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27

更新时间:2024-11-09 05:46:36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4日发
(作者:平安团体意外险)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27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一般

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权利公平包括含义有()(分数:2.00)

A.权利主体平等

B.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

C.代际平等

D.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3.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其中机会公平包括()(分数:

2.00)

A.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B.起点平等

C.发展平等

D.代际平等

4.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

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救济公平。救济公平包括()(分数:2.00)

A.司法救济公平

B.行政救济公平

C.社会救济公平

D.起点平等

5.美国法官休尼特曾指出:“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从正当程序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分数:2.00)

A.说明了程序的正当要有时限性

B.尽管正义永存,但是“迟到的正义”很多时候就是非正义

C.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D.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6.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以下哪些基本要素()(分数:2.00)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起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7.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

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种类是不同的,其中被法律规定或认可的,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享有法律权利

的社会主体称为权利人,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主体称为义务人。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是()

(分数:2.00)

A.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B.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

C.权利就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

D.权利是法律允许权利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义务人所保证实现的法律手段

8.法律权利是各种权利中十分重要的权利,其特征主要有()(分数:2.00)

A.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C.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9.根据法律权利的分类,法律权利可以分为: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

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下列属

于基本权利的是()(分数:2.00)

A.婚姻自南权

B.宗教信仰自由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0.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西方人权思想萌芽于古希腊哲学、罗马法及后

来的基督教及其改革运动,发展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我国古代也有人权思想的萌芽。在现代法治

国家中,人权已经发展成为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体系,并且随着经济社会法治的发展越来越

丰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的尊重。2004年我国,将“同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宪

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原则,人权保障受到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权与法律权利关系密切,表

现为()(分数:2.00)

A.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

B.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

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

C.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人权的评价标准具有统一性,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各国宪法的完善程度

11.我国宪法法律规定了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大体可分为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

义务、财产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政治权利包括()(分数:2.00)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政治表达的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民主管理权和监督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族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

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我国

的选举理论认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统一的,公民有选举权就有被选举权,两者不可分离。选举权与被

选举权的权利功能有所不同。选举权保障的是每一个公民通过平等地享有投票权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的

权利,被选举权是通过保障公民的被提名权和候选人的当选权来保障公民享有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的权利。我国选举法所规定的选举原则和制度主要包括()(分数:2.00)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C.公开投票原则、自由投票原则

D.地域代表制、职业代表制、混合选区制、多数代表制、委托投票制

13.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

权、通信自由权等具体权利。人格尊严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数:2.00)

A.姓名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和荣誉权

D.隐私权

14.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与宗教信仰活动和文化生活相关联的自由和权利的总称,主要

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活动权利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分数:2.00)

A.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D.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反对外来势力支配和干涉中国宗教的内部事务

15.根据法律权利的分类,法律权利可以分为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人身权利包括()(分数:2.00)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权

C.教育

D.人格尊严权

16.根据法律权利的分类,法律权利可以分为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财产权利包括()(分数:2.00)

A.财产所有权

B.继承权

C.劳动权

D.休息权

17.根据法律权利的分类,法律权利可以分为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分数:2.00)

A.社会保障权

B.物质帮助权

C.劳动权

D.休息权

18.有权利就有救济,或者说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在权利从纸面上的法定权利向行动中的现实权利转化的

过程中,权利救济起重要的桥梁作用。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分数:2.00)

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

D.自力救济

19.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的救济行为,下列属于自力救济的是()(分数:2.00)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民事法律规定侵权人和被侵权人就侵权行为达成的赔偿或和解协议

D.游行、示威、结社、请愿

二、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14.00)

20.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材料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15年7月1日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

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决定自今年1月

1日起施行,、决定指出,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集体宣誓的形式。单独宣誓时,宣誓

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

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决定

提出的宣誓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

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材料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的12月4日确立为国家宪法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

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

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请回答:(分数:4.00)

(1).确立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彰显了什么?其必要性有哪些?(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落实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材料1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离开德治的法治,犹如缺少滋养的人生,难免导致行为乖

张;离开法治的德治,好比缺少规划的生活,虽丰富却凌乱。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也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关

系。践行法治重在实施,执法者只有公正执法,不徇私枉法,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平正义,才能让人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们相信法律、依靠法律。这个过程中,道德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每个执法者都能铁面无私。

落实德治重在培养,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自觉遵守。这个过程

中,法律的力量举足轻重,因为道德还未能被足够敬畏。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治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

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民主;德治的魅力就在于能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促进社会

文明。材料2“法治”“德治”之论,早于先秦时期便引起思想家们的纷争,历史上亦多有论辩,20世纪

70年代末再起波澜。中央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正式提出后,“德治”“法治”及其关系又一次成

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古代“法治”“德治”都是实现“人治”的手段,服务于君主专制。现代法治精神

原生于西方,为近现代中国所接受,引发出社会剧烈的矛盾、冲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利用中国传统可资利用的有效资源,使法承载着中国人现代的伦理道德、价

值观念,施行良法之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请回答:(分数:4.00)

(1).“离开德治的法治,犹如缺少滋养的人生,难免导致行为乖张;离开法治的德治,好比缺少规划的生

活,虽丰富却凌乱。”法治和德治如何相得益彰?(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

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亚里士多德“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碍、阻止运

动的措施一样。”——马克思材料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

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

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

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

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

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

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

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

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

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

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

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众

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材料3人民日报:

网络造谣传谣不是言论自由针对“网络谣言也是言论自由的表现”这一观点,潘允康表示,首先,自由不

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自由应该是符合国情、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由,即使是在西方社会,如果有

言论、谣言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会受到制裁。因此,网络谣言并不属于自由的范围。其次,自由

应该是在既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内,享受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权利。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的社会化

以及取得公民资格的最起码条件,就是要遵守法律规范,正确处理社会关系,遵守道德底线、法治底线和

事实底线。谣言往往都是有所指向的,无论是针对人还是事件的谣言,都难免会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危

害社会公共秩序,因此,这不仅仅是违反社会道德的,也是违反法律的,不仅应该坚决抵制,而且应该受

到相应的制裁。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吴忠民认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政府应该以宽容、包容、虚心的态

度,畅通社会公众正常的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但是,社会公众在享受

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维护舆论环境,

根除网络谣言存在的土壤。夏学銮表示,网络虽然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载体和工具,但网络聊天还是要从

人们的嘴里说出去,网页留言也要靠人们在键盘上敲打进去,一言一语都是人们思想的反映。虚拟社会依

托现实社会而存在,虚拟社会的行为主体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在现实社

会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并不会因为自己存在方式的变化而改变或消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

所副研究员支振锋认为,网络谣言不仅在我国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亟待治理的问题,几乎没有哪

个国家能对网络谣言免疫。他举例说,韩国数名艺人不堪网络谣言的压力而轻生;大地震后的日本,谣言

90%来自网络。支振锋表示,“言论自由”不应该是网络谣言得以豁免的保护伞。从国际上来看,韩国和

日本纷纷表示要出台相关法律来治理网络谣言,英国也试图以隐私等相关法律来揭开匿名这一“互联网斗

篷”,美国则宣布“数字世界将不再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的疆域”。请回答:(分数:6.00)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1).“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什么是法律权威?法律有无权威,主要取决于

哪些基本要素?(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材料3中“社会公众在享受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

义务”?(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本文发布于:2022-08-24 17:41: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84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权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