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破产法上的免责制度
摘要:破产法上的免责是指破产程序终结后,对符合免责条件的诚实债务人未能依
破产程序清偿的债务,依法予以免除。免责制度多为现代各国所采用。我国破产法草案中
有关免责条款有值得探究的地方,如规定的免责条件过于严格;有些规定与民法上的债权
相矛盾,应引起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的关注。
关键字:破产债务清偿免责制度
一、免责制度的价值理念
免责是指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对于符合法定免责条件的诚实的债务人未能依破产程序
清偿的债务,在法定范围内予以免除继续清偿的责任的制度。
应该说,破产免责制度是在破产法发展到后来才出现的,因为人们注意到,不给债务
人免责的机会,使债务人不能从破产程序中得到优惠,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债务人没有主
动申请破产的原动力,如果不能及时申请破产,致使财产状况更加恶化,最终给债权人造
成损失。另外,债务人也不能积极地配合破产程序的进行。但如果给债务人以免责的优惠,
虽然可以避免这种弊端,但又会对债权人的权利造成损害。如何平衡这两种价值的冲突,
各国在立法政策上的不同选择,形成了免责主义与不免责主义。目前,采取不免责主义的
国家已十分罕见,德国破产法从1877年到1999年1月1日的漫长历史中,一直采取非
免责主义,直到1999年1月1日生效的新破产法才最终承认了免责制度。现代各国普遍
的作法是:给予免责优惠,同时规定一定的条件。
但是,应当看到,即使是采取免责主义的国家中,对于免责制度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理
念:一是以公平清偿债权人的债权为唯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确实诚实地帮助债
权人实现这一目标的债务人,作为一种奖赏而给予免责。这种作法实际上是把对债务人的
免责看作是债权人利益的附属。免责制度起源于英国,这种作法和理念就来源于此。至今,
英国的破产制度还存在这一痕迹。二是将对债务人的免责作为破产程序的目标之一,其目
的在于使债务人获得再生⑴(P.300)。德国破产法虽然长期否定免责制度,但新的破产
法即将对债务人的免责作为破产法的目标之一。为此,德国新破产法第1条明确规定:
破产程序的目的在于通过清理债务人的财产、分配财产收益,或者在破产方案的场合,通
过为维持公司而特别作出变通规定,对债务人的债权人实现清偿。诚实的债务人因此而免
责。德国学者在解释这一条的含义时说,破产程序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满足债务人
的债权人,第二个目标是免除诚实债务人的剩余债务,甚至明确强调这一点作为程序的目
标。这在美国早已存在,破产程序不再是首先为了满足债权人的程序,而是为了免除债务
人的剩余债务。①
笔者认为,破产程序不仅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也应保护债务人的利益,故不应当
把对债务人的免责为满足债权人利益的附属。确立这一理念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而且对
具体的实体法制度也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如果将对债务人的免责作为满足债权人利
益的附属,则对债务人的免责条件将十分苛刻,如英国破产法的免责制度就是如此。而将
免责作为破产程序的基本目标时,免责的条件将相对宽松。
另外,有人对免责制度的合宪性提出疑问。因为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是宪法赋予公民的
权利,那么通过裁判而变更债权人的权利是否合乎宪法?日本判例以下列理由说明其合宪
性:免责的目的是中止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追究,从而使债务人获得再生。而且,对于不诚
实的债务人,规定了免责事由,或者把一定的债权作为非免责的事由,或者把一定的债权
作为非免责的债权等,对于其范围作出合理的限制。所以,宪法中也认可出于公共福利的
目的,可以对私人财产权作必要而合理的限制。所以,通过对债权人权利的限制而使债务
人获得再生,与公共福利的目的相一致⑴(P.300)
笔者在此想特别强调,各国的免责制度均是针对自然人而言,并非为法人规定。如德
国新破产法第286条规定:债务人为自然人时,依第287条的规定对破产程序中未能清
偿的债务免除向破产债权人负责。美国破产法典第727条(a)(1)规定,当债务人非
为自然人时,不适用免责。故虽然我国现行破产法第38条规定:“破产程序终结后,未
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但决不能将之解释为我国破产法上有所谓免责制度的规定,
因为我国现行破产只适用于法人,这条规定也实为多余。
本文发布于:2022-08-15 13:2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52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