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

更新时间:2024-11-08 19:48:10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6日发
(作者:河南工商局企业年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

全事故,保障人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

6月29日通过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

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

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

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

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

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

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

产。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

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

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七条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

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

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第八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

衔接。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

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

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

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九条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

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

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

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

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

理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

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

标准。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第十二条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

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自律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第十三条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依照法

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

技术、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

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第十四条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

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六条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

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

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

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

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

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

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

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

用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制定。

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

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

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

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

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

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

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

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

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

费。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

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

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

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

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

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

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

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

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

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

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

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

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

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

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

部门确定。

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

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

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二十九条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

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第三十条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

责。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

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

第三十一条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

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

工程质量负责。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

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

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验

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

第三十二条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

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十三条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

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

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三十四条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

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必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

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

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第三十五条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具体

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法

律、行政法规对目录的制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具体

目录,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予以淘汰。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第三十六条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

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

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

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

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

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

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

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

案。

第三十八条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

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

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

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

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

畅通的出口。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第四十条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

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四十一条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

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四十二条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

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第四十三条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

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

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

当及时处理。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照前

款规定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

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四十四条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

产培训的经费。

第四十五条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

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

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

安全检查与协调。

第四十六条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

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

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

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

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

当及时督促整改。

第四十七条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

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第四十八条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

费。

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第三章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第四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

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

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第五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

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第五十一条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

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

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

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五十二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

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

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五十三条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

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五十四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

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五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

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六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五十七条

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

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

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

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

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本法规定的从业

人员的权利,并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义务。

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

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

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生

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

患,应当及时处理。

第六十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

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

证照等,下同)或者验收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

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

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对未

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

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对已经依法取

得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

撤销原批准。

第六十一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

收,不得收取费用;不得要求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指

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

第六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

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

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

了解情况;

(二)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

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

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

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

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

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

施、设备、器材以及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予以查

封或者扣押,对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查封,

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第六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以

下统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

得拒绝、阻挠。

第六十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

证件;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第六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

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

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六十六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互相配合,实行

联合检查;确需分别进行检查的,应当互通情况,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当

由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其他有关部门并形成记录备查,

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六十七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

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

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

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

批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

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采用

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

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生

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负有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前款规定的措施。

第六十八条

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

第六十九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

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第七十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

信箱或者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

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

督促落实。

第七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第七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

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十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

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七十四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教育的

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

第七十五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

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

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

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

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七十六条

国家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应急救援

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

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信息系统,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

援信息系统。

第七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第七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

组织演练。

第七十九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

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

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第八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

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

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

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

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八十一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

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

第八十二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立即赶到

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服从统一指挥,加强协同联动,采取有

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并根据事故救援的需要采取警戒、疏散等措施,防止事

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抢救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八十三条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

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

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向

社会公布。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全面落实整改措施,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的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第八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

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

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

本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第八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

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八十七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

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

验收通过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

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

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依法及时处理的。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规定以外的滥用

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

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八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

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

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费用;情

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十九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明的,没收

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

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十万元以上二

十万元以下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

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

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吊销其相应资质。

第九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

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

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

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

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

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责令生产经

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的,给予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

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

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

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九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

第九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

责的,责令限期改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

产有关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

;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的:

(一)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的;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

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

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

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四)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

(五)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的;

(六)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

的;

(七)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

格,上岗作业的。

第九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限

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对其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构成犯

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对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

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的;

(二)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

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

查同意的;

(三)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

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四)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

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第九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

;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对其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情节严重

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

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二)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行业标准的;

(三)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四)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的;

(五)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

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未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

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六)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第九十七条

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

废弃危险物品的,依照有关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

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

;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

下的;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

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的;

(二)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

应急预案的;

(三)进行爆破、吊装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

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四)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

第九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

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

元以下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

五万元以下的。

第一百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

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没有违法

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

下的;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

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

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

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

元以下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

以下的;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一百零一条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

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对其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逾期未

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第一百零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

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

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

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二)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

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第一百零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

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

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第一百零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

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构成

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拒绝、阻碍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

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以下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

万元以下的;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

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

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

款;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

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

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一百零七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

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

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

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第一百零九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

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情

节特别严重的,处一千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

第一百一十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决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有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给

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决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

行。

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

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

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

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

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一百一十三条

本法规定的生产安全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

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关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第一百一十四条

本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文发布于:2022-08-26 21:1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88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安全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