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笔试法理学

更新时间:2024-11-07 06:34:35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5日发
(作者:婚姻纠纷)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篇 法律部分

第一章  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本体

一、法的概念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

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要素

(一)法律规则

1.概念

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

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规范。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2)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并不是完全对应关系。

(二)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指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原理或者价

134

第二篇法律部分

值准则的一种法律规范。

三、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

四、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范围是指法对什么对象、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有效。明确法的效力范

围,是法的遵守和适用的前提。

(一)对人的效力

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各国采用的法则包括:

1.属人主义。

2.属地主义。

3.保护主义。

4.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二)空间效力

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

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

底土和领空。

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于本国驻外使领馆、在外船舶

及航空器。

(三)时间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

为有无溯及力。法的时间效力包括:

1.法的生效时间。

2.法终止生效的时间。

3.法的溯及力。

135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当代中国的法律体

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法律关系.法律行为

(一)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

务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

2.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

体包括:物、人身、智力成果、行为结果。

3.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

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法律上的义务,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

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与权利相对应。

(二)法律行为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

情况或现象,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以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

件和法律行为。

136

第二篇法律部分

七、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

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

责任、违宪责任。

强化练习

1.(多选)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2.(多选)下列属于法律事实中法律事件的有()。

A.签订合同B.社会革命

C.人的死亡D.自然灾害

3.(单选)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不同的社会关系

B.法律调整方法

C.法律数量的多少

D.法律的制定机关

4.(单选)关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5.(单选)在法律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A.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

137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B.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

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

6.(多选)法律责任可以进行不同分类,但总体上包括()。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D.违宪责任

第二节法的运行

一、立法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行政法规:国务院。

3.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4.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5.地方政府规章: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6.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

二、法的实施

(一)执法

执法,又称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

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二)司法

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

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三)守法

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

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所有人都是守法的主体,所有组织都有义务守法。

138

第二篇法律部分

三、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

(一)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指的是法律人在从一定的前提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推

论规则。

(二)法律解释

1.立法解释:主要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2.司法解释: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解释,是指最高司法机关有权对司法机关在法

律适用过程中的具体法律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

3.行政解释:主要是指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针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

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进行解释。

强化练习

1.(单选)根据《立法法》第七条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单选)下列选项与制定机构对应正确的是()。

A.法律——国务院

B.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

C.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政府规章——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

3.(单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

4.(单选)某局会计李某给检察机关写举报信,反映局长范某违法挪用大笔公款

的行为,李某这一行为属于()。

A.法的执行B.法的遵守

139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C.法的适用D.法的解释

5.(单选)下列属于司法活动的是()。

A.甲在公交上看到小偷正在扒窃立即报警

B.警察乙看见同事丙与众发生口角上前进行劝解

C.检察院认为案件存疑提起抗诉

D.市场监督管理局给丁颁发营业执照

第三节法与社会

一、法与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服务于经济基础。

二、法与政治

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法在多大程度上离不开政治,政治便在多大程度上离

不开法。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

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

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四、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

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3.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140

第二篇法律部分

强化练习

1.(单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D.公平正义

2.(多选)下列关于法与其他社会现象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法

B.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法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政治,政治便在多大程度离不

开法

C.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3.(单选)在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规范。下列关

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B.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为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4.(多选)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党的领导意味着党可以越过法律和宪法的规定管理国家

B.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C.依法治国意味着人的因素并不重要

D.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第四节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坚持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

141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

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强化练习

1.(单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D.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多选)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142

第二篇法律部分

E.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单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解释,不正确的

是()。

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

久安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提供

保障

143


本文发布于:2022-08-15 11:1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50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