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天地教案 上册

更新时间:2024-11-05 13:27:51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9日发
(作者:什么是冷暴力)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第1册

学校:大白中学

学科:法制天地

年级:八年级

教师:

年月日

1/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知识目标学生知道法律是国家宪法规定的,知道法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生在生活中要懂法守法

情感目标理解法律的意义,做合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教学方法①教法:谈话法②学法:合作式

【激趣导学】

情境一:家游戏

(出下列左右两边语句的对应关系)

见死不救

抢劫财物

迟到旷课

追赶打架

不敬老人

流氓斗殴

师:你为什么这样?

生:(举手回答)

师:要到三者的区别点,关键是要弄清法律是什么。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即国法。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违法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走进教材】

情境二:《今日说法》片断

(多媒体播放)

2/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由上面事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法律不同于一般的行为规范,它及道德比较

起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它都有哪一些特殊性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进入

今天的法律殿堂!

(一)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讲解完以后,再次点明):阶级社会——国家——法律——阶级本质(突

出重点及难点)强调指出: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国法

创制的方式——制定或认可

制定:介绍我国的立法机关、立法程序一些重要法规必须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如宪法、刑法、婚姻法、民法通则等,其他一般性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通过,如仲裁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法律的存在形式:书面

内容特点:相互间权利、义务。举例:《婚姻法》中就具体规定了父母子女间

的权利和义务(请几位同学列举一下自己认为的权利和义务都有哪些).

启发比较:道德的形成和存在形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讨论,由学生谈自己对“规矩”理解、

并判断“哪些行为规范是法律”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案例材料(第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学生

守则》、《扬中市外国语中学学生一日常规》、陈良宇案、成克杰案、英国毒

贩阿克毛案、日本公民赤野光信案、国家强制力机关的图片等),引导学生学

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层层深入,让学生把不同的行为规范分别从制

定的机关、约束的对象、如何保证实施三个方面进行比较,逐一剖析了法律具

有的而其他的行为规范所不具有的三个特征,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

3/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权利和义务——法律的主要内容

知识目标

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权威;

了解公民的八项基本权利和六项基本义务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现象

情感目标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及义务的特点

多媒体

通过学习,能够从内容上、法律效力上、制定程序上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看材料,思考问题。

(二)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参及回答中,让学生逐渐了解和明白权利

教学重点人权和公民权基本概念2.基本权利及基本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基本权利及基本义务的关系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本法;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学习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并

认清公民可以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公民的义务。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树立宪法的权威;明确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在行使权利

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

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的相关义务。

及义务的关联。

(三)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案例,让学生们结合本节课所学,以小组形

式讨论各案例的法律知识,更深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联。

(四)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讲知识点,让学生积极参及,回忆所

学内容,深刻体会。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收集相关案例,下节课可以交流。

4/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这对教师要求很高,能精辟的讲,深入

浅出,学生能学到东西的同时又不至于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些理论较强的内容,

的确不好把握。针对权利和义务及其二者关系,个人觉得理解的不够深入。自

然在授课时也就无法深入,仅仅停留于教教材。最主要原因是没有超出对教材

的理解和把握。

5/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

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

理解宪法及公民,宪法及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

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感受宪法的严肃性及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

情感目标

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

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

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宪法具有法律的最高法力

教学难点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5情境研讨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二、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

国家的根本大

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思考:宪法(母法)及普通法律(子法,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育

法,义务教育法,商标法,专利法,刑法等等)之间的区别: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6/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

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及

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

则无效。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辨别: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此观点

正确吗?为什么?

3、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

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三、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1、宪法的基本内容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

法可依。

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四、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宪法的严肃性及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

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通过小组交

流的形式,使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7/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特点,理解四种保护的含义

和要求

要求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能力目标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

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

情感目标

人应该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并需要逐步提高依法保护

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

保护,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重点未成年合法权益有哪些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引入新课

“看看想想”:打开书本p17,仔细阅读相关文字后,你有何感

受?第一站我们的权利

讲授新课

一、未成年人指哪些人?其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1、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因(即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二、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未成年人的法定权利:

1、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

①.家庭方面:朗读“法律条文”

8/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②.学校方面:关心、爱护、尊重

③.社会方面:禁止性条例及许可性条规规范

④.司法方面: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

①.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②.姓名权:不得假冒他人的姓名做违背道德和违法乱纪的事

③.名誉权:每个人生来就拥有

④.荣誉权:通过努力争取,获得社会承认

3、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保护

4、未成年人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保护

①.财产及其管理

②.财产权的保护:

5、消费者权益受到保护

①.消费者权益有: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保障安全权、

②.维权机构:消费者协会、行政部门,人民法院等。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3月15日

双向活动课本剧:向谁索赔小行动:刚买的热水袋坏了还伤人,……。在

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向谁索赔?

四、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师结合各种设问将课堂串接,课堂中有主问问题,有分问问题,

还有一些追问。通过这些设问,既衔接了课堂教学,同时也将一些内容深挖,

避免了课堂内容浅显表面的情况,教师首先通过一个假设的案例,将四方面的合

法权益全部包涵,使得整节课堂内容非常紧凑,避免每条了权益一个案例,四

条权益四个案例的拖沓局面。因为有了一个感性的案例材料,所以学生在学习

9/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快速出四方面的权益内容。

教学内容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错误观念

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

能力目标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

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情感目标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

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10/36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

教学媒体多媒体使用

教学过程及方法:

导入新课:根据引言导入。

一、人人有隐私(板书)

隐私的含义(板书)

要求:(1)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

不是丑事。

(2)教师进行课前辅导,提供必要的材料。

(3)教师小结点评引出下一话题。提问: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隐私?

3、保护隐私的意义(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保护隐私的意义或必要性:是人独立自

由的需要: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及个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板书)

1、隐私权的含义(板书)

活动:报社侵权案

目的:通过分析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对书中的问题(增加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公民

的隐私权?)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报社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

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

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那么,

公民的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哪?

2、隐私权的内容(板书)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教师导入案例),提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这

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

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

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

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及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

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

一些理解和宽容。

11/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试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寻学生关心的

话题,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产生的困惑,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引入

课题。。

教学内容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受教育权的基本含义、我国公民

知识目标享有的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

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能力目标通过对一些数字和图片的分析,理解什么是受教育权;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国家对青少年寄予殷切期望,努力保障其受教

育权,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思想。

12/36

教学重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媒体多媒体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过程及方法:

导入新课

在讲新课前,先请同学们阅读第十一课题、框题和目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粗

浅的了解,认识其知识框架。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请同学们看插图及投影一:自从老一辈革命家时年93岁的帅孟奇大,率先捐

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而实施的希望工程已经历

了十个年头。它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企业家、艺术家、

普通工人、学生、海外华人等千千万万人的心。

提问:(1)希望工程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2)透过女孩一双明亮的

大眼晴,你看到、想到了什么?

1.什么是受教育权(板书)

(1)受教育权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了解教育的作用、教育含义的划分的基础上,解释受教

育权的含义并加以分析。(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

教育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制约

着教育的性质及发展;另一方面一定的教育又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并给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

类知识大爆炸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那么他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相反,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板

13/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书)

(2)从国家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概念:什么是受教育权;明确了一个观点:在我国,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反思:

在上课前让学生多积累、收集相关材料,了解及本课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

对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挖掘、探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

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

还要注意参及学生当中,参及师生互动,这样可能会使课堂更有活力,学生更

感兴趣。

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依法保护残疾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知道残疾青少年及正常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了

解我国法律对残疾人受教育权的规定有哪些。

了解教育平等的含义及残疾青少年实现受教育权的方式

有什么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知道残疾青少年及正常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14/36

情感目标知道侵害残疾青少年受教育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难点知道侵害残疾青少年受教育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出示目标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及课程导入。

二、分析讲解框题一:残疾青少年及正常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导入语: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深知,作为一个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无论身体是否健康,他们及正常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二)、出示思考题

1、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意义。2、我国的哪些法律对残疾生的受教育给予了明确

的规定。3、我国发展残疾人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要求:1、通过自学,能回答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精读文字,泛读小字,思考问题,用笔划出答案,在

不懂的地方打“?”。

(四)、课堂展示1、每个公民依法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也不例外,接

受教育是提高残疾青少年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残疾青少年自强自立,

平等参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国民素质水平的

一项重要指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对残疾人受教育均给予了明

确的规定。

3、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及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

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三、分析讲解框题二:平等接受教育是公民平等权的体现

(一)案例分析:

15/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二)、出示思考题

什么是教育平等?

(三)、课堂展示

四、分析讲解框题三:侵害残疾青少年受教育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出示思考题

1、对侵犯残疾人受教育权应受到哪些处罚?

(二)、自主学习

要求:1、通过自学,能回答出上述思考题。

(三)、课堂展示

(四)答案见课本35页,共四条,在此略。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知道残疾青少年及正常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受教

育权,了解我国法律对残疾人受教育权的规定有哪些,了解教育平等的含义及

残疾青少年实现受教育权的方式有什么,知道侵害残疾青少年受教育权应承担

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同时知道保护尊重残疾人,相亲相爱。

教学内容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到法律的限制

知识目标未成年人能从事的行为

能力目标未成年人需要成年人的监护

情感目标未成年人造成他人伤害承担的责任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可以从事的行为有哪些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给他人造成伤害承担的责任

16/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新课导入:

案例分析:教材37页,通过案例,让学生们分小组交流,

讨论1,小伟买电脑的行为在法律上有效吗,2,电脑城应不应该推掉小伟错卖

的电脑?

二.通过案例分析,引出新课。

问题的产生行为能力,是指人们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各国法律都设

置了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保护行为能力缺失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秩序。近年来,随

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和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未成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也越来越多的参及到各种社会经济生活中,按照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人中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及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

民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进行;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人中的不能完全辨认年行为的精神病人只能进行及其精神壮态相适应

的民事活动。根据以上规定,若一个十五岁的未成年人口头及某人商定购买力

某人一辆摩托车,人们容易认为这个约定是无效的,因为这个合同的标的太大,

且及该未成年人的的生活没有多少关联,可以认为是及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

的民事活动。

事实上,新合同法对这个问题有了较明确的回答,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两

种合同是绝对有效的:一,及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

同;纯获利益的合同。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其他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

同,既在订立时不能确定是有效还是无效。这些合同,要等待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的法定代理人追认,法定代理人追认的,就是有效合同,若法定代理人明

确表示拒绝追认或者经相对人催告后在规定期限内不答复的,视为拒绝追认,

此时合同无效。

民事行为能力在内容上包括两方面,即人身行为能力和财产行为能力。限

17/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制民事行为能力在内容上,既包括人身行为能力和财产行为能力都受限制(如精

神病人),也包括只有人身行为能力受限制而财产行为能力不受限制(如年满18

周岁的,未达到法定婚龄的成年人,其不享有结婚的人身行为能力),还包括只

有财产能力受限制,而人身能力不受限制,可见在内容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是多层面的,不能简单地一言蔽之。

(四)限制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的界限

属于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必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允

许,可以独立为之。如未成年学生举办生日聚会等。“何种行为属于日常生活

所必需,除考虑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身份外,尚须就现代社会生活,从宽

加以认定,以促进未成年人个性的自由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成年人监护,如果未成

年人造成他人伤害或损失如何承担责任,学生们一起探讨厚,总结出一定结论,

明白了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哪些,对自己今后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而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劳动权

知识目标知道劳动权的基本权利

能力目标了解未成年人的劳动权受法律保护

情感目标依法享有劳动权

教学重点劳动权的基本权利

18/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劳动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我国劳动法规中对未成年人的使用介定为两种:未成年工和童工。未成年工是

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为使用

童工。使用童工在我国是被严格禁止的。准确来讲,童工不能成为劳动法律关

系中的劳动者主体,但现实生活中,使用童工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还演变成

极为尖锐和严重的体性违法事件。

一、未成年工的劳动权益保护

(一)、基本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规定:国家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

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任何组

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

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

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3、《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

针对未成年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

劳动保护措施。

(三)、法律责任:

童工是由用人单位的非法使用而产生的名称,在我国,使用童工是被严格

禁止的,不存在合法使用的问题。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

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学校、其他教

19/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不

影响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实践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以上两种行

为,不属于使用童工。

(一)、禁止使用童工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劳动或辅助性劳动。

2、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家庭劳动、家务劳动等未形成劳动关系的

劳动,一般不能认定为非法使用童工;

3、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加强劳动

力市场清理整顿,打击非法职介。

4、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不得为未满16周

岁的少年儿童发放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较浅,对于身边的不法侵害往往难以认识,即使有所

认识,也因自身处于弱势地位而难以保护。因此需要通过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为学生健康成长筑起第一道防线,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依法保护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知道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

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及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两种

情况。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了解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加深学生对有关权利义务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正确判断家庭关系中违法犯罪现象的能力

20/36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重点了解父母及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关权利义务的理解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教学过程

课堂采访

分别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问题:家里有几口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健在吗?儿

女对他们怎么样?请给你的家庭生活做个简要评价。

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所谈的话题实际上是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

二、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板书)

(投影片“家庭血缘关系图”,结合图片解释家庭的含义)

家庭关系是在父母、子女这一三角型的关系内展开的。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基础上,以夫妻关系为核心,包括父母、子女及其他

亲属关系所组成的共同生活单位。

家庭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民主和睦对社会稳定

有着积极的作用。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1页的图片“幸福的藏民生活”。

教师提问:图片中怎样体现了藏民生活是幸福的?

1.父母及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板书)

21/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父母子女关系的产生有两种情况。

(1)血缘父母子女关系(板书)

(2)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法定的)(板书)

(3)收养的法律特征(板书)

(阅读教材第22页第2段)

玲玲生母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我国法律规定,收养关系一经确立,父母子女关系即存在于养父母

及养子女之间,而养子女及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则随之消除。杨老汉收

养了玲玲,已经形成了养父及养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随便解除。因此,玲

玲生母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玲玲的生母继续这样做,杨老汉可以到人民法院

起诉,请人民法院保护这一收养关系。

我国婚姻法规定,血缘的和法定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相同的。

我国法律对于养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给予同血亲子女一样的法律保护。

2.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板书)

我国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板书)

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料。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平时父母在生活上是怎样照顾你们的?(目的是既帮

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义务,又为子女对父母的义务问题作铺垫。)

未成年子女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顾。就不能健康

22/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成长。由此,父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履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即使父

母离婚了,这种义务仍然存在。那么,子女成年以后还有没有抚养他们的义务

呢?

—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经济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是,

有些虽已成年,但没有劳动能力或有其他原因而不能独立的子女,如残疾或继

续上学的子女,父母仍需负担其生活费用,或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而不得推

诿。

(阅读教材第23页案例。)

教师提问:如果你遇到像小薛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对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父母,子女有权请求给付抚养

费。若仍不给付,子女就要请求法律帮助,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便通过调

解或判决,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种事也许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但如果遇到别人出现这样的事,我们就

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们解决。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的精心照顾,还需要父母对子

女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

(2)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板书)

父母是子女的第—任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父母是怎样言传身教,教我们做人

成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观察教材第24页的漫画“榜样在先”。)

教师提问:看完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想法?

23/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师归纳: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

不教,或是给予子女不良的影响,像漫画中表现的对老人不孝不敬,甚至将老

人,—把推开,那么,子女也势必盲目效仿,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3)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板书)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在家庭中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

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内容。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在家庭中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内容。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子女

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经济收入,但我们能用做家务、

问候父母、给父母做一件开心事、认真学习等具体的行动,关心和体贴父母,

这也是子女对父母的扶助。还有,督促自己的父母善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也是我们履行子女的法定义务、学会做人的行动之一。

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学生知道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

到道德谴责

助学生了解父母及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两种情

对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父母,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

情感目标受抚养的权利。提高对依法赡养父母和老人的认识,力

所能及地为父母和老人做事

24/36

能力目标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

教学难点生了解父母及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谈话导入

1.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家庭,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成员有

哪些?(相机明确两代人、三代人)

2.同学们能不能将自己的家庭成员罗列在练习本上?我们比比看谁写

得最清楚。(教师巡视,出层次清晰的)

3.展示: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写得非常清楚,一看就知道他家里共

有几代人,每一代分别有哪些成员。

二、抽象符号

1.简单的符号示意图

能不能写得更简洁些呢?(可以先让学生交流)

刚才老师看到,***的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如果

表示成这样:(出示)ABC,从这张图中,你能看出他家

里共有几代人?

如果A表示爷爷、奶奶,那么你们能不能快速说出B、C分别表示什么

呢?

根据刚才的提示,你还能从这张简单的图示中知道些什么?(明确A、B、

C三者间的关系)

2.用这样的符号表示出你家里的成员间的关系。同桌两人互相看着符

号图介绍介绍你的家庭成员。

全班交流。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遣弃。”然而,在

现代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间的不和睦或者自己的一已私念,或出于某种利益

出发,而导致家庭成员间的虐待现象时有发生,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婆媳不

25/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和造成媳妇虐待婆婆;夫妻不和造成丈夫虐待妻子;因生女孩而造成男方全家

人虐待女方;讨了新娘不要老娘而虐待老人;为已私欲而虐待子女;等等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

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

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第52条规定:“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

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

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182条(现第260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此笔者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不论是父母子女、夫妻兄弟,不

能因对方有某一些过错或年老体弱多病等原因而加以虐待,否则,轻者引成违

法行为,重者构成犯罪,都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教学反思:

法律是家庭生活的保护伞,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受

法律保护。家庭生活离不开法,我们应该增强依法维护家庭生活的自觉性和责

任感。

教学内容依法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

民的肖像权、姓名权的行为。

26/36

了解公民享有的肖像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明确法律

维护公民的肖像权、姓名权不受侵犯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情感目标

懂得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履行尊重

他人合法权利的义务。

教学重点

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姓名权,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姓名权的行

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懂得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履行尊重他人的合法

权利的义务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投影、活动、讨论

导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给一位同学用布蒙上眼睛,请同组的两位女生

或两位男生上台,请被蒙上眼睛的同学猜一猜,被请上台的两位同学是谁?如果

猜不出,请说一说怎么做可以最准确的知道他们是谁?

板书: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活动一:情境剧(教材第40-41页图文资料,编写剧本并表演)

思考:(1)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2)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3)这些权利在上述表演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4)小红为什么刊登照片要征得爸爸的同意?

板书:一、我有肖像权

1、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27/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2、公民有肖像制作权、使用权、获酬权

3、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犯

4、侵犯公民的肖像权要受法律追究

6、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板书5、依法维护自己的肖像权,尊重、维护他人的肖像权

教学反思:

使学生认识肖像是一个人的外在标志;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权的

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及法律后果,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

和他人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通过教学,

反思自己在及同学交往中侵害他人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

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

识。

教学内容依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知识目标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懂得依法维护自己

28/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

人格尊严权行为的能力

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的尊重他人,学会

保护自己的隐私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人格尊严的内容

教学难点人格尊严的内容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复习提问

(1)请同学们看投影(见优秀课件),并思考投影中付某和王某侵害了六名学

生的哪项权利?

(2)这六名学生的身体受到非法搜捕时,还有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

(组织学生讨论)

导入新课

今天我同同学们一起学习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板书)

⒈人格尊严的含义(板书)

(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讨论,你认为什么是人格尊严,再指导学生

阅读教材,将人格尊严的含义的理解)

〔明确〕人格尊严,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

29/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重的权利。

⒉人格尊严的内容(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提问)

〔明确〕(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的事例,并思考下列问题:

该摄影中心的行为是行为?曾某、黄某夫妇的什么权利受侵犯?对此法律作出

如何规定?

学生讨论:摄影中心行为是违法行为,它侵犯曾某、黄某的肖像权。

〔明确〕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权。

〔练习〕投影。

材料:小明和小刘是同班同学,有一次,他们在街上行走时小刘趁小明不注意,

故意把自己身上的10元钱塞进小明的衣袋里,回到学校后,在班上宣言,小明

是一个小偷。小明觉得很突然,真想大哭一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刘侵犯了小明哪些权利?

②类似这样的案例,你能举出一个吗?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名誉的含义以及法律规定:见本书第8页第二自

然段。

30/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明确〕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

总结:通过上述事例,反映出公民的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内容很多。下面我们继

续学习公民享有隐私权。

小结

见知识结构图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⒈人格尊严的含义。

⒉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侵犯公民这些权

利,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增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人

格尊严、隐私权;同时也要羊城首发、护法习惯,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

教材共分两个层次。“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主要讲述了人格尊严的含义,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公民应该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法律保护我

们的人格隐私”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保

护个人隐私的方法。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事例,通过学生

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重点:增强

维权意识,依法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难点: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

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教学内容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31/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和重

要性,能区别合法搜查及非法搜查、非法侵入。

知道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了解其含

能力目标义,并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否

侵权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法的事,并能在

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懂得用法律去维护。

提问:如果你的邻居怀疑你偷了他的小猫,要进屋搜查可以吗?

如果父母或老师以关心你为由私拆你的信,你认为合法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公民的另外两项权利,这种行为是否合法我们在

三、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板书)

(一)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板书)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指公民起居的住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以保证公

举例:

张先生夫妇在凌晨被室内的响动惊醒,立即起床并打开卧室的门,发现有人

朝阳法院认为,张先生夫妇身为业主,第一太平戴维斯综合物业顾问(北京)

32/36

教学重点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讲完这节课后自然会得出结论。

民的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已走到客厅和卧室过道处。这个人自称是物业公司的保安,于是,张先生夫妇

把物业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精神损失。朝阳法院做出判决,物业公司一次性

赔偿张先生夫妇精神抚慰金各1500元。

公司是受委托的朝阳园物业管理公司,双方间形成了物业管理及物业公司管理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关系。保护业主的安全,维护业主的利益是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但在履行职

责时应注意采取适当合理的方式,如果措施不当侵害了业主的权利,应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物业公司保安员在值班时进入张先生夫妇房间,其自称因为房

门虚掩,为张先生夫妇的安全和利益而入室检查。提问;

(1)为什么非法搜查他人住宅是犯罪行为?

(2)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有哪两种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司法机关为执行任务,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或依法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是法律

所允许的。但必须严格按法律程序进行,即,必须持有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签

发的搜查证,由公安部门人员执行;只能针对可能隐藏罪犯或罪证的刑事被告

人或其他人的住处。那种漫无边际的突击搜查,公民有权拒绝,情节严重的还

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非法侵入住宅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没有正当理由,不经主人允许,甚

至不顾主人的阻止,非法闯入他人住宅;第二,经过主人同意进入,但在要求

其退出时,无理取闹,拒不退出

教学反思: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指公民起居的住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以保证公

民的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公民的住宅不受

侵犯的含义和重要性,能区别合法搜查及非法搜查、非法侵入。知道公民的通

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了解其含义,并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现实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是否侵权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法的事,并能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

害的时候,懂得用法律去维护。

教学内容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33/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了解财产权的分类和以及物权的内容。懂得法律保护国

知识目标家的、集体的及公民的合法财产,以及侵害财产权要承

担的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

运用:根据的学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

己的经济权利,并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并善于同侵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教学难点

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

产权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同学们拾到钱或物时怎么做呢?学生回答,还给失主或是交给老师。

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说明同学们做到了拾金不昧。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应该大力表扬。但前一段我却在报纸上看

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拾金不昧还得向失主赔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什么

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今天法律知识的学习。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多媒体出示今天的课题和学习目标)

(二)创景激趣:(多媒体出示案例一,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发言,8分钟)

用课件展示下面的案例。根据案例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阅

34/36

情感目标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树立依法维权意识,以遵纪守法

为荣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读教材得出答案。

(三)引思明理

引思:(1)你支持司机的行为吗?为什么?

(2)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法官你对此案会将何判决?

(3)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各小组同学展开讨论,并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

(学生回答略;)

教师: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多媒体出示问题:

明理一:(检查课前预习的效果,师生共同总结,10分钟)

1、什么是财产权,有哪些内容?

2、财产有哪些种类?

3、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财产权的有哪些保护规定?

4、什么是物权,有哪些内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1财产权的含义和内容:(广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狭义)物权

2、财产的分类:按照归属分为:集体所有财产;国家所有财产:公民合法

的私有财产。

35/36

法制天地教案上册

3、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

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规定

(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2分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中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但由于涉及的法律概念较多、知

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采取了如下教学设计思路:【创

境激趣】——创设形象情境,引发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

思明理】——设疑解疑,解除理解的障碍;分析讨论,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

知识;主题探究,小组合作,深入思考,相互帮助并解决;【学以致用】——

探究作业、接触社会、了解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加

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深化并能真正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习中。在教学理念

上,主要体现“从生活走进知识,由知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力图改变过去

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愿意听的现象,促使教师转变角,成为学生的

同行者、组织者、共同探究者、引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从熟悉

的生活中总结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36/36


本文发布于:2022-08-29 00:3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908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的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