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的目的主要是()。
A.加强社会治安管理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C.推行国家专卖制度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A.《常法》B.竹刑C.《法经》D.《茆门法》
3.“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A.战国B.春秋C.秦朝D.汉朝
4.将“八议”入律的是()。
A.《晋律》B.《新律》C.《北魏律》D.《北齐律》
5.《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A.《网法》B.《盗法》C.《杂法》D.《具法》
6.下列属于秦朝的法律形式是()。
A.廷行事B.格C.科D.比
7.录囚制度始于()。
A.战国B.汉C.晋D.唐
8.“八议”正式入律是()。
A.曹魏律B.晋律C.北齐律D.贞观律
9.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北魏律
10.下列选项所列的情犯罪中,属于汉朝官吏渎职犯罪的是()。
A.酎金罪B.阿党附益罪C.出界罪D.见知故纵罪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铸刑书B.竹刑C.法经D.秦律
12.在中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最早确立法典12篇结构的是()。
A.《开皇律》B.《永徽律》C.《北魏律》D.《北齐律》
13.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A.大理B.大司寇C.廷尉D.大理寺卿
14.汉朝把起诉称为()。
A.“告劫”B.“告诉”C.“告发”D.“告白”
15.中国古代把具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A.秦律B.汉律C.曹魏新律D.北齐律
16.下列法律中不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是()。
A.《九章律》B.《傍章律》C.《金布律》D.《朝律》
17.“亲亲相隐”原则是()在法律上确定下来的。
A.春秋时期B.汉朝C.唐朝D.明朝
18.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
19.在中央司法机关设律博士始于()。
A.曹魏B.北魏C.南陈D.西晋
20.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A.家罪B.公罪C.公室告D.非公室告
21.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新律》B.《大律》C.《北魏律》D.《晋律》
22.在秦朝,下列不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事主体是()。
A.贵族官僚B.商人C.士伍D.有爵位者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帝直诉,建立了()。
A.登闻鼓制度B.拦车马制度C.嘉石制度D.匦函制度
24.汉《九章律》增加的三篇是()。
A.杂、兴、厩B.户、兴、厩C.户、兴、囚D.户、兴、讼
25.将廷尉改为大理寺是在()。
A.秦代B.晋代C.北齐D.北宋
26.秦朝法律的最高立法权属于()。
A.皇帝B.御史大夫C.廷尉D.丞相
27.将《新律》中的刑名分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北齐律》B.《泰始律》C.《陈律》D.《大律》
28.汉朝的行政中枢机构在设置上实行()。
A.御史大夫B.太尉C.三公九卿制D.决事比
29.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北魏律》B.《开皇律》C.《唐律疏议》D.《北齐律》
30.商鞅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除奖励从事农业生产者外,还规定从事工商业及懈怠而致贫穷者()。
A.“倍其赋”B.“举以为收孥”C.“腰斩”D.“收爵禄”
二、多项选择题
1.汉代起诉方面的法律规定有()。
A.严禁越诉B.有告诉和举劾两种起诉形式
C.严禁诬告D.武帝后限制卑幼的诉权
2.秦朝民间相告分为()。
A.自诉B.公室告C.官告D.非公室告
3.汉律规定,不准以违禁物品与匈奴互市,主要是不准内地商贾以下列哪几种物品与匈奴贸易,违
者治罪?()
A.兵器B.铁C.马匹D.铜钱
4.汉律中有关于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其中无条件作免罪处置的情况有()。
A.子匿父母B.孙匿祖父母C.父母匿子D.夫匿妻
5.“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
A.《晋律》B.《北魏律》C.《陈律》D.《曹魏律》
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B.法律答问C.令D.比
7.属于秦汉时期的耻辱刑有()。
A.髡刑B.耐刑C.完刑D.宫刑
8.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儒家化表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权朝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体现在刑罚执行和审判上,也体现在刑法适用原则上
B.春秋决狱作为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是汉朝独有的审判方式
C.法律儒家化与西晋的引礼入律、礼律融合相辅相成
D.亲亲相隐属于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9.为《晋律》作注的是()。
A.张斐B.陈C.贾充D.杜预
三、判断题
1.《大统式》与《麟趾格》是西晋时的法典。()
2.在汉朝,皇帝交办的刑事案件,称为“诏狱”。()
3.“八议”制度的正式确立始于《北齐律》。()
4.“官当”制自北魏确立后,一直用到清末。()
5.决事比是汉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
6.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和《约法三章》。()
7.《法经》中的《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无后来的名例律。()
8.汉律仍以“七出”、“三不去”为弃妻的基本原则。()
9.“廷行事”是秦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
10.汉朝以律、令、格、式为基本法律形式。()
11.自唐律开始,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
四、填空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特权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五、简答题
1.简述秦代的审判制度。
2.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3.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主要表现。
六、分析题
1.(1)“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鞠系者,颂系之。”(汉景帝时法令)
(2)“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汉宣帝时法令)
(3)“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女从坐,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东汉光武帝时诏令)
(4)“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平帝时法令)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加强社会治安的典型法律为通行饮食法、重首匿科等;推行国家专卖制度的典型立法为盐铁酒专卖
法;推行重农重抑商的典型法律为告缗令。汉朝没有关于加强对外贸易的专门立法,各类对外贸易立法都
是通过临时法令来颁行的。
2.[答案]C
[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在总结
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
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是
中国法制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解析]《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盗法》。
6.[答案]A
[解析]廷行事属于秦朝的法律形式。格、科、比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法律形式。
7.[答案]B
[解析]录囚制度始于汉代,是指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的案件进行
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疏理滞狱的制度。
8.[答案]A
[解析]“八议”正式入律是在曹魏律中。自曹魏律之后,“八议”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
9.[答案]A
[解析]北齐律最早规定了危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进行严厉打击,称为“重罪十条”。成为隋
《开皇律》规定的“十恶”的基础。
10.[答案]D
[解析]汉朝官吏渎职的犯罪包括不直罪、见知故纵罪和纵囚罪。阿党附益罪、酎金罪和出界罪属于危害中
央集权的犯罪。
11.[答案]D
[解析]律作为封建法典的指称始于商鞅变法,因而秦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的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
典。
12.[答案]D
[解析]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
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最早确立了12篇的结构。
13.[答案]C
[解析]大理、大司寇分别是夏、商周中央司法官的称谓,大理寺卿则是自北齐建立大理寺后中央司法官的
称谓,隋唐时沿用之。
14.[答案]A
[解析]汉朝起诉形式分两种:当事人或其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前者相当于今日
的“自诉”,后者相当于今日的“公诉”。
15.[答案]C
[解析]《秦律》六篇体例沿自《法经》六篇,具律居末。汉律的《九章律》是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直
接增加三篇,具律居中。《北齐律》体例十二篇,《名例篇》居首,成为对唐律产生重要影响的隋《开皇律》
的体例渊源。
16.[答案]C
[解析]汉律六十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朝律》和《越宫律》。而没有《金布律》。
17.[答案]B
[解析]“亲亲相隐”原则即“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是在汉宣帝时明确规定下来的,为后代继承。
18.[答案]C
[解析]《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19.[答案]A
20.[答案]C
[解析]秦朝把杀伤、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
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
府不予受理,子女坚持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
21.[答案]D
22.[答案]B
[解析]秦朝,贵族官僚以及有爵位者、士伍等,都是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事主体。商人、赘婿、继父等,
则因种种原因,社会地位低于士伍与百姓,成为受限制的民事权利主体。
23.[答案]A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在起诉制度上已有所变化,主要是上诉直诉制度的改进。西晋时期在朝堂外
悬设“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情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甚至皇帝。
24.[答案]B
[解析]汉《九章律》是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户、兴、厩三篇形成的。
25.[答案]C
[解析]南北朝时期司法机关的变革中,是北齐正式改廷尉为大理寺,增强其司法审判职能。
26.[答案]A
[解析]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强调“法令出一”,立法权掌握于君主之手;强调法律统一,“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编”,维护君主的最高立法权。
27.[答案]B
[解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晋律》对汉魏法律进行改革,形成20
篇602条的格局,精简了法律条文。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律总则的内容。
28.[答案]C
[解析]本题中,汉朝在行政中枢机构的设置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29.[答案]D
[解析]《北齐律》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对
于《北魏律》和《唐律疏议》,后世没有专门的评价。
30.[答案]B
[解析]在奖励耕织方面,商鞅颁布了“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二贫者,举以为收
孥”的法令,规定对悉心耕织,多打粮食、多织布者,免除其劳役或奴隶身份;对于那些追求末利、投机
经商以及怠于农事而致贫困的人,则要将其妻子儿女一起没收为官奴婢。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汉代起诉方面严禁越诉,违者有罚;起诉形式有告诉和举劾两种;严禁诬告,诬告反坐;武帝后法
律开始儒家化,限制卑幼的诉权。
2.[答案]B、D
3.[答案]A、B、C、D
[解析]汉律规定,不准以违禁物品与匈奴互市,主要是不准内地商贾以铁、兵器、马匹、铜钱与匈奴贸易,
违者治罪。因为铁是制造兵器的材料,其他各种也属战略物资。汉律也把匈奴的某些物品列为“禁物”,
不准购买,违者同样治罪。
4.[答案]A、B
5.[答案]B、C
[解析]“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在司法领域中的体现,最早实施这一制度的法律有《北魏律》和《陈律》。
6.[答案]A、B、C
[解析]秦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答问、封珍式和廷行事。比是汉代的法律形式之一。
7.[答案]A、B、C
[解析]秦汉时期的耻辱刑包括髡刑、耐刑和完刑。宫刑属于肉刑体系,不是耻辱刑。
8.[答案]A、C,D
[解析]B项错在:春秋决狱始于汉朝,沿用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因此并非汉朝独有。
9.[答案]A、D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解析]在汉朝,皇帝交办的刑事案件,就称为“诏狱”。
3.[答案]×
[解析]曹魏律而不是《北齐律》首次将“八议”制度列入法典,
4.[答案]×
5.[答案]√
[解析]决事比是指汉代在律无正条规定时,以已经判决的典型案例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6.[答案]×
[解析]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但不包括《约法三章》。
7.[答案]√
[解析]《法经》中的《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作用,经
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演变为名例律。
8.[答案]√
9.[答案]√
[解析]廷行事是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具有与法律相同的效力。
10.[答案]×
[解析]汉朝的基本法律形式是律、令、科、比。
11.[答案]×
[解析]自汉朝而不是唐朝,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
四、填空题
[答案]八议、官当
[解析]八议是指官僚贵族中的八种人犯罪后,由大臣集议上报皇帝,一般子以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首次
确立于曹魏律;官当是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罪的一种特权制度,正式规定在《北魏律》和《陈律》中。
五、简答题
1.[答案]秦朝重视审判工作,其审判制度已有较大发展。(1)把讯问被告和庭审案件作了明确区分。
凡讯问被告被称为“讯狱”,庭审案件被称为“治狱”。(2)秦朝强调犯人口供对于定案的重要性,为取得口
供,允许司法官吏在办理手续后动用刑讯手段。同时,提倡鼓励不用刑讯得到真实口供。(3)秦朝为了提高
审判质量,明确规定了法官的责任,强调法官故意量刑不当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凡故意加重或减轻判刑
的,要承担“不直”的责任;凡故意有罪不判,或通过篡改案情,逃避刑罚的,要承担“纵囚”的责任。
(4)秦朝允许犯人提出再审要求,目的是通过再审程序纠正冤假错案。《秦简·法律答问》记载:在押犯接
到判决后,如表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鞠”。
2.[答案]《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
(1)《法经》的内容。在篇目结构上,《法经》共有六篇:一为《盗法》.二为《贼法》,三为《囚法》(或
作《网法》),四为《捕法》,五为《杂法》,六为《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
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
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囚法》、《捕法》两篇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杂法》是关于“盗贼”以
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等。《具法》
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部分。
(2)《法经》规定了主要罪名、各种刑罚及相关的法律适用原则,涉及的内容已比较广泛,其基本特点
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残余,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思想。
(3)《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
要的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
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
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
直接继承,成为秦律、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
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
篇的主要内容也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与发展。
3.[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传统法律开始了儒家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1)“八议”人律。“八议”是指封建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须“议其所犯”,对他们所犯罪行实
行减免刑罚的制度,表现出封建法律特权思想的鲜明特征。“八议”制度源于西周的“八辟之议”主张,
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八议”是指:“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
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才能的人)、“议功”(有大功勋的人)、“议贵”(贵族官僚)、“议勤”(为封建
国家勤劳服务的人)、“议宾”(前朝皇室宗亲)。自曹魏以后,“八议”遂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
(2)“官当”人律。“官当”是指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罪的一种特权制度,正式规定在《北
魏律》与《陈律》中。“官当”制度的形成,表明封建特权法的进一步发展。
(3)“准五服以制罪”的确立。《晋律》首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服制”本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
标志,规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此时被纳入法典,成为确定亲属相犯时刑罚轻重施用的原则。
它规定,在刑法适用上,凡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凡服制愈远,以尊犯
卑,处罚变重;以卑犯尊,处罚变轻。“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确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影响广远,直至明清。
(4)“重罪十条”罪名的确立。所谓“重罪十条”,是指危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大犯罪的总称。
把它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并强调“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是儒家“三纲”精神在法律中的具
体体现。“重罪十条”经过《开皇律》的改造,形成了“十恶”制度,为后世封建各朝代所沿用。
六、分析题
[答案](1)这几段文字反映的是汉代的恤刑原则。
(2)汉朝统治者为了标榜“为政以仁”,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
(3)景帝时期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鞠系者,颂系之。”意即监禁
期间对老、幼、孕妇等给予免戴刑具的优待。宣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所下诏令的含义是,老人幼童和
连坐妇女,除犯大逆不道诏书指明追捕的犯罪外,一概不得拘捕监禁。汉平帝诏令的含义为:妇女论罪已
定,并放归家,可以一月出钱三百,以使人代役。
(4)汉代之所以给老幼妇女以优待,原因是他们的犯罪行为不能构成社会的严重危害,同时此举又能体
现统治阶级的宽仁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2-08-14 15:11: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3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