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
一、填空题
1法学是一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
象的学科的总称。
2马克思法学是以(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3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社会内部
(生产力)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党)性和(阶级)
性是一致的。
5法理学与法制史思想史的关系是(论)
与(史)的关系。
6法学与哲学的关系可以比作是(特殊)
与(一般)的关系。
7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
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
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8规范性调整是真对(某一类)主体,(某
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
(重复性)调整。
9国家与法的产生是(同一个)历史发展
进程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
10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与历史社会内部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1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具体说,就是由
自发的(个别性)调整发展到自觉的(规
范性)调整。
12社会调整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从(自发)
到(自觉)从(个别)到(一般)从浑
一到分化的过程。
1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1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
范。
15法的纳人包含了(知识)和(意志)
两个方面。
16法体现由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所
决定的意志。
17法律关系是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
务)关系形成表现出来的特殊社会关系。
18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
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个要素主成。
19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的程度不
同,可以为(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
法律关系。
20具体法律关系根据其主体是单方具体
化还是双方具体化可以分为(绝对)法
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21法律关系依其职能的类别可以为(调
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22法律关系按照主体之间的相互地位可
以划分(平权性)法律关系和(隶属性)
法律关系。
23公民和组织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
体实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4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公民、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
社会组织、国家。
25法律权利具体包括(作出肯定行为的)
权利(请求的)权利和要求主管机关保
护的权利。
26法律义务包括(积极行为的)义务(不
作为的)义务和接受国家强制措施的义
务。
27法律关系客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
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
精神文化财富、物质财富、智力成果、
人身利益、行为结果。
28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
事实基本上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
类。
29法律事件可分为(人为)事件和(自
然)事件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合
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30按合法行为所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性质
的不同可分为享有权利的合法行为履行
积极义务的合法行为(遵守禁令的合法
行为和法的适用行为。
31按合法行为人的内心动机和心理期望
可分(主动)的合法行为(顺应)的合
法行为和(被动)的合法行为。
32按行为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作为)的
合法行为和(不作为)的合法行为。
33违法行为由违法的(客体)违法的(客
观方面)违法的(主体)和违法的主观
方面构成。
34根据法律规定自然人只有达到(法定
年龄)并具有(责任)能力才能构成违
法主体。
35违法行为根据其性质危害程度和调整
方式不同可分(刑事)违法(民事)违
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
36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
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
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37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
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
责任。
38根据责任承担内容不同可以把法律责
任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39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
法律制裁可分(刑事)制裁(民事)制
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40法律监督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三个要素。
41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和
(国家机关)和公民。
42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创
制)法和(适用)法的活动。
43根据监督的主体可分国家监督和(社
会)监督。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利机
关)(行政机关)监督(司法机关)
44根据法律监督的来源可分(内部)监
1
督和(外部)监督。
45根据法律监督阶段不同可分(事前)
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
46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主要有对(法的
创制)活动监督对(执法)活动的监督
和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47国家权利机关对法的创制活动进行监
督方式主要有改变和撤消、备案、批准。
48我国国家行政监督目前主要有一般监
督检察监督审判监督。
49检察监督主要包括:法纪监督、侦察、
监督、审判、监督、监所监督。
50共产党的监督主要表现为:政治监督、
组织监督、党纪监督。
51法学和法理学与社会学,论理学,心
理学也有密切的联系。
52道德和法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
范。
53社会调整分为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
整。
54社会分工,商品交换,私有制的出现
是法产生的这会经济根源。
55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以及国家的
产生是法产生的政治根源。
56道德与宗教是发产生的社会文化根
源。
57法的内容集中体现为法的原则,法的
原则就是反映法的内容的指导思想,法
的原则可分为社会政治原则和专门原
则。
58法的内容可分为法的社会政治内容和
专门法律内容。
59统治阶级的正义和公正不是任意的,
它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以及一定的生产
方式。
60法这个定义反映了法的规范性、国家
强制、性阶级意志性、物质制约性。
61、法的社会作用执行两种职能既阶级
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62、法的历史类型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原理对法所作的科学分类,它集中
反映了法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关
系,从而也揭示了不同的法律制度依次
更替演进的内在根据和客观规律。
63、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是法的历
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
64、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
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65、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
法的重大特点之一。
66、强制和说服教育相结合是保证社会
主义法实现的方法。
67、法与生产力的联系一般是以生产关
系为中介的。
68、在一切政治形式中,国家是最主要
的政治形式。
69、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70、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国家权利的组织
活动的根本原则。
71、当国内法与国际法发生某种矛盾时,
采取国际法优先的原则同时进行必要的
相应国内立法以保证国际法在我国的履
行,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历来格守“条约
必须遵守”的国际法原则。
72、社会规范其内容即按调整什么样的
关系,可主要分为:政治规范,技术和
经济规范,文化规范,美学规范,体育
规范等。
73社会规范按调整特点即,按用什么手
段进行调整,主要分为法律规范,道德
规范,团体规范,习惯等。
74法与道德都是社会调整的重要形式,
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受社会经
济基础的制约。
75道德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统治阶级道德
和被统治阶级道德。
76法属于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道德
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77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积极义务的
调整方式,允许的调整方式和禁止的调
整方式
78法律调整机制的四个基本要素:法律
规范,法律关系,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和法的适用。
79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方法:另
一种就是专横,非法,为所欲为的方法。
80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究。
81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分为法律规范的
制定和法律规范的认可两大类。
82法的创制是实行法治的前提。
83制定法律的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通过,法律的
公布四个步骤。
84、法律案的通过是立法程序中最重要
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85我国法律规定,宪法修正案须有全国
人大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才
能通过。一般法律案只要又全国人大代
表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半数以上同
意即可通过。
86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机构包括三
个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87法律规范的表现——命令性规范,命
令性规范可分为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
范两种。
88、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
调整的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
89其他附属性的宪法规范文件也是宪
法性规范的形式渊源,主要有:国家机
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法、国籍法、国旗法、国徽
2
法、保护公民权利法、其他宪法性法律
文件.
90法律部门不包括法规
91法的渊源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分为
法的物资渊源,法的政治渊源。
92在英美法西的国家,法的渊源主要是
判例法,而在大陆法系的国家,法的渊
源主要是制定法。
93历史上存在过的法的形式渊源主要
是;习惯法判例法,君主敕令,规范性
法律文件、国际条约和法律学说等在法
律发展的早期习惯法是法的主要渊源。
94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分类、宪法、
法律、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
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地方国家机关的
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法律文件、民族
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理、特别行
政区的法
95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的方法:法规清
理、法规汇编、发典编纂
96对审判机关提出适用法律规范的基本
要求是:正确合理及时,合法,公正。
97调解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人民法院在
审理民事案件和部分刑事自诉案件的调
解、仲裁机构在仲裁过程中的调节、行
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调解、人民
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98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
效力和对人效力。
99我国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也采取折哀
主义原则。
100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
行政解释。
101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
释。
102非正式解释分为任意解释和学理解
释。
103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1公民2国
家机关3企业事业单位4国家
104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国家2物资财
富3智力成果4人身权益4行为结果。
105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
类
106违法的种类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
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
107法律责任的种类;根据违法的违反的
法律性质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
任、违宪责任
根据责任人主关上有无过错分为过错责
任、无过错责任。
108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
同,法律制裁可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
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109法律监督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根
据法律监督的主体,可分为国家监督和
社会监督。
110根据法律监督的来源分为内部监督
和外部监督
111根据法律监督阶级的不同,分为事前
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
112当代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是
法治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13法律规范的特征是,国家意志性、规
范性、同一性、逻辑性
114人类社会的四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制
度是古希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中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的城市共和国民主、3资产
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
115法律草案的结果是:提出表决、搁量、
终止审议。
116、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
据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是儒家思想。
117、法律调整的开始生效阶段的特点是
确立了法律调整的规范性根据,把一定
的社会关系纳入到法律调整的领域。
118、法制是以法为核心,包括法律意识
以及法律实践。
119、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
定程序进行的活动,因此法的创制具有
很强的程序性。
120、在法律规范结构中,说明在一定的
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们如果不遵守某
一条法律规范,将会引起什么样的法律
后果的部分,称为制裁。
12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
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其中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
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是
该法律规范结构中的假定部分。
122、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
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
法律调整的方法。
12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
件,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法律但高于地方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
文件。
124、法的实施的目标是法的实现。
125、检察监督主要包括法纪监督、侦查
监督、审判监督、监所监督。
126、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
据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是儒家思想。
127、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是阶级
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128、法与政治,尤其是掌握政权的阶级
或人民的政治的关系,相对而言,政治
对法更居于主导的地位,政治制约着法。
129、在集中的法律调整的方式占主导的
法律部门,一般以“规范性调整”和“个
别性调整”的方式为主。
130、专门化法律规范分为五类,即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
规章。
3
131、法的部门是法的体系的基本组成要
素,各个不同的法的部门的有机组合,
便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地区)的法的体
系。
132、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
效。
133、以法律为准绳的具体要求是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34、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不作为义
务和接受国家强制措施的义务。
135、法律事件可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
事件。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合法行
为、不合法行为。
136、法学的职能指由法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本身发挥作用的能力。
137、法的内容包含了知识和意志两个方
面。
138、当代社会主义法的一般社会原则是
以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139、社会主义法是实行社会主义的法,
它的重要使命是确认、保护_、完善和发
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关系。
140、法与政治,尤其是掌握政权的阶级
或人民的政治的关系,相对而言,政治
对法更居于主导的地位,政治制约着法。
141、道德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统治阶级道
德和被统治阶级道德。
142、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
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
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
等力量来维持。
143、保护性规范的结构是处理和制裁。
144、行政合理性原则是针对行政机关在
社会管理中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的特
点提出的。
145、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
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
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146、规范性调整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
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
复性调整。
147、法在效益与正义之间进行取舍时,
体现了法的工具性价值中的分配价值。
148、马克思在《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一
书中,就提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法的必
要性,论述了法和经济的必然联系。
149、法的制定过程比较复杂,但一般可
以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即准备阶段和
确立阶段。
150、法的体系和立法体系二者存在内容
与形式的关系。
151、法典编纂是国家一项重要立法活
动,只能由立法机关进行。
152、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
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的干涉。
153、当今世界各国大都采用明示废止法
律、法规的方法。
154、根据法律监督的来源,可分为内部
监督和外部监督。
155、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
据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是儒家思想。
156、社会调整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从自发
到自觉,从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的过程。
157、法的内容与法的形式既是矛盾的、
同一的,又可以相互转化。
158、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分配的正义
和矫正的正义。
159、现代科学技术对法的内容、形式、
调整范围、调整方法、法律技术以及法
律术语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160、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有
法必依、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重要条
件是执法必严、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
证是违法必究
161、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法律案只要有
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
半数以上同意即可通过。
162、法律规范的特征有国家意志性、规
范性、同一性、逻辑性。
163、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务院所属
各部、各委员会有权在本部门的权限内
发布规范性的命令、指示和规章,这些
也属于我国法的渊源。
164、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
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
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65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19世纪40
年代)。
166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
是(辩证统一)的。
167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
殊)的关系。
168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169法律调整是一种(规范调整)。
170社会调整的决定因素是(物质生产方
式)。
171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是(习
惯)。
17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173法的实施有(国家强制力)作保证。
174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175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同一历史过
程)。
176法的内容集中体现为法的(原则)。
177法的第三层本质是(法的内容决定于
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78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179国家意志和法的关系是(体现统治阶
4
级利益的国家意志才是法)。
180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
关系法律次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祢不
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法的保
护性职能)。
181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
要的价值是(法律价值)。
182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科学根据是(历
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83法的历史类型集中反映了法与(社会
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
184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同社会形态的
划分(相一致)。
185历史上存在过(四)种类型的法律制
度。
186法的历史类型更替是通过(社会革
命)实行的。
18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社
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188划分法律的决定性标志是(法律技
术)。
189法学主要只能有(应用职能,认识论
职能,意识形态职能)
190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上(党的
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
191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行为,法
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文化)等法律
现象。
192法学是(以法律现实为法律对象,一
门如何组织和运行国家权利学问,确认
和保护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的学问,具
有阶级性的科学)。
193学习和研究法理的方法有(辩证唯物
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系统论,控制论)。
194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法律现象,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195属于理论法学的是(法哲学,比较法
总论)。
196从发展过程来看社会调整可以分为
(个别性调整,规范性调整)。
197个别性调整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任
意性)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次序。
198调整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
(道德,习惯,禁忌,宗教)。
199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社会分
工,商品交换,私有制)
200法产生的政治根源是(阶级,阶级矛
盾,国家产生)。
201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是(道德,宗
教)。
202习惯靠(传统,惯性,社会舆论)。
203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个别
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从自发调整发展
为自觉调整,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
法调整)。
204法与习惯具有以下共同点(都是社会
规范,都是上层建筑,都有强制性)。
205从法的起源看法(不存在于原始社
会,是阶级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
20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
定,认可)
207法的本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一
般性,共同性)
208从不同的层次和方面我们可以把法
的内容划分为(社会政治内容,法律经
济内容)。
209法的第一层本质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法是一种意志,法体现统治阶级的利
益,法律是法的载体)。
300法具有(规范性,阶级意志性,国家
强制性,物质制约性)。
301保护法的实施的手段有(国家强制
力,道德规范,思想原则,文化素养)。
302法的内容和形式是(矛盾统一的,相
互转化,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303法是(一种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的规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304法本身的职能是又分为(法的调整
性职能,法的保护性职能)。
305法本身的作用是通过(合法行为的保
护,评价指引人们的行为,非法行为的
预防和制裁,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
务)。
306法的作用和法的价值的关系(有联系
有区别,法的价值侧重法对主体需要的
满足,法的作用研究对社会的影响)。
307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的关系(二者是内在统一的,部分法律
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308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
(法律制度的性能,一定主体对法律制
度的需要,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
要,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309法的价值的特性有(客观性,多维
性)。
310法的价值的主体性又表现在法的价
值的(变异性,多维性)。
311法的价值的范围分为(法所中介的价
值,法的工具性价值,法本身的价值)。
312法的工具性价值表现确认性价值和
(认识性价值,分配性价值,衡量性价
值,保护性价值)。
313法在协调利益关系时遵循的原则取
决于(法的阶级,社会本质,主体所处
的历史条件)
314勒内达维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三
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
义法系)。
315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是(新法肯定
旧法,新法批评旧法,新法继承旧法,
新法否定旧法)。
316划分法系的标准有(技术标准,政治
5
制度,经济基础,哲学原则)。
317到了垄断制本主义自由制本主义法
律制度所通行的绝对所有权和契约自由
的原则被(相对所有权,标准契约)代
替。
318影响法的实现的因素有(阶级本质,
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程度,现行法
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应程度,公民
的法律意识)。
319法的实现和法的实施的关系(法的实
现是法的实施的目标,法的实施是法的
实现的前提)。
320不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包
括(禁止性规范,绝对权规范,宪法中
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规范,单纯规定
义务的规范)。
321下列属于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
实现有(履行契约,继承海外财产,收
养8月男孩)。
322以法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方式为
标准可将法的遵守分为(权利的享用,
积极义务的履行,禁令遵守)。
323法的适用的范围包括(解决争执,惩
罚犯罪,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分配资源
或提供福利)。
324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判决书,
裁定书,决定书)。
325法的适用的主体有(国家机关,国家
授权的社会组织)。
二、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
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
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
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
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是系统阐述思主义
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
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
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
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
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科学。
4、社会调整: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
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
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
定的次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次序
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广义的法律监督:指一切国家机关社
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
所进行的检查和督促。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
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
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
整。
7、规范性调整:是针对某一种主体某一
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范进行的重复
性的调整。
8、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行为规则。
9、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么
做应该怎么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
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
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
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10、法的本质:法的现象的对称指法的
根本性质是法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
性和规律性的综合是法这种现象中一般
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深藏于内部的只有
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
1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
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
志的规范体系。
12、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又称
法本身的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
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
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的对非法行为的谴
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
13、专门法律职能:又称法本身的职能
是指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都有确认建立
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并运用法律手段保
护着这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14、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对满足
个人,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5、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
法律制度的简称。
16、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
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7、大陆法系: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
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
统生产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8、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
法系普通法法系。
19、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
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
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
象。
20、法的实现:是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
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
履行禁令被遵守。
21、法的实施: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
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它强调法在
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贯彻。
22、法的遵守: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自觉
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从事务和行为的活
动。
23、法的适用: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
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
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
活动它是法的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24、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指国家行政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贯
彻和执行法律的活动。
6
25、合法行为: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
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
而为法律的活动。
26、违法行为: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
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
27、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
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
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28、法的(形式)渊源:指法的法律效
率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
产生具有何种法律效率并成为国家机关
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29、立法体系:指一国各种规范性法律
文件所构成的整体。
30、法的部门:指对一国现行法规按其
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31、法治:指的是依法治理的原则。
32、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
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
作的基本分类。
33、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
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
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
大业的完成。
34、法的原则:就是体现法的本质和内
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思想。
35、社会主义法的原则:反映社会主义
法的本质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出
发点和指导思想。
36、法律调整机制:是用来保证对社会
关系实现有效法律影响的各种法律手段
的整个系统。
37、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
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
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
38、社会主义法治:指社会主义国家的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工职人员和公
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坚决依
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
39、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
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
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40、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社
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它是以工人
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法律现象的
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与社会
主义法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法产生,存在
和发展的思想保证。
41、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
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
律规范的活动。
42、法的指定过程:指国家机关从准备
制定法律开始到法律公布实施为止的工
作全过程。
43、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是
从从事社会主义法的创制工作的基本指
导方针和工作准则
44、法律案的通过:是立法机关中法定
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
法律案成为法律这是立法程序中最重要
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4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范
在逻辑联系上是由那些因素或部分构成
46、法的体系:是一个国或一地区现行
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整体。
47、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采用
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进行调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
动。
48、法的适用: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
家授权的社会组织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
家的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
活动。
49、仲裁: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
协议将它们之间的争议交给双方所同意
的第三者进行裁决的制度。
50、调解:是中立的第三者在当事人之
间进行调停疏导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平
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从而清除纷争的
活动和方式。
51.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法律规范的生效
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
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52.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法律规范对其
生效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53.法律解释:是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公
民个人对法律法规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
义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54.正式解释:又称为法定解释有权解释
或官方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
法定的权限对有关的法律所进行的解
释。
55.非正式解释:又称无权解释或非官方
解释是指未经授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或公民个人对法律规范所作的没有法律
效力的解释。
57、法律技术规范:法律技术规范指以
国家的名义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具有了
法律意义的技术规范。
58、禁止的调整方式::禁止的调整方式
指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
调整方法.
59、具体法律关系:具体法律关系,具体
的法律关系是指主体双方或一方具体化
的法律关系。
60、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
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61、行政责任:是指由于行政违法行为
而承担的法律责任
7
62、社会监督:是指各政党、各社会组
织和人民众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
所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我国法律监
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3、法律规范:规定人们行为是否合法
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
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
法行为的依据
64、法律思想体系:法律思想体系是人
们关于法律现象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
想观点。
65、保护性规范: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
律责任,以及制裁措施的规范。
66、学理解释:是指专家、学者和法律
工作者在学术研究、教学和法制宣传中,
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67、内部监督:是指主体自身内部的监
督,如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监督、
审计监督
68、法的保护性职能是运用法律手段保
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
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
利的职能。
69、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指反映社会主义
法的本质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出
发点和指导思想。
70、法律案的提出是指有立法提案权的
机关或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关于制订、
修改、废止某项法律的立法议案。
71、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
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
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72、审计监督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各级
行政机关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
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
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
进行的监督。
73、立法技术是人们在长期法的创制工
作实践中形成的,是人类法律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立法技术对法的创制具有
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使法律的表
达形式臻于完善,使其与要表达的内容
相符和,便于法律的遵守和适用。
74、立法解释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包括
授权的其他国家机关)对其制定的法律
所进行的解释。
75、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因违法而承担
法律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能力在保护
性法律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三、单选题
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B)意志。
A、社会B、共同C、集体D、个别
2、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
要的价值是(C)
A、法所中介的价值B、法的工具性价
值C、法律价值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3、法的创制作为一种国家活动具有以下
特点(A)。
A、它是国家或国家机关运用国家权力
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B、它是国家机关
的行政活动
C、它是国家机关的司法活动
D、它是法的确立阶段的活动
4.法的创制是运用国家权力的活动,它只
能由(D)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
人非经国家的授权,都不得进行这项活
动.
A:公检法机关或经国家授权的社会组
织B:国家授权的机关在其
职权范围内
C:公检法机关D:
国家或享有该项职能的国家机关在其职
权范围内
5、我国《刑法》规定:“军人违反职责,
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
刑罚处罚的行为,是军人违反职责
罪。”该规范属于(C)。
A、一般性规范B、定义性规范
C、原则性规范D、业务性规范
6、法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A)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技术
规定D、法的规范
7、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宣判前,原
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
裁定。”这一规定是(A)
A、情况性规范B、必择其一的规范C、
任选的规范D、一般性规范
8、不同的社会关系领域的广泛程度和相
应法律规范的多寡,是划分部门法的
(C)
A、客观标准B、重要标准C、参
考原则D、首要原则
9、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的程序属于
(D)。
A:法的执行c:法的现实B:法的遵守d:
法的实施
10、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居最高层次,具
有主导地位的监督是(C)
A:司法监督B行政监督C:国家
权力机关的监督D:社会监督
11、法反映的是(C)的意志。
A、团体B、人民C、:统治阶级D、
社会全体
12、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
统一的可靠政治保证是(B)。
A、共同的经济基础B、共同的政治
基础C、共同的社会基础D、共同的公
共生活规则、
13法律调整机制中的机动要素是指
(D)。
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
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14在法律意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D)。
8
A、个人法律意识B、团体法律意识C、
法律心理D、法律思想体系、
15法的创制是运用国家权力的活动,它
只能由(D)进行,其他任何组
织、团体和个人非经国家的受权,
都不得进行这项活动。
A、公检法机关或经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B、国家授权的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
C、公检法机
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23、法的历史类型集中反映了法与(B)
之间的相互关系。
A、阶级划分B、社会经济基础C、
阶级利益D、统治阶级意志
2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D)
A、社会变革B、废除旧法,创制
新法C、阶级斗争D、社会基本
出示拘捕令
31、法律调整是一种(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
习惯D、具体性调整
32、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式起点
是标志是(A)。
A、1954年宪法B、
1949年9月的《共同纲领》
C、《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D、关矛盾的运动规律
D、国家或享有该项职能的国家机关在其
职权范围内、
16、作为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的法律
调整方法,其内容主要是(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常用的法学研究方法
C最新的科学方法论如控制论等
D、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所采用的手段
和方式。
17、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C)
A、主体和客体b、:权利和义务c、
主体、客体和内容D、主体、权利和义
务、
18故意或过失是(D)
A:违法的客体B:违法的客观方面C:
违法的主体D:违法的主观方面
19、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是(C)
A:社会监督B人民众的监督:C:
国家机关的监督D检察监督:
20、国家法律规定,检察解释权由
(D)行使。
A:基层人民检查院B:中级人民检查
院C:高级人民检查院D:最高人民检
查院
21、法律调整是一种(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D:
具体性调整
2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B)。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
25、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
的调整方法,被称为(C)的调整方式。
A:积极义务B:允许C:禁止
D:可以
26、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制定,另一种是(B)
A、批准B、认可C、公布D、确认
27、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死
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这一规定属于(D)。
A、相对确定性规范B:绝对确定性
规范C:绝对非确定性规范D:任意性规
范
28、下列各项中,是义务性规范的有(B)
A:授权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
规范C:业务性法律规范D:任意性法律
规范
29、法规汇编是(B)
A:在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
前提下按一定次序汇编
B:仅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文字和标点
符号的加工整理
C一种法的创制活动
D:对原有规范性文件进行适当变
动,按一定次序汇编
30、下列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
用是(C)
A:依法取缔非法营业执照B:依法判
处某杀人犯死刑C:依法发给结婚证书D:
《中国土地法大纲》
33、保证法定权利义务的实现,运用法
律制裁的阶段是法律调整的(C)阶段。
A、:法的适用B、法律关系C、
法的实现D、产生法律关系
34、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B)。
A、自发形成的B、有意识培养的C:
通过诉讼获得的D:依靠执法队伍提
高的
35、法的创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重要意义在于(D)。
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C、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防止立法者在法的创制活动中的主观
性和随意性,从而保证法的创制的质量
36、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
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
体,称为(A)。
A、法的体系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
类型D、法系
37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D)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38、(A)是一种积极行为的权利,处于
权利的中心位置。
A、作出肯定行为的权利B、请求的权
利C、要求主管机关保护的权利D、
积极行为的义务
9
39、故意或过失是(D)。
A:违法的客体B、违法的客观方面C、违
法的主体D、违法的主观方面
40、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D)
47我国刑事诉讼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
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
式收集证据。”该条属于(D)。
A、义务性规范B、强行性规范C、任意
须走众路线
C、人民众应该参加法的制定
D、:法的创制,可以由人民众自发
地进行
3、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ABC)。A、司法机关的法制活动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
B、行政机关的法律活动
C、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工作D、
国家机关创制法和适用法的活动
41、在民主法制思想中,作为保
证的是(B)。
A、党的领导B、人民民主C、依法治国
D、三个代表
42、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
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A)
代替
A、无过错责任B、严格责任C、相对责
任D、过失责任
4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D)。
A、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改造B、消灭私有制
C、消灭剥削阶级
D、无产阶级阶级取得政权
44、法律调整是初始阶段是(A)。
A、法律开始生效阶段
B、产生法律关系的阶段
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D、
法的适用的机动性阶段
45、法律调整机制中的机动要素是指
(D)。
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
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46、法的创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重要意义在于(D)。
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B、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防止立法者在法的创制活动中的主观
性和随意性,从而保证法的创制的质量
48、对一定法律原则的产生和发展,发
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学说是(B)。
A、法的理论渊源B、法的历史渊源C、
法的物质渊源D、法的政治渊源
49、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闭会期间(A)。
A、有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制定的
基本法律作部分的补充和修改
B、有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制定的
基本法律作全面的补充和修改,但不得
同该法律的基本则相抵触。
C、有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制定的
基本法律作部分的补充和修改,但不得
同该法律的基本则相抵触
D、无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
法律作全面或部分补充和修改
50、法律规范终止生效的时间有几种情
况(D)。
A、二B、三C、四D、
五
四、多选题
1、法本身的作用是通过(ABCD)来实
现的。
A、合法行为的保护
B、评价、指引人们的行为
C、非法行为的预防和制裁
D、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2、在我国法的创制工作中,“专门机关
与众路线相结合原则”是指(AB)。
A、:法的创制是国家的专有活动,必须
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
进行
B、国家专门机关在创制法的过程中必
A:法律条文B:规范性法律文件C:法律
规范D:法的部门
4、法的渊源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可分
为(ACD)
A:法的物质渊源B:法的政策渊源C:法
的历史渊源D:法的理论渊源
5、法的形式渊源是多样的。形成这种多
样性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除社会制度
或法的阶级本质的不同以外,(ABC)都
对法的渊源有相应的影响。
A:宗教B:历史与文化传统C:科学
技术发展水平d: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
6、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系统化的清理的
意义在于(ABC)。
A、便于查阅规范性法律文件,从而有
利于他们的适用和遵守
B、有助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建立和谐一致的法律体系
C、有利于立法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D、有助于法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7、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
(ABCD)。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民族自治
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
文件
8、司法解释的形式有(ABCD)
A:规定B:批复C:解答D:意见
9、行政违法包括(CD)。
A:侵权行为B:债的不履行C、职
务过错D、行政过错
10、违法行为的特点是(AB)
A:具有社会危害性B:具有违法性C:
违反社会道德D:违反党纪,政纪
10
11、法学主要职能有(ABC)
A、应用职能B:认识论职能C:意识形
态职能D:阶级职能
12、属于理论法学的是(BCD)。
A:犯罪学B:法学史C:法哲学D:比较法
总论
13、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是(ABCD)。
A:禁忌B:祭祀C:道德D、宗教
14、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AC)。
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
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
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的调整
D、从无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
制性的规范调整
15、法治、依法办事原则是法律调整
(AB)的指导原则。
A、各个环节B、整个机制C、
法的适用D、2个环节
16、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ABCD)。
A、科学研究的自然现象B、自然现象
发生的过程C、大规模的社会过程D、
血统关系
17、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有立法
提案权的机关包括(BCD)
A、公安部B、C、中央
军委D、:最高人民检察院
18、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ABC)。
A:法律条文B:规范性法律文件C:法律
规范D:法的部门
19、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两个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BC)
A、法的体系是内容,立法体系是法的
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
B、立法体系一般须以法的体系为基
础,并反映法的体系
C、法的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部门和
法律规范,而立法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
律文件和法律条文
D、法的体系比立法体系范围广
20、法的渊源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可
分为(ACD)
A、法的物质渊源B、法的政策渊
源C、法的历史渊源D、法的理论
渊源
21、属于理论法学的是(BCD)。
A、犯罪学B、法学史C、法哲学D、
比较法总论
22、根据我国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组织法规定,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和
个人有(AB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
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
专门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和
10名以上的代表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
30名以上的代表
23、按照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进行的
分类,法律规范可分为(AB)。
A:绝对确定性规范B:相对确定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D:绝对非确定性规范
24、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AB)。
A:法律调整的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
法C:法律调整的原则D:法律关系主体的
地位
25、我国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
规,具备一定条件才是有效的。这些条
件是(ABC)。
A、符合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B、:
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
C、适用于本地区
D、须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6、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
(ACD)。
A、法规汇编B、法的创制C、
法的编D、法规清理
27、清理法规可能产生三种结果
(ABC)。
A、明令废止B、责成修改C、
延长法律效力D、直接修改
28、法的适用结果有(ABCD)。
A、产生权利义务关系B、变更权利
义务关系C、消灭权利义务关系D、实
行法律制裁
29、在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有
(ABCD)。
A:物质财富B:智力成果C:人身利益
d行为结果
30、法律事件包括有(ACD)。
A:人的出生B:签订合同C:发生地震D:
人的死亡
31、习惯靠(ABCD)保证实施。
A、传统B、惯性C、国家强制D、社会
舆论
32、法是(ABCD)。
A、一种规范B、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C、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D、
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33、人类社会先后出现的民主形式有
(ABCD)。
A、古希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B、中世
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城市共和国民
主
C、资产阶级民主D、社会
主义民主
34、在我国法的创制工作中,“专门机关
与众路线相结合原则”是指(AB)。
A、法的创制是国家的专有活动,必须
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
定程序进行
11
B、国家专门机关在创制法的过程中必须A、必然性B、规律性C、一般性D、法律不能朝令夕改、任意废弃
走众路线
C、人民众应该参加法的制定
D、法的创制,可以由人民众自发地进
行
35、法律规范的特征有(ABCD)。
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抽象性D、
逻辑性
36、禁止性规范是(AD)。
A、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
B、要求人们承担一定消极不作为
义务
C、适应“禁止”这种法律调整的方式D、
不允许主体有自我选择的余地
37、法的适用结果有(ABCD)。
A、产生权利义务关系B、变更权利
义务关系C、消灭权利义务关系
D、实行法律制裁
38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BCD)
A、对事效力B、时间效力C、空间
效力D、对人效力
39、在我国,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有几
种情况(ABC)。
A、法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B、法律本身规定了生效的具体时
间
B、法律本身规定了其生效时间取决
于其他法律的生效实行
D、新的法律公布实施后,原有的法律自
然失去效力.
40、正式解释又称为(ABC)。
A、法定解释B、有权解释C、官
方解释D、国家解释
41、调整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
(ABCD)
A、道德B、习惯C、:禁忌D、
宗教
42、法的本质具有(AB)
D、共同性
43、法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AB)
A、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
B、法不是统治阶级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反
映
C、有些具体的法律规范不一定符合统治
阶级的意志
D、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通过一定的个人和
机关的活动上升为法
44法的作用和法的价值的关系
(BCD)
A、二者等同
B、有联系、又有区别
C、法的价值侧重法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D、法的作用研究法对社会的影响
44、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的关系(AD)
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B、二者
截然对立
C、法律规范执行二者中的一个D、一部
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46、我国法的创制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ABCD)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C、科学的创见性的原则
D、专门机关工作与众路线相结合的
原则
47、在我国法的创制工作中,“稳定性、
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原则”
的含义是(ABD)
A、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及时地制
定新法、废止旧法、修改不适宜的法律
B、在制定、修订、补充法律时,应该以
原有的法律为基础,保持与原有法律的
承系续关系
C、对旧法批判的继承
48本法可以制定“选举法细则”的规定
属于(B)
A、确定性规范B、委任性规范C、
授权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
49、下列属于立法解释的有(AD)
A、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自己制定的法
律所作的解释
B、国务院对其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
法规所作的结解释
C、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对本地方性法
规所作的解释
D、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
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所作的解释
50、我国的法律监督的主体有
(ABC)
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C、公民D、
外国人
五、简答
1法学产生的条件
(1)首先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
累(2)其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
的法学家阶层。
2我国法学的体系划分
理论法学是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概
念、思想和规律的学科二法律史学是从
历史角度研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学
科三国内部门法学是对一个国家的各个
法律部门进行研究所形成的许多学科四
外国法学是指一切以外国法律制度为研
究对象的学科五国际法学本来是指一切
以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五国际法
学本来是指国际公法学现在常指一切对
调整涉及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进
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六法学与其它学科
之间的边缘学科是把法学与有关的自然
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
12
3简述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的优缺
点
个别性调整就是按照针对具体人、
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
进行的一次性调整其优点是能够针对具
体人、具体事作出具体的处理能够充分
考虑个别情况的具体特点它的缺点是带
有一定的偶然任意性不能形成普遍稳定
的秩序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
某一类情况机时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
的重复性的调整优点是它为某一类社会
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合众摆脱了偶然
性和任意性,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秩序
缺点是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
者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案
4简述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
每一人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
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二社会调整
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
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三社会调整发展过
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5简述法的外部特征
法学当中所说的法是指国家判断人
们行为的是非曲直的标准这一现象的外
部特征就体现为法律的特征一法律是一
种行为规范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的三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
会关系四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
规范
6简述社会规范的特点
[1]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
行为规则,它指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应
该如何行为,行为应该是怎样的。
[2]社会规范具有一般性的行为规
则,它不是针对具体的人而是针对每个
人的,它要求某类人,在某种生活状态
下都要按这种行为规范行为。
[3]社会规范是一定的社会意识的反
映,是自发形成或者有目的制定的,为
一定的社会集团所采纳的一般行为规
则。
[4]在社会规范的内容中,总是反映
了人民调整社会关系,使之按照某个集
团、阶级的愿望发展的企图,但社会规
范的阶级倾向并不排除共同生活规则的
存在。
[5]社会规范归根到底是被社会经济
制度制约的,是一定经济要求的体现。
[6]社会规范作为社会意识和社会文
化的现象,有继承性,可以为不同的社
会关系内容服务。
7简述法律调整的基本阶段
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二产生法律
关系的阶段三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
实现转化为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行
为的阶段
8如何区别法与法治
法制是以法为核心的某国某地区法
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包括现行法以及
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法律实践法
治是运用法律这样的实体工具来管理社
会和治理国家的原则法律制度是与国家
并存的现象有国家就有法就有一定的法
律制度但是有国家有法律制度却不一定
实行的是法治法治是与民主政治紧密联
系的现象是民主正当的组织因素也就是
说有国家就有法制但有法治还不一定有
法治
9如何理解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范
在逻辑联系上是由哪些因素或部分构成
的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
个因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就是法
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
处理就是行为规则本身即法律规范中指
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什么的部分制裁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违
反该规范时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的
部分
10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什么
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
高速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
1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
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民
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一法人之间的
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三经济法是
调整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济协作活动中所
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四劳
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
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五
婚姻法是高速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六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七诉讼法是关于诉讼程序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1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
邦的总章程它是我国最主要的法的渊源
二法律这里的法律是狭义的专指我国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规
范性法律文件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
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四地方国
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
文件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六特别
行政区的法七国际条约
13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有几种方法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主要有三
种方法即法规清理法规汇编和法典编纂
13
一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
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
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
动二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
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
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
汇编成册三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
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
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14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对审判机关提出适用法律规范的基
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首先要
求适用法律时有关事实清楚证据要确实
充分这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础其
次定性要正确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
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
及时是对法的适用提出的效率要求合理
公正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在法的适用过程
中必须居上公正立场秉公执法同时法适
用的结果应该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符
合我国社会现状及发展的综合需要并满
足广大众的公正要求
15简述法律权利的特点
它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规范
调整社会关系和众的行为的结果它得到
国家的确认和保障二它是以权利人的需
要和利益为目的权利和利益有着密切的
联系权利人享用自己权利的行为也就是
实现自己利益的行为法律确认和保障权
利的行为也就是实现自己利益的行为法
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其实质就是确认和保
障这一切权利所反映的需要和利益三它
是和义务密切联系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
依存的关系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
行没有相应的义务作保证权利人的权利
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四它授权利人一定范
围内的行为自由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
利人有权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有权
全部地可部分地按最有得实现自己利益
的方式实施这些行为
16简述法律义务的特点
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
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式为满足权利人的
利益必须作出的行为。①它是法律规范
所规定的具有法律上的必要性②它是满
足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法律手段③它
界定了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范围
17简述违法的构成
违法的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
法所必须具备的各个要件的总和一违法
的客体这是指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
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二违法的客观方面这
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三违法的主体这是指违法行为的实施者
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
位国家机关四违法的主观方面这是指违
法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及其危害
后果所抱的故意或过失的状态
18,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原则?
①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
则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③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④实
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
19、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
征?
(1)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广泛性
(2)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主动性
(3)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较大的自
由裁量权。
20、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必须遵循的原
则?
(1)依法行政原则:①行政权利的
取得必须有法律根据;②行政权力的运
用必须遵守法律规定;③违法行政行为
必须予以追究行政机关应承担由此引起
的法律责任。(2)行政合理性原则:①
适用法的目的应与法律规定的目的相一
致;②适用法的活动应建立在正当考虑
的基础之一;③适用法的结果应符合社
会公正的要求,符合情理。
21、仲裁的特点[1]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
组织它独立存在不隶属于行政机关各种
仲裁机构相互也没有隶属关系;[2]仲裁
是当事人选择处理争议的方式当事人可
以选择仲裁机构[3]仲裁庭审理案件不
公开进行。[4]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22.法律关系具有的特征?
(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法律关
系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一种社会
关系3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
参加者的意志的统一体。
(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
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
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
系(4)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
社会关系。
2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互
相依存的。[2]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
务是相互联系的。[3]在法律关系中,权
利和义务都有严格的法律界线。
24.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的联
系和区别?
联系:[1]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
区现行法律规范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2]法学体系是指
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法学的各个分支
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3法的体
系是法学体系形成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一国的现行法体系是该国法学研究的主
要内容并且制约着法学体系的形成和大
部分法学分科的内容和范围。
区别:首先法的体系属于社会规范
14
体系的范畴法学体系属于社会思想意识
范畴。其次法的体系的范围仅限于一国
全部的现行法而法学体系的研究范围不
仅包括法的体系的内容而且还涉及不属
于法的体系的其他学科如法理学法律史
学等。最后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法的体
系但可以有多种法学体系并存。
25、民主、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民主与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
起来有以下几点:(1)关于坚持人民民
主专政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2)
关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和法
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理论(3)关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理论(5)关
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理论
(6)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反腐倡廉
和法制建设重在教育的理论(7)关于人
权的理论(8)关于“一国两制”的理论
(9)关于部门法制建设、法学研究、法
学教育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的理论(10)
关于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
对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的理论
26、什么是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行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主
义国家要求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使
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均有相应的制
定得比较合理、符合实际的法律规定,
使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
做到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
28、法律规范的特征有哪些(1)国家意
志性。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2)规范性。
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
上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范时
所应受到的制裁措施。(3)同一性。法
律规范使用同一标准指导和评价人们的
行为。(4)逻辑性。法律规范是具有完
整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
29、法与自由的关系(1)法律是确认和
保障统治阶级行为自由的手段。(2)不
同性质的法确认和体现着不同的行为自
由。(3)法律把自由与纪律有机结合起
来。
30、举例说明,法律移植是各国法律制
度发展的一条捷径?目前世界各国虽然
社会制度不尽相同,但是往往会遇到相
同的社会问题,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在
处理相同问题上的法律手段,可以到达
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有的国家通过“慈
善模式”,即律师义务为穷人提供福利帮
助;有的国家通过“司法模式”,即依靠
私人律师公会;有的国家采取“工作人
员律师模式”,即设立负责给穷人提供帮
助的公共薪给律师团体。近年来,我国
也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31、社会调整的分类。从人们对社会关
系的调整的发展过程来看,社会调整可
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个别性调整和规范
性调整。(1)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
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
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
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2)规范性调整
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
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32、如何理解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的
历史联系性?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它们
反映的阶级意志不同,就会存在本质的
差别。体现新着历史联系性。新的类型
的法在取代旧的类型的法时可以批判地
吸收旧法中适合新的社会形态需要的某
些因素。这是因为,法和法律意识作为
上层建筑现象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
立性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新法与旧法
之间存在历史的联系
34、试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
律原则。
(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
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
必须严格遵守法的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一
原则反映了法作为以同一尺度衡量事实
上不平等的人的调整器的特殊规律性。
这一原则不仅指权利的平等,而且包括
义务的平等。这一原则和公民权利义务
是一致的,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
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
一原则既体现在法的创制过程中,也体
现在法的实施过程中。
35、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是反映社会主
义法的本质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法的出发
点和指导思想。
[1]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一般
社会原则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总的原则
按照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和法
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反映社会主
义经济制度发展要求的基本原则;反映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的基本原则;反
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生活其
他要求的基本原则。
[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原则
(1)法治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
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
15
本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
基本要求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肯定政策、法律对发展
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水平有利的行为,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
际利益、集团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
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
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反对
一切损人利已、损公肥私,金钱至上、
以权谋私、欺诈的思想和行为。
37法律调整过程的阶段有哪些?(1)法
律调、法规开始生效的阶段。(2)产生
法律关系的阶段。(3)法律上的权利和
义务获得实现,转化为主体享受权利、
承担义务的行为的阶段。(4)法的适用
的机动性阶段。
38、试述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
(1)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2)中国社会
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
的。(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
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
发展为全国性的法,并由新民主主义法
转变为社会主义法。过渡时期的新民主
主义法制为社会主义法的创建进一步积
累经验.
39、法治、法制与法律秩序的关系。法
律秩序是依法建立的秩序。有法律制度,
而不实行法治,即不依法办事,不可能
建立法律秩序。法律秩序的建立要有完
善的法律制度和实行法治。一个国家的
法律秩序状况,是衡量该国法制以及实
现程度的客观尺度。
4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社
会关系的调整器?(1)社会主义法既是
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又是一定社会关
系的调整器。(2)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
义国家调整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国家干预
的重要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尤其必须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
调整,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
社会主义法也是用规定社会工作参加者
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违反这种
规定的法律制裁的方法来调整各种社会
关系的。
51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1)法律责任
与违法有不可分的联系。没有违法就没
有法律责任。(2)法律责任是由法律规
定的。(3)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
须由国家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
的。(4)法律责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
现的保证。
42、什么是检察监督?检察监督,是指
由人民检察院实施的法律监督。其表现
在如下几个方面:(1)法纪监督,对国
家工作人员是否守法实施监督。(2)侦
查监督,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
法实施监督。(3)审判监督。对人民法
院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施监督。(4)监
所监督。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案件的判
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改
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施监督。
4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
(1)两者的调整范围不同。(2)两者的
制定和实施的方式不同。(3)两者的表
现形式不同。(4)两者对人们的要求不
同。(5)两者产生和发展的前途不同。
44、简述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
民的共同意志并把它上升为法律的重要
意义。
(1)保证了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
的当家作主的地位;(2)是改进国家管
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官僚主义
的有效措施。
45、什么是执法必严?指执法机关和执
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
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要有法
律上的依据,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46、立法技术的意义何在?立法技术是
人们在长期法的创制工作实践中形成
的,是人类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技术对法的创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
意义,它可以使法律的表达形式臻于完
善,使其与要表达的内容相符和,便于
法律的遵守和适用。
47、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意义何
在?
(1)便于查阅规范性法律文件,从
而有利于它们的适用和遵守。我国法律
规范数量众多,及时清理以便查明哪些
继续有效,哪些已经失效,哪些应该修
改、补充或重新制定,有利于查阅法律
规范。(2)有助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
统一,建立和谐一致的法律体系。通过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可以及时发
现并消除不同时期创制的法律规范之间
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3)有利于立
法工作的改进和完善。通过对规范性法
律文件的分类整理,可以发现其中的缺
陷和空白,为改进和完善立法工作提供
依据。
六论述
1试述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指法的根本性质是法内
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
合。是法这种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
相对稳定的深藏于其内部的,只有依靠
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1]法体现由
统治阶级的共同的利益所决定的意志统
治阶级的意志。[2]法的各种规定都直接
或者间接地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
益。[3]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
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16
2如何理解法与利益之间的一般关系
一、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1]
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2]统治
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法的存在和本质[3]
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
二、法对利益的形成实现和发展有能动
的反作用[1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
发展[2]法也右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
和发发展3法是协调和实现利益的有效
手段。
3试述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
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掌握政权
法律就是一纸空文。二社会主义法是在
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1]无产
阶级不可能利用旧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必须摧毁旧法体系。[2]无产阶级在夺取
政权以后必然要在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
上创立社会主义商标法。[3]摧毁旧法体
系不应当理解为对剥削阶级旧法的全盘
否定而是在根本改变剥削阶级旧法性质
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对社会主义商标法
有用的合理因素批判地加以继承
4、试述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
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
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的完成,一国两制首先意味着要实现祖
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
一国两制条件下出现的一个国家两种法
律制度的情况,不同于历史上存在过的
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的情况。
5、试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
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
民,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
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1)有法可依,是实行社会主义
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2)有法必依,
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
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
要求之一;(3)执法必严,指执法机关
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
不苛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都
要有法律上的依据,并且符合法律规定
的程序。(4)违法必究,指凡是违法行
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
任何个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
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原则。
6、试述我国法的创制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事从实际出发。[2]原则
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稳定性连续性
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稳定性[4]、科学
的创见性。[5]专门机关工作与众路线
相结合。
8、试述法律关系的特点
一、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
系[1]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
法律关系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一
种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和
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的统一体。二、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
系。三、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
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四、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
会关系。
9、试述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内容不可分
离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具有统一性。表现为:[1]在法律关系中
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的。[2]在法律关
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的。[3]在法
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有严格的法律界
线。
17
本文发布于:2022-08-13 21:5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30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