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思史重点分析题及题解
1.以下这段话体现了周公的什么思想并说明意
思?
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
式尔(故意),有厥(代词)罪小,乃不可不杀。
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按
照既定法律究其所犯罪过),时乃不可杀。(《尚
书·康诰》)
答:这段话从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
一方面体现出周公的慎罚思想。(P13第二自然
段…………………自己总结即可)
2.请你谈谈对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
知荣辱”这一著名论断的看法
答:这一论断是管仲以经济作为法令实行的基础的
法律思想的体现。
他从民心好利出发得出的立法原则,自然是一
切法令政策都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使法令适
应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要求。(P23第一自然
段…………………自己总结即可)
3.《管子·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
经,在明鬼神。……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
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不恭祖
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段话
反映出管仲的什么思想?
答:体现出管仲强调要“饰四维、张四维”的主张,
即整顿礼、义、廉、耻。
(P18第四自然段从“体现出管仲强调要“饰四维、
张四维”的主张,即整顿礼、义、廉、
耻”…………………)
4.《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
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逸
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危险),
我存安(安稳)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传宗接代)
之”。谈谈对管仲这段话的看法。
答:(P22第一、二自然段…………………自己总结
即可)
5.请你谈谈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左传·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
慢,慢则纠之以猛。猛残,残则施以宽。宽以
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答:这段话体现出孔子的“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的法律思想。(可以解释这段话的意
思…………………自己总结即可)
孔子强调了礼义道德的教化作用,把德与礼的
统治方法放在了第一位。然而,孔子重道德教化、
轻刑罚也只是相对的,当教化不起作用时便要诉诸
暴力。他的主张的实质是宽猛相济、德主刑辅,认
为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宽猛相济,交替使用道德教
化和暴力两手。
6.请解释下列这段话:“必也正名乎!······名不
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
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得当);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答:(P44倒数第二自然段…………………自己总
结即可)
7.《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
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
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答:(P54最后一自然段…………………自己总结即
可)
8.请解释下面这段话: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
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
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调
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
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答:这段话为荀子关于“法的起源”的观点。(P59
最后一自然段…………………自己总结即可)
9.《管子·七法》指出:“尺寸也,绳墨也,规矩
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家为
什么如此比喻法?
答:法家从法的特征这一观点来总结法这一规范。
(P95…………………自己总结即可)
10.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吕氏春秋·慎到》:
“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
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
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
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
已。”
慎到用“百人逐兔”的例子说明“定分”的重
要性。“定分”,就是确定各种职责、行为和权利、
义务的界线。慎到认为用法来分列职责,确定功罪,
实施赏罚是最恰当不过的,体现出慎到要求用法来
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的观点。
启示:法家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用法律手段巩
固私有制度的主张。
11.请解释下面这段话。《韩非子·奸劫弑臣》:“夫
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
人陈其所恶以禁其邪,论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
安而不起。┅┅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答:这段话反映出韩非继承了商鞅与李悝的重刑思
想,认为用严刑重罚来治国。实行法治的关键在于
刑赏制度,而严刑重罚可以禁止犯罪实现法的作
用。
再结合(P110最后一自然段…………………自
己总结即可)
12.请解释下面这段话。《新语·无为》:“夫道莫
大于无为,行莫大于敬谨,何以言之?昔虞舜治天
下,弹五絃(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
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周公制作
礼乐,郊(祭天地叫“郊”)天地,望(祭山川叫
“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止)法悬,而四
海之内奉供(贡)来臻(至,到),越裳之君重译
(通过多次翻译)来朝,故无为者,乃有为者也。”
答:汉初从总结秦灭亡的教训出发,主张的无为而
治、与民生息。陆贾在《新语·无为》一书中直接
向刘邦宣传无为而治的思想,为汉初黄老之治提供
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国理论。(P130第一自然段第
一行“然而,…………………”自己总结即可)
13.解释下面这段话,并说明这段话体现贾谊的什
么思想。“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
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
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新
书·大政上》)
答:体现贾谊“以秦为鉴、以民为本”的主张。(P140
倒数第二自然段,…………………自己总结即可)
14.“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
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
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不益道
理,宜令细审,毋使互文。”《贞观政要·赦令》上
述这段话体现出李世民的什么思想。
答:这段话体现出李世民“立法公平、务求宽简”
的思想。
李世民对法律发表了许多看法,形成了一种以
“宽简”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其中,他提出了“国
家法令、惟须简约”的主张。(P227第二自然
段…………………自己总结即可)
15.《白居易集·策林五十四》:“夫刑者,可以禁
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礼者,可以防人之情,不
能率人之性;道者,可以率人之性,不能禁人之恶。
循环表里,迭相为用。”这段话反映出白居易的什
么思想?
答:这段话反映出白居易“刑、礼、法迭相为用”
的思想。
(P255第二、三自然段…………………自己总
结即可)
16.《朱子大全·答郑景望》:“今徒流之法,既不
足以止穿窬(穿壁,指偷窃行为)、淫放之奸,
而其过于重者,则又有不当死而死,如强暴脏满之
类者。苟(如果)采陈之议(臣上言之主张),
一(一概)以宫剕之辟当之,则虽残其支体,而实
全其躯命,且绝其为乱之本,而使后无以(无法)
肆(纵恣,放肆)焉,岂不仰合(上合)先王之意,
而下适当世之宜(需要)哉。”你认为,这段话反
映出朱熹的什么思想?
答:体现出朱熹的严刑主张,朱熹极力主张刑罚以
严为本,而以宽济之,这一主张具体反映在其要求
恢复肉刑、限制赎刑的问题上。(P272倒数第二自
然段…………………自己总结即可)
17.《张文忠公文集·奏疏一·陈六事疏》:“振纪
纲,臣闻人主以一人之身而乎兆民之上,临制四海
之广,所以能使天下皆服从其教令,整齐而不乱者,
纪纲而已。”谈谈你对张居正这段话的看法?
答:体现出张居正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
天下。
(P302倒数第一自然段…………………自己
总结即可)
18.《明夷待访录·原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
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法》:“后之人主,……
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这些
话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思想?
答:这些话反映了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
法”批判的思想。
(P323问题一这一大部分…………………自己总
结即可)
19.《宋论》卷七:“顺之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
自然者,天也。┅┅天者,理而已矣。理者,势之
顺者而已矣。”请你对王夫之这段话谈谈自己的看
法。
答:这段话体现王夫之“趋势更新”的法律时变观
点。
(P333最后一自然段…………………自己总结
即可)
20.《魏源集·默觚下·治篇十二》:“天下其一身
欤!后元首,相股肱,诤臣喉舌。然则孰为其鼻息?
夫非庶人与!九窍百骸四肢之存亡,视乎鼻息,口
可以终日闭而鼻不可一息柅。”请你谈谈对魏源这
段话的看法。
答:体现出魏源的民主议政、广开言路的主张。
魏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主张民主议政、广开言路,显示出中国近代早期民
主思想的特。他还把国家比作一个人的整体:帝
王像是头脑(P360最后一自然段…………………自
己总结即可)
在清王朝的统治下,魏源这种民主议政、广开
言路的主张,是十分可贵的。
21.《魏源集·默觚下·治篇九》:“国家之有人材,
犹山川之有草木,蔚然羽仪,而非山麓高大深厚之
气不能生也。夫惟人君不以高危自处,而以谦卑育
物为心,人人得而亲近之,亦人人得而取给之。”
这段话反映出魏源的什么思想?
答:这段话反映出魏源的“广收人才、治法在人”
的思想。
(P361倒数第三自然段,…………………自己
总结即可)
魏源提出以能够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
去造就人才,选拔人才,并且十分强调选拔、任用
立法和执法的人才。
魏源的这种用人为贤、治法在人的主张,有利
于中小地主阶级争取政治权力,这在当时有一定的
积极意义。
22.《大清新刑律草案·第一编》:“凡刑律无正条
之行为,若许比附援引及类似之解释者,其弊有三:
第一、司法之审判官得以己意于律无正条之行为,
此附类似之条文致人于罚,是非司法官直立法官
矣。司法立法混而为一,非立宪国之所应有也。第
二、法者与民共信之物,律有明文,乃知应为与不
应为。若刑律之外参以官吏之意见,则民将无所适
从。以律无明文之事,忽援类似之罚,是何异于以
机阱杀他。第三、人心不同,亦如其面,若许审判
官得据类似之例科入以罚,则可恣意出入人罪,刑
事裁判难期统一也。”这段话反映出沈家本什么样
的法律主张?
(1)沈家本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封建法律比附援引
的弊端。
(2)沈家本认为,要做到公平执法,必须依法断
罪,反对比附。他以资产阶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
罪”的原则,严厉批判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
比附援引制度。)沈家本代表的资产阶级轻刑主义
法律思想,较之封建重刑主义法律思想,是一个历
史进步。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罪刑法定原
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功不可没。
本文发布于:2022-08-24 18:1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85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