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委立案、留置、移送司法程
序指引
LT
监察委立案、留置、移送司法程序指引
转自:悄悄法律人
监察体制改革全国全面试点已铺开,各地都陆续转隶成立监
察委。监察委成立后,对监察对象的职务犯罪问题如何立案、
留置、移送司法都一团雾水。今天雷剑自行研究一套指引供
各地参考。一、立案1、立案条件。经过初查,已掌握被调
查人部分涉嫌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事实和证据,需要追
求政务责任或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调查。2、立案程序。(1)
调查部门制作《立案调查请示报告》报监察委主任批准并提
请监察委委务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如果监察对象是同级党委
管理的对象,应向同级党委请示(一般应书面请示报告)。(2)
决定立案后,开具《立案决定书》,并向被调查人宣布并制
作笔录,通知被调查人所在的单位。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
或决定任免的人员,应向人大常委会通报。(3)报上级监察
委备案。二、留置1、留置条件。《国家监察法》(草案)有
相应的规定,可参照,在此不予展开。由于留置需要上级监
察委审批,因此在报批材料中,已经有证据基本上能证实犯
罪事实(如果单证,审批可能通不过)。2、留置程序。(1)
审批程序。需采取留置措施的,制作《留置措施采取审批表》
和相关证据材料报本级监察委委务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然后
报上一级监察委批准(无须开委务集体会议,可以相关分管
领导审批)。如果被调查人是本级党委管理对象的,应向本
级党委主要领导报告(可口头)。(2)留置决定作出后,开
具“留置令”向被调查人宣布,并及时将被调查人送至留置场
所留置(这里是否及时送至,应启动监督程序进行上下级监
督,像以往公安机关部分案件,往往出现刑拘后不及时送至
看守所的情况,导致在非办案点非法讯问出现刑讯逼供等现
象),从进入留置场所开始应对被调查人进行实时监控录像。
除提取证据、外出就医等经批准外,不得将被调查人带离留
置场所非监控外区域。(3)一般在24小时内通知被调查人
家属及所在单位。如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应及时向
所在的人大机关和政协机关通报。并在24小时内对调查人
进行讯问形成笔录。(4)留置期间应保证被调查人基本权利,
主要是要保证一天六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休息(饮食时间另
外),另外应该内部规定不能夜审,可设置不能超过当天夜
晚23点、24点。还应有医护条件定期对被调查进行身体健
康指数检测是否适合继续留置。(5)严禁先留置后审批,对
非法留置应一律查处,尤其是上级监察委要把好关。(6)留
置解除。调查部门提出解除留置措施的意见报监察委主任审
批,出具《解除留置措施通知书》办理出留置场所手续,交
接时应有被调查人单位相关人员、亲属在场。如果是因为案
件移送检察机关,被检察机关作出逮捕或者取保候审等刑事
强制措施的情况,留置措施则自动解除。三、移送司法1、
第二章监察机关及其职责
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是最高国家监察机关。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
立监察委员会。
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
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由主任、
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举,副主任、委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
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中华
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
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员由监察委员会主任提
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
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
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
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第十一条监察机关依照法律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一)
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
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对涉嫌贪污
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
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三)
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
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
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
单位提出监察建议。
第十二条各级监察委员会可以向本级中国共产党的机关、
国家机关、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
单位以及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国有企业等派驻或者派出监察
机构、监察专员。监察机构、监察专员对派驻或者派出它的
监察机关负责。
第十三条派驻或者派出的监察机构、监察专员根据授权,
按照管理权限依法对有关单位和行政区域的公职人员进行
监督,提出监察建议;依法对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处置。
第十四条国家实行监察官制度,依法确定监察官等级设置、
任免、考评和晋升等制度。
第三章监察范围和管辖
第十五条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
(一)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
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机关和各
级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
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三)国
有企业管理人员;(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
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五)基层众性自治组织中
从事集体事务管理的人员;(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第十六条各级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管辖本辖区内本法第
十五条规定的人员所涉监察事项。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办理下
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必要时也可以办理所
辖各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监察机关之间对监
察事项的管辖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监察机关确定。
第十七条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将其所管辖的监察事项指定下
级监察机关管辖,也可以将下级监察机关有管辖权的监察事
项指定给其他监察机关管辖。监察机关认为所管辖的监察事
项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监察机关管辖的,可以请求移送
上级监察机关管辖。
第四章监察权限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行使监督、调查职权,有权依法向有关
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
当如实提供证据。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督、调查过程
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应当保密。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
第十九条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公职人员,监察机关按照
管理权限,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或
者要求说明情况。
第二十条对涉嫌职务违法的被调查人,监察机关可以要求
其就涉嫌违法行为作出陈述,必要时向被调查人出具书面通
知。对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监
察机关可以进行讯问,要求其如实供述涉嫌犯罪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在调查过程中,监察机关可以询问证人等人员。
第二十二条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
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
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一)
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二)可能逃跑、自杀的;(三)可能串
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四)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
行为的。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
察机关可以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留置措施。留置场所的设置和
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
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
冻结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
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冻结的财产经查明与案
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内解除冻结,予以退还。
第二十四条监察机关可以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以及
可能隐藏被调查人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
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在搜查时,应当出具搜查证件,
并有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等见证人在场。搜查女性的身体,
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监察机关进行搜查时,可以根据工
作需要提请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第二十五条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调取、查封、扣
押用以证明被调查人涉嫌违法犯罪的财物、文件和电子数据
等信息。采取调取、查封、扣押措施,应当收集原物原件,
会同持有人或者保管人、见证人,当面逐一拍照、登记、编
号,开列清单,由在场人员当场核对、签名,并将清单副本
交财物、文件的持有人或者保管人。对调取、查封、扣押的
财物、文件,监察机关应当设立专用账户、专门场所,确定
专门人员妥善保管,严格履行交接、调取手续定期对账核实,
不得毁损或者用于其他目的。对价值不明物品应当及时鉴
定,专门封存保管。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经查明与案件
无关的,应当在三日内解除查封、扣押,予以退还。
第二十六条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直接或者指派、
聘请具有专门知识、资格的人员在调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
验、检查。勘验、检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参加勘验、
检查的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七条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案件中的专门性
问题,可以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鉴定人进
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
第二十八条监察机关调查涉嫌重大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
根据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
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批准决定应当明确采取技术调查
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有效;对
于复杂、疑难案件,期限届满仍有必要继续采取技术调查措
施的,经过批准,有效期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对于不需要继续采取技术调查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
第二十九条依法应当留置的被调查人如果在逃,监察机关
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通缉,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追
捕归案。通缉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
上级监察机关决定。
第三十条监察机关为防止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逃匿,
经省级以上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对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采取
限制出境措施,由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对于不需要继续采取
限制出境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
第三十一条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自
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
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退赃、减少损失,具有
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监察机
关经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
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第三十二条职务违法犯罪的涉案人员揭发有关被调查人职
务违法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
调查其他案件的,监察机关经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
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第三十三条监察机关依照本法规定收集的物证、书证、证
人证言、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
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监察机关在收集、
固定、审查、运用证据时,应当与刑事审判关于证据的要求
和标准相一致。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不得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审计机关
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
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
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被调查人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
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一般应当由监察机关
为主调查,其他机关予以协助。
第五章监察程序
第三十五条监察机关对于报案或者举报,应当接受并按照
有关规定处理。对于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
关处理。
第三十六条监察机关应当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建立问
题线索处置、调查、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
机制。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调查、处置工作全过程的监督管
理,设立相应的工作部门履行线索管理、监督检查、督促办
理、统计分析等管理协调职能。
第三十七条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问题线索,应当按照有
关规定提出处置意见,履行审批手续,进行分类办理。线索
处置情况应当定期汇总、通报,定期检查、抽查。
第三十八条需要采取初步核实方式处置问题线索的,监察
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审批程序,成立核查组。初步核实工作结
束后,核查组应当撰写初核情况报告,提出处理建议。承办
部门应当提出分类处理意见。初核情况报告和分类处理意见
报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批。
第三十九条经过初步核实,对涉嫌职务违法犯罪,需要追
究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
案手续。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批准立案后,应当主持召
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方案,决定需要采取的调查措施。
立案调查决定应当向被调查人宣布,并通报相关组织。涉嫌
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应当通知被调查人家属,并
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四十条监察机关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进行
调查,收集被调查人有无违法犯罪以及情节轻重的证据,查
明违法犯罪事实,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严禁
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严禁侮辱、
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被调查人。
第四十一条调查人员采取讯问、询问、留置、搜查、调取、
查封、扣押、勘验、检查等调查措施,均应当依照规定出示
证件,出具书面通知,由二人以上进行,形成笔录、报告等
书面材料,并由相关人员签名、盖章。调查人员进行讯问以
及搜查、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应当对全过程进行录
音录像,留存备查。
第四十二条调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调查方案,不得随意扩
大调查范围、变更调查对象和事项。对调查过程中的重要事
项,应当集体研究后按程序请示报告。
第四十三条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
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
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
施,应当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备案。留置时间不得
超过三个月。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
超过三个月。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延长留置
时间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监察机关发现采取留置措
施不当的,应当及时解除。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可以根
据工作需要提请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协
助。
第四十四条采取留置措施后,除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
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有碍调查情形的,应当在二十四小
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监察机关应当保
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和安全,提供医疗服务。讯问被
留置人员应当合理安排讯问时间和时长,讯问笔录由被讯问
人阅看后签名。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
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期限应当折抵刑期。
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
第四十五条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如下
处置:(一)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
管理权限,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
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二)对违法的公职人
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
除等政务处分决定。(三)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按照管理权限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或
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四)对被调查
人涉嫌职务犯罪,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
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
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被调查
人采取强制措施。(五)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
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监察机关经过调查,对没
有证据证明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撤销案件。
第四十六条监察机关经调查,对违法取得的财物,依法予
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涉嫌犯罪取得的财物,应当
在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时随案移送。
第四十七条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
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应当作出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需要补充核
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
查。人民检察院对于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情形的,
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监察机
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
第四十八条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
罪案件过程中,被调查人逃匿或者死亡,有必要继续调查的,
经省级以上监察机关批准,应当继续调查并作出结论。被调
查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的,由监察机
关提请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
所得的申请。
第四十九条监察对象对监察机关涉及本人的处理决定不服
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对复审决定仍不
服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复审、复核期间,
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复核受理机关审查认定处理决定
有错误的,原处理机关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六章反腐败国际合作
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组织反腐败国际条约
实施工作,统筹协调与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开展的反
腐败国际交流、合作。
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组织协调有关方面
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在反腐败执法、引渡、司
法协助、被判刑人的移管、资产追回和信息交流等领域合作。
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反腐败国际
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相关工
作:(一)对于重大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被
调查人逃匿到国(境)外,掌握证据比较确凿的,通过开展境
外追逃工作,追捕归案;(二)提请赃款赃物所在国查询、冻
结、扣押、没收、追缴、返还涉案资产;(三)查询、监控涉
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进出国(境)和跨境资
金流动情况,在调查案件过程中设置防逃程序。
第七章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第五十三条监察机关应当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
级监察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根据需要可以组织执法检查。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依照法律规
定的程序就监察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
第五十四条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公开监察工作信息,接受民
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第五十五条监察机关通过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等方
式,加强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和遵守法律情况的监督,建设
忠诚、干净、担当的监察队伍。
第五十六条监察人员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
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保守秘密;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熟悉监察业务,具备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和调查取证等能
力,自觉接受监督。
第五十七条对于监察人员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
的,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应当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应当
登记备案。发现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未经批准接触被调
查人、涉案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或者存在交往情形的,知
情人应当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应当登记备案。
第五十八条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回避,监察对象、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
回避:(一)是监察对象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二)担任过本
案的证人的;(三)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办理的监察事项有
利害关系的;(四)有可能影响监察事项公正处理的其他情形
的。
第五十九条监察机关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应当遵守脱密
期管理规定,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露相关秘密。监察
人员辞职、退休三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
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第六十条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被调
查人及其近亲属有权向该机关申诉:(一)留置法定期限届满,
不予以解除的;(二)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无关的财物的;
(三)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而不解除的;(四)贪污、
挪用、私分、调换以及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
物的;(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侵害被调查人合法权益的行
为。受理申诉的监察机关应当及时处理。申诉人对处理不服
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查,上一级监察机关应当
及时处理,情况属实的,予以纠正。
第六十一条对调查工作结束后发现立案依据不充分或者失
实,案件处置出现重大失误,监察人员严重违法的,追究负
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有关单位拒不执行监察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
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主管部门、上级
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
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第六十三条有关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
依法给予处理:(一)不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拒绝、阻碍调
查措施实施等拒不配合监察机关调查的;(二)提供虚假情况,
掩盖事实真相的;(三)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四)
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的;(五)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
为,情节严重的。
第六十四条监察对象对控告人、检举人、证人或者监察人
员进行报复陷害的;控告人、检举人、证人捏造事实诬告陷
害监察对象的,依法予以处理。
第六十五条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
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一)未
经批准、授权处置问题线索,发现重大案情隐瞒不报,或者
私自留存、处理涉案材料的;(二)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
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三)违法窃取、泄露调查工
作信息,或者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举报人信息
的;(四)对被调查人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
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五)违反规定处置查封、扣押、冻结
财物的;(六)违反规定发生办案安全事故,或者发生安全事
故后隐瞒不报、报告失实、处置不当的;(七)违反规定采取
留置措施的;(八)违反规定限制他人出境,或者不按规定解
除出境限制的;(九)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
为的。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六十七条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给予国家赔
偿。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八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监察工作,由中央军事委
员会根据本法制定具体规定。
第六十九条本法自年月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监察法》同时废止。
本文发布于:2022-08-14 23:0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4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