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信用原则是依法治国
诚实信用原则是依法治国
诚实信用原则是依法治国
诚实信用原则是依法治国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同时也是我们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基
本行为准则。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如何进一步加强诚实信用立法,强化诚
实信用原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法治地位
在历史上,诚实信用这一道德规则,曾长期以商业习惯的形式存在,作为成文法的补充而
对社会关系起着某种调整作用。然而在现代各国都十分重视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制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诚信原则本身就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具有道德内涵的法律规范。诚实信用的观念是一种伦理道德
观念,而诚信原则正是对这种伦理道德观念的法律化。历史上大陆法系的民事立法并未机械
地采纳概念法学的观点,而是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以伦理道德观念为内涵的诚
信原则,正是受到了17世纪至18世纪关于法律应当反映道德要求的自然法思想的影响。这
表明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正是法律规范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这也并非说诚信原则仅仅是一
项道德规范。因为诚信原则将道德规范确认为法律原则.后,虽不失去伦理道德的内涵,但
在其规范属性上却已成为法律上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法律上,诚信原则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效
力的规范,任何人都不得以其协议或其他方式加以排除和规避。
(二)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以社会活动主体心理状态要求为内容的法律规范。诚信原则
要求社会活动主体主观上必须具有诚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况,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中,
不仅应当忠于事实真相,不得欺骗他人,损人利己,而且应当依照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和履
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因此,诚信原则的种种表现,莫不与
对当事人内心状态的要求有关。正是由于诚信原则坚持要求社会活动主体在主观上必须以诚
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态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从而为社会活动主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提
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与标准。
(三)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旨在谋求社会各方利益平衡的法律规范。诚信原则主要通过
对当事人提出诚实、守信、善意的内心状态要求,以此实现当事人之间外部利益关系上的平
衡。诚信原则要求人们在市场经济和社会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
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概括了诚信原则在平衡利益方面的重要功
能。确立诚信原则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上述三方利益平衡的要求,以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发
展。社会活动主体以诚实、守信、善意的态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法者根据诚信原则进
行创造性的司法活动都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四)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概括的、抽象的,并具有某种弹性或不确定性的法律规范。
诚信原则的作用不限于指导当事人正确进行民事活动,它在完善立法机制、承认司法活动能
动性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立法者考虑到法律不能包容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不得不以“不
确定规定”或“弹性规定”的方式把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交给了执法者。它标志着立法方式从
追求法律的确定性而牺牲个别正义到容忍法律的灵活性而追求个别正义的转变。正是基于上
述的弹性、不确定性的特质,诚信原则才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在制
订《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过程中,一些国家曾反对将诚信原则纳入公约,认为
该原则带有不确定性。但是,多数国家持肯定态度,认为在现代法律中对某些条款作出带有
不确定性的规定是必要的。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条款通过司法的发展,是完全可以逐步得到
明确的。
(五)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具有解释或补充法律或合同及其他法律行为的功能的法律规
范,因而该原则也常常被称为“解释法”或“补充法”。这主要是由于诚信原则的确定,本身就
是以维护社会活动主体合法的预期利益为出发点的。在实践中,一方面,由于立法者在制定
法律规范时要预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因此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
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另一方面,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或实施其他法律行为时所使用的文字词句
也不可能要求其真实意思都表达的十分清楚和明确无误。在上述情况下,都不可避免地要求
执法者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和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在适用法律方面,诚信原则要
求执法者能够依据诚信、公平的观念正确解释法律、适用法律,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同时
也要求执法者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考虑各种因素(如合同的性质和目的,合同签订地的习
惯等)以探求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并正确地解释合同及其他法律行为,从而判明是非,确
定责任。
综上所述,诚信原则不仅是守法的原则和基础,而且也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原则和基础。
鉴于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要求立法者、执法者、守法者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诚
信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严格依照诚信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将为贯彻依法治国的基
本方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演变
学说上通常认为诚信原则起源于罗马法,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
罗马奴隶制帝国曾以文明昌盛著称于世,而罗马法也以“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
式”颇享盛名。恩格斯曾经指出:“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
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169页……
在罗马法中,诚信原则被称为“善意”原则,这与古罗马法学家视“法”为“善和公正的艺术”是
一脉相承的。在罗马法学的宝库中,不仅在债法领域中确立了善意履行的规则,而且在物权
法领域中确立了善意取得的规则,并由此派生出“一般恶意抗辩”、“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
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
罗马法的上述规定对后世的立法,特别是民商事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后世各国的民商事
立法都先后确认了诚实信用原则,然而,这一原则真正作为民商事立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
原则得以确立,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逐渐
拓宽,其在民商事立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从法律演化的角度来看,诚信原则在法
律中得以吸收并逐步得到普遍运用,正是法律不断发展并得以完善的重要标志。
再次,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从国内法域到国际法域的扩展。例如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
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条就已规定了“在解释《公约》时,应考虑到-促进国际贸易上遵守诚
实信用的需要”。对这一规定,考虑到《公约》的具体规范无不体现了对诚实信用的追求,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公约》所基于之一般原则的地位不难确认,但《公约》最终只将诚实信
用原则明确定位为解释原则的做法,实际上也反映了两种不同观点的存在。1994年《国际
商事合同通则》才使诚信原则作为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地位得到了明确的肯定。在《国
际商事合同通则》中,诚信原则被上升到了一个强制性规定的高度,不仅不得依当事人选择
排除运用,而且也不得以不同法系国家的国内标准来理解,即“必须按国际贸易的特殊情况
去理解”,从而使诚信这一道德标准作为法律标准的地位亦得以确定。
三、我国诚实信用立法的趋向
回顾我国近20年来的民商事立法的过程,我国有关诚实信用立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一)我国在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体现了我国诚实信用立法的高度。我国关于诚
信原则的立法最早明确于1986年《民法通则》第4条的规定,即“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
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我国《民法通则》适应了现代民法的发展潮流,从基
本法的角度确认了诚信原则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规范民事活动,弘扬道德观念,维
护交易秩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民法通则》仅仅将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基本
原则对待,并没有将诚信原则作为具体的规则加以规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合同法》对合同欺诈行为的效力问题上对我国《民法通则》的
有关规定作了重要的修正,这不仅顺应了现代民法的发展潮流,而且强化了诚实信用原则的
法律功能和作用。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将欺诈行为列为无效民事行为之一,其后果导
致了欺诈行为自始并绝对地不发生履行效力。我国《合同法》第54条则将欺诈行为规定为
一种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这一新的立法对欺诈行为采取了具有相对性否定的立场,
不仅较为充分地尊重了受害人的意志,而且更有效地维护了受害人的利益。
本文发布于:2022-08-22 00:1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843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