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法学考研笔记姜明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更新时间:2024-11-14 10:54:55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2日发
(作者:山西煤矿冒顶事故)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法学考研笔记姜明安行政法与

行政诉讼法一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法学考研笔记姜明安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学习重点问题一、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___被行使

过程中所产生的___以及对行___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行政法以行政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监督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

所谓行政关系,就是行___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___。具体包

括以下两类:1.行使行___的行政机关或公共___在对外进行

管理过程中与管理相对方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同

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行政机关与法律授

权的公共___之间的关系等。

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

系属于监督行政关系,行政主体居于被监督、被审查的地位。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

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___。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是既有

___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1.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

但不等于行政关系。只有当行政关系为行政法调整,具有行政法上

的权利义务时才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关系是一种___,而行政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法律关系,以

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

的存在,是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先决条件。

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

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由当事人双方相互协商约定。当事人既不能自

由选择权利、义务,也不能随意放弃权利、转让义务,只能依据行

政法律规范的规定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

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首先,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的

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一方当事人往往处于支配地位,以国家强制

力保证其职权的行使。其次,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不以双方

主体意见一致为必要条件,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地设立或变更行政

法律关系。

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行政主

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总是交叉重叠的,权利与义务很

难分开,从这方面看是其职权或权利,从那方面看则是其职责或义

务。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行___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行政程序不同于司法程序;

解决行___议的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件的司法

程序。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

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

人。因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行政法主

体、行政法律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

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

关系中当事___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1.物。既可以

是物质形式,也可以是货币形式;既可以是消费资料,也可以是生

产资料。

2.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___;既可以是行政主体的

行为,也可以是行政相对方的行为。

3.精神财富。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

果,如学术著作、专利、发明等。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

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

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被监督的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行政法律关系的

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行

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必须存在行政法律

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容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相应的行政

法律规范的存在。没有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

义务就无法确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___的法律事实。没有法律事实存在,即使

有行政法律规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事实就是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

___、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包括法律___

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法律___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法律事实,如人的出生、

死亡,自然灾害和意外___等。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有意识的能产

生相应法律后果的活动,如行政主体的治安管理处罚行为、行政相

对方申请某种许可证的行为等。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

行为。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就是指行政法

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包括: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主体的增加、减少或改变。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物、行为或精神财富的变更。

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权利义务发生变化。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

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包括: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消灭;

2.权利义务内容的消灭。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已实现或为

新的内容所代替。

五、行政法的法源、特点与分类(一)行政法的法源行政

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

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行政法的法源可以分为以下

几种形式:1.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___,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其中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部分,对行

政法的各种具体规范起统率作用。因而宪法中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

设置、组成及基本职权、职责、活动原则,公民在有关行政法律关

系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等的规定即是行政法的法源之一。

2.法律。全国人民___及其___会制定的作为行政法渊源的法

律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某一项法律的全部法律规范均属于行政法规

范;二是某一项法律的一部分或某一条款属于行政法规范,其他部

分或条款属于其他性质的法律规范。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___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

总称。部门规章则是___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

规和部门规章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

大和地方人民___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___地方人

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关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活

动方式等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规范是行政法的重要渊源。

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___及其组成部门以及有权进行

解释的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___对有关行政法规范所作的解释,也

是行政法的渊源。

6.行政法的其他渊源。包括我国___签订、加入或承认的国际

条约中有关行政管理的内容、______与___联合发布的有关法律

文件等。

(二)行政法的特点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有下列五个

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是由各种形式

的、分散的行政法律规范组成的总和。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

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行政法涉及到国家管理的各

个领域。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稳定性相对较差,但拘束力与

强制力突出。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

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三)行政法的分类1.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

政法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

政法。

3.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分为行政___法、行政行为法

及行政监督法。

六、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法是___的法律部门。

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与刑法、民法并列的我国三大基本法律部

门之一。

行政法在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保障

行___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______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

___的合法权益。

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___、文化秩序,促进___精神文

明。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分类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合法性的要求

合法行政法律优先(行政活动不得违背现有法律);法律保留

(行政活动应当依照法律的授权进行)程序正当行政公开(保障

知情权);公众参与(表达意见陈述申辩);公务回避(实体回

避与程序回避)权责统一行政效能(赋予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

效);行政责任(行政违法或不当应承担法律责任)合理性的要

求合理行政符合正常理智;公平公正对待;考虑相关因素、不

考虑无关因素;符合比例原则高效便民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职

责、及时履行职责);便利当事人(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诚实

信用行政信息真实(行政机关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保护信赖利

益(行政行为不得随意变更)第三章行政主体概述学习重点问

题一、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___

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___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

责任的___。

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___

力,实施行政活动的___。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___的

区别所在。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___的___。这是行政主体

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

务的___的区别。

3.行政主体是能够___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

___。这是行政主体具有___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个___成

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

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___。

二、行政职权的含义、内容与特征行政职权是国家行___的表

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依其一般分为两大类: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

行政职权具有多样性。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权力:(1)行政立法

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

(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

(8)行政强制执行权;(9)行政合同的签订权;(10)行政复

议权;(11)其他行政职权,包括行政指导权、行政裁决权等。

行政职权具有以下特征:1.强制性。行政职权是法定权力,

具有国家强制力。

2.不可处分性。行政职权体现着国家意志,未经法律许可,不得

转移或放弃,不得自由转让或处分。

3.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是一个事物的两

个方面,行使职权也就是履行职责。

三、行政职责的含义与内容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

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

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其具体内容包括:1.行政主体

必须按照法定职权,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履行职务,不得失职、越权

或滥用权力。

2.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避免程序违

法。

3.行政主体的行为必须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避免行政失当。

第四章行政机关学习重点问题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特征

与种类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

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___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___,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

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

关。它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以下特征: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

制性质的社会___。

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彩的___。

3.国家行政机关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___起来并按照科学方

法依法进行活动的___。

行政机关与行政___、行政机构既有___又有区别。

行政机关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1.按照

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___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

关。

2.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不同,可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

限机关。

3.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

辅助机关、___机关与监督机关等。

4.按照行业和产品不同,可分为各种不同的专门行政机关。

二、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应遵循

以下原则:1.适应需要原则;2.精简原则;3.高效率

原则;4.依法设置的原则。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

政机关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机关的结构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与部门结构,又称

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指的是各级___上下之间、各级

___各组成部门上下之间,构成___与服从的主从关系,这种上下排

列组合方式就是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

决定纵向结构形式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管理层次,一是管理幅

度。所谓管理层次,就是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

有多少管理层次。如我国行政机关分为______(___)、省

___、县___、乡___四个层次。每级___又有若干管理层次,如

___有部(委)、司(局)、处(室)等层次;省___有厅

(局)、处(室)、科等层次。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

或者一个___直接___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一般来

说,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是成反比的。

行政机关的部门结构(横向结构)指的是同级___相互之间和每

级___各组成部门之间,构成协调的平行关系,这种横向排列组合

方式就是行政机关的部门结构(横向结构)。如各省、直辖市、自

治区___之间,部(委)内部各司(局)之间,厅(局)内各处

(室)之间,都是一种平行协调关系,共同对一个上级负责,这样

就构成行政机关的横向结构。

研究行政机关的结构,有利于根据国家___、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适当设置和调整行政机关,寻求和建立适当的管理层次和管

理幅度,保证行政机关协调地、有效地开展行政管理。

四、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就是国家根据

___、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行政机关结构中各层次、

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行政机关的体制是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整体效能的一个中心环节。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1.___制和委员会制凡将___

___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___负责

制,简称___制;而将该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议___承担者,称

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___制与委员会制各有其适用

范围。一般来说,凡是执行性、技术性与速决性一类的事务,宜用

___制,行动快,效率高;凡立法性、协调性、倾向性一类的事

务,宜用委员会制,利于集思广益,避免个人专断。

2.层次制与职能制层次制又称层级制、分级制,是指___

___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

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职能制是指______平行划

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

同,故职能制又称分职制。通常,行政机关都是将层级制与职能制

结合起来运用,以层级制为基础,在每一层次又设若干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又由分管各种事务的若干单位组成。这既便于合理分工、

相互配合,又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3.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指行___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

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___,一切均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分

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上级机关对其权限

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不可一概行

之,而应相互结合,合理运用,在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

下级机关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

___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___承担由此产生的法

律责任的___。根据行政主体这个定义,结合我国行政机关的实际

情况,可以看出,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有:(一)

______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管理全

国的行政事务的职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

定和命令。因此,___是行政主体。

根据宪法和______法以及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___作为行政

主体行使的行政职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行政法

规权;2.___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3.___和管理全国各

项行政工作权;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___实行总理负责制。___行使行政职权的方式是全体会议和常

务会议。___总理召集和主持___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___工作

中的重大问题,如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___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

讨论决定。

(二)___的组成部门___由各部、委和行、署、厅组成。各

部、委和行、署、厅作为___的工作部门或职能机关,依法对于某

一方面的行政事务行使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___组成部门一方

面接受___的___和监督,执行___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另

一方面,又可以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就自己所管辖的事项,以自

己的名义实施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因此,___的组成部

门(各部、委和行、署、厅)是行政主体。

___各部、委和行、署、厅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1.制

定规章权;2.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三)___的直属机构___的直属机构是___直接___下主办各

项专门业务的机构,地位低于各部、委和行、署、厅。直属机构具

有___职权和专门职责,可以在主管事项的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

和指示。因此,直属机构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___直属机构的职权主要包括:1.制定规章权;2.行政

事项处理权;3.裁决争议权。

(四)___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___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是

管理某些专门事项的行政职能部门,由于其管理的行政事务与一些

部、委的职能有___,因而就由相应的部委对其进行管理。这些国

家局在其成立时就具有___的法律地位,依法行使某项专门事务的

行政职权。因此,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___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具有专项行政事务管理权和裁决争议

权。

(五)地方各级人民___地方各级人民___是地方国家行政机

关,管理地方各级所辖范围内的行政事务。

我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直

辖市的区)、县、乡四级。

地方各级人民___的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地方国家权

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另一方面,它是___统一___下的国家行政机

关。地方各级人民___在管辖的地域范围内,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

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并依法对自己行

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因此。地方各级人民___都是行政

主体。

地方各级人民___的法定行政职权主要是:1.制定地方规章

权或发布决定、命令权;2.本区域内行政事务的管理权;

3.___和监督本级___的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___行政工作权。

(六)地方各级人民___的职能部门地方各级人民___的职能部

门是地方县级以上人民___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承担某一方面行政

事务的___与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___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

后果。因此,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___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

资格。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___的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主要有:1.决

定和命令的发布权;2.主管行政事项处理权。

(七)地方人民___的派出机关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

民___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该级人民___

___与管理该区域内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根据有关___法的规

定,派出机关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对行政后果承担法律

责任,实际上履行了—级人民___的职能。因此,派出机关具有行

政主体资格。

派出机关有三种: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派出机关的职权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项:1.就本行政区域

内的行政事务依法发布决定和命令;2.就本区域内的行政事务

依法进行行政管理。

第五章公务员学习重点问题一、公务员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

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的法律地位是指公务员在各种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

义务的综合表现。

公务员因其具有的双重法律身份而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一方

面,公务员是公民。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首先享有自然人的法律

地位。

另一方面,公务员是国家的公务员。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享有

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公务员的双重身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往往会发生冲突。在发生某

种法律责任的承担时应当准确加以划分。

二、行政职务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

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职务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所包含的当事人之

间的权利义务的内容便是行政职务关系的内容。

(一)公务员的权利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

权利: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2.非因法定

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

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

关工作和___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

7.申请辞职;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公务员的义务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

下列义务: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

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

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

其他义务。

三、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行政职务关系的产

生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是指公民经过法定程序担任一定行政职务

从而构成行政职务关系。

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主要有四种方式:(1)选任;(2)委任;

(3)调任;(4)聘任。

(二)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是指公务员在任

职期间,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职务关系的内容(职权、职责

等)发生变化。公务员身份仍然存在。

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主要发生在下列情况:(1)罢免;(2)撤

职;(3)免职;(4)辞去___职务;(5)降职;(6)转

职;(7)调职;(8)升职;(9)其他情形,如轮换、挂职锻

炼等。

(三)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是指由于发生某

些事实或行为致使职务关系不能继续存在。

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死亡;(2)丧

失国籍;(3)辞退;(4)辞职;(5)开除公职;(6)被判

刑罚;(7)离休、退休。

第六章被授权的___和被委托的___学习重点问题一、行政授

权的概念与特征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

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___行使的法律行为。

行政授权的特征在于:1.行政授权是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

规定作出的。

2.行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被授权的___在接受职

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行政职责。

3.被授权的___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

权。

二、被授权___的类型及法律地位被授权的___主要是指在行

政管理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某些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

义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众性自治___。

被授权___包括以下几种:1.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

业单位;2.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企业单位;3.被授

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社会团体。

被授权___享有法律、法规所明确授予的行政职权,并能以自己

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___承担行政责任。因此,被授权___在行

政法上具有___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三、行政委托的概念、特征及条件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

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

事业单位、其他社会______的行为。

行政委托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

政机关。其他非行政机关的委托不能称为行政委托。

2.行政委托中的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

3.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

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___。

行政委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委托的事项是有关众性、

社会性的行政管理事务;2.行政机关行使该项行政管理职权确

实有困难,难以负担;3.委托的职权与职责影响较小或影响程

度较轻;4.被委托___具备一定的条件。

四、被委托___的法律地位被委托的___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

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或其他社会___。

被委托的___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

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后果(包括赔偿和应诉)由委托的行

政机关承担。因此,被委托的___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五、被委托___与被授权___的区别被委托___与被授权___

二者的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被委托___不是行政主体,只

能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活动;被授权___属于行政主体,

能以自己的名义___活动。

2.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___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机关的行

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___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

权产生。

3.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___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

行政机关承担;被授权___对其行为后果___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章行政相对方学习重点问题一、行政相对方的概念及分类

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

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___。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相对方作如下分类:1.依据行

政相对方是否为一定的___为标准,可以分为个人相对方与___相

对方。

2.依据行政相对方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分

为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

3.依据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

分为抽象相对方与具体相对方。

二、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表现出来的。

(一)行政相对方的权利1.提出申请的权利;2.参与行政

管理的权利;3.听证的权利;4.了解情况的权利;

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

(二)行政相对方的义务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2.协助

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3.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第八章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学习重点问题一、行政法制监督的含

义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

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___依法对行

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

的监督。

二、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行政法制监督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

部分构成。

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

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进行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

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

公民、___。

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

国家公务员和被授权___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三、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方式(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是全面的,具有最高权威性的。其

监督方式主要有:1.法律监督;2.工作监督;3.人事

监督。

(二)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审判机关的

监督和检察机关的监督。

审判机关的监督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

检察机关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查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

件的方式进行。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是指行政监察机

关、审计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属于内部监督,有较大的监

督范围。

行政监察机关主要是对国家公务员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主要是对各级人民___及其工作部门的财政收支行

为进行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负有___和监督职责,主要是通过

检查工作、受理复议申请等方式进行监督。

(四)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___的监督公民、___的监督

主要是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或申诉、申请等方式进行。

第九章行政行为概述学习重点问题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

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

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行政行为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具有从属法律性。任何行政行为均

须有法律根据。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

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

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

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

的种类:1.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行

政行为可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2.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

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

3.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行政行为可分为抽

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4.以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申请为标准,行政行为

可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5.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不同,行政

行为可分为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和多方行政行为。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效力(一)行政行为的内容行政行为

的内容就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

体影响。

不同内容的行政行为有不同的法律效果。

概括起来,行政行为的内容主要有:1.赋予权益和剥夺权

益。赋予权益是指赋予行政相对方法律上的权能、权利或利益;剥

夺权益是指剥夺行政相对方已有的法律上的权能、权利或利益。

2.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科以义务是指行政主体使行政相对方承

担某种作为或___义务;免除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免除行政相对方原

有的义务。

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

于某个法律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是否存在予以确认;确认法律地

位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某个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否存在

及存在范围予以确认。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1.公定力;2.确定力;3.拘束力;4.执行力。

四、行政行为的成立及合法要件(一)行政行为的成立条件

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的形成或作出。

—般说来,行政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主体条

件。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公

务人员,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___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受行政主

体委托的___的工作人员。

2.主观条件。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在主观上有凭借行政职权产

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且显露达到该种效果

的意思表示。

3.客观条件。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

为,并通过一定的外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4.法律效果条件。行政行为作出后应当能够产生一定的直接或间

接的法律效果,即使某种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使行政

相对方的权利义务因此受到影响。

行政行为符合上述条件时即可成立,但并不意味着其合法有效。

(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具备下列合法要件,行政行为才能被

认定合法:1.主体合法。作出行政行为的___具有行政主体资

格,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能___承担法律责任。作出行

政行为的行政主体的具体工作人员具备法定条件,作出的行政行为

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

2.内容合法。行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行为

有明确的依据,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行

为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程序合法。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符合法定的步骤和顺序。

五、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

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

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发现其

违法或不当,由有权国家机关予以撤销,使其失去法律效力。

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某种法定

情形而依法宣布其失去法律效力。

第十章行政立法学习重点问题一、行政立法的概念、特点及分

类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

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立法既有行政的性质,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又具有立法的

性质,是一种准立法行为:1.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行政立法

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

管理密切相关的事务;其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

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

家名义制定行政法律规范的活动;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

法的范畴,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法的基本特征;行政立

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立法作不同的分类:1.依据行

政立法权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2.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___行政立

法与地方行政立法。

3.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

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

二、行政立法主体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

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的行政立法主体为:(一)______是最高国家行政机

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享

有较为完全的行政立法权。

___的行政立法权主要包括:1.依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其形

式一般为“条例”、“规定”、“办法”等。

2.根据全国人大及其___会的授权制定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

法规,即行使委任立法权。

(二)___各部门根据《立法法》的规定,___各部、委、行、

署和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___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

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___和较大市的人民___根据

《立法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___和较大市的人民

___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制定规章。“较大市”是指:省、自治区人民___所在地的市;经

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___批准的较大的市。

三、行政立法的基本程序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

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

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起草;2.征求

意见;3.审查;4.通过;5.签署;6.发布与备

案。

四、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1.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2.上级行政机关对下

级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监督;3.人民___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第十一章行政许可学习重点问题一、行政许可的概念、特征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

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

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

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

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无申请则无许可。

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行政许可以一般禁止

为前提,以个别解禁为内容。即在国家一般禁止的前提下,对符合

特定条件的行政相对方解除禁止使其享有特定的资格或权利,能够

实施某项特定的行为。

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

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作出的具有

授益性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

相对方的一种管理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

种外部行为。行政机关审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

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

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

形式,即应当是明示的书面许可,应当有正规的文书、___等予以

认可和证明。实践中最常见的行政许可的形式就是许可证和执照。

二、行政许可的作用1.行政许可是国家对___、___、文化

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

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2.行政许可有利于维护___秩序,

保障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3.行政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

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4.行政许可有利于控制进

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5.行政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

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三、行政许可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行政许可作如下分

类:1.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2.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___的许可

和附文件的许可。

3.以许可是否附有附加义务为标准,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

许可。

4.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I生许

可。

5.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

6.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分为___许可和短期许可。

四、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

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合法性原则也称为

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

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

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

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___。

3.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

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申请

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

4.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

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

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

法要求赔偿。

5.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

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应当对由

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

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

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

7.监督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

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五、行政许可的设定(一)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1.设定行政

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

节、行业___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行管理的事项,不得设定行政许

可。只有市场、社会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___才能介入,才能通

过设定行政许可进行干预。

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的积极

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

能够自主决定的不应设定行政许可。只有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___行使这些民事权利可能对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并且

这种损害难以通过事后赔偿加以弥补、补救时,才能设定行政许

可。

3.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

展。设定行政许可,不能仅仅考虑当前和眼下的利益,而应当统筹

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事项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1.直接涉及___、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

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

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有限自然资源___

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

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

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

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

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

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___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以上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能够自主决定的;(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

有效调节的;(3)行业___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4)行

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三)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分配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

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1.法律的行政许可设定权。法律可以在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设定行

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以外设定其他行政许可。

2.行政法规的行政许可设定权。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的权限比

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规范大,但在法律已经设定行政许可时,行政

法规只能作出具体规定,不能增设行政许可。

3.___决定的行政许可设定权。必要时,___可以采用发布决定

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但在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因条件、情

况发生变化而废止以外,___决定设定的其他行政许可在条件成熟

时,___应当适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___会制定法律加以设定,或

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加以设定。

4.地方性法规的行政许可设定权。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

可,但法律、行政法规已经对有关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的,地方性法

规只能作出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

5.省级___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

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___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

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执行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及

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6.地方性法规和省级___规章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地方性

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___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

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

设定企业或者其他___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许可。其设定的行政

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

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7.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六、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

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

事务职能的___。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主要有三种:1.法定的行政机关。行政

许可一般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___。法律、法规授权的具

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___,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

施行政许可。

被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___应当具备下

列条件:第一,该___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第二,被授权实施的行

政许可事项应当与该___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相关联;第三,该

___应当具有熟悉与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

的正式工作人员;第四,该___应当具备实施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

可所必需的技术、装备条件等;第五,该___能对实施被授权实施

的行政许可引起的法律后果___地承担责任。

3.被委托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

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受

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

可。

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以下规则:(1)委托主体只能在其法定

职权范围内委托实施行政许可;(2)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是法

律、法规和规章;(3)委托机关应当对被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

可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被委托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的后果承担法

律责任;(4)被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得将行政许可实施

权再转委托给其他___或者个人;(5)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将被委托

行政机关和被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七、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通常应当按照以下程

序和要求进行:1.申请与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从事

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

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但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的除外。行政机关应

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

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

本等在办公场巨松示,并应申请人的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

释。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

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处理,并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___和注明

日期的书面凭证。

2.审查与决定。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

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

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不能当场作出

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

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

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行政机关对行

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

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

申辩。行政机关应当斫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___。

对申请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

予行政许可或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准予行政许可,需要颁发

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相应的加盖本行政机关___的

行政许可证件。不予行政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

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准予行政许可的决

定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3.期限。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

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

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___限的

理由告知申请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行政许可

采取统一___或者联合___、集中___的,___的时间不得超过45

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___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15日,并将延___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

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

定的期限内,但行政机关应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

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

检测、检疫___。

4.听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

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

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___听证。

5.变更与延续。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

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

机关应当依法___变更手续。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

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

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6.特别规定。主要包括:(1)___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

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行政机关按照招标、拍卖程序确定中

标人、买受人后,应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依法向中标

人、买受人颁发行政许可证件。(3)赋予公民特定资格,依法应当

___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

可决定;赋予法人或者其他___特定的资格、资质的,行政机关根

据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的考

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

定。(4)依法应当进行检验、检测、检疫的,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

测、检疫的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5)企业或者其他___的设立等

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

核实的,行政机关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6)有数量限制

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

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

政许可的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八、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一)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种类行

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

人的监督两种:1.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检查。即上级行政

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2.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书

面检查;(2)抽样检查、检验、检测与实地检查;(3)被许可人的

自检;(4)对取得特许权的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

(二)行政许可的撤销与注销1.行政许可的撤销。行政机关违

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撤销其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对违法的

行政许可事项,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该撤销的,行政机关应

当予以撤销;撤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既可撤销也可不撤销的,行政机关应当衡量各种利益后决定是否行

使撤销权。行政许可决定被撤销时,行政机关应当赔偿被许可人因

此受到的损害。

2.行政许可的注销。指基于特定事实的出现,由行政机关依据法

定程序收回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公告行政许可失去效力。应当注销行

政许可的情形有以下六种:(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2)

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3)法人或者其他___依法终止的;(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

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

可事项无法实施的;(6)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

他情形。

九、行政许可中的法律责任(一)行政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

法律责任1.行政法律责任。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几种违法

行为包括:(1)规范性文件违法设定行政许可;(2)行政许可实施机

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的程序实施行政许可;(3)行政许可实施

机关违反法定条件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4)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实

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行为;行政

许可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

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行为;(5)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或者监督不力的行为;(6)行政机关工作人员___行政许可、实施

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是:(1)有关

机关责令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2)上级

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3)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本文发布于:2022-08-12 11:3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10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