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守法意识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11-15 12:24:09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2日发
(作者:律师港湾)

调查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姓名:

姓名:

大学生守法意识

学号:

学号:

学号: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守法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大学生的

法律意识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守法意识情况。

关键词:大学生守法意识调查

前言

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

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

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而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是推进未来法

治社会建设的的主力军,应当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所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

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一、调查主体

1、相关社会背景和主要目的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十分严峻。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

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

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

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

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选择的是高校在校大三学生。

3、调查方案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大三学生中发放20份调查问卷。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们小组对各寝室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

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情况。

1.有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我院大学生对刑法、民法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能分辨出是否违法,是否构

成犯罪,但大部分法律知识比较模糊,掌握不深。多数同学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

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

得欠缺。

2.有平等意识,但缺少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都具有平等的意识,但不能将平等落实到行为上,惧怕冲

突和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

标准。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

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但是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

而行,更趋向于现实利益而遵从于社会潜规则,罔顾法律。

三、对于上述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在于下列原因:

1、传统法律文化影响。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人们遵循着仁、义、礼、智、信等古老的训诫,信仰着充满道

德的“礼治”,崇拜着“仁政”、“贤人政治”。人们习惯于处在人治之下,缺少追求民主

自由、平等正义、人权和法治的民族理性,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有的只是把法律当作

治世的工具、治国的手段、权力的保护神的工具主义价值观。在法律的社会功用上,法律并

没有实现权利的保障和对权力的制约,反而权利被极大地限制,人民只有屈服于法律的权威,

臣服在统治阶级的统治之下。在这种人治社会中“君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唯一受人崇拜和

信仰的对象,“君主既可一言废法,也可一言兴法”,“权大于法”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只

希望有“明君”、“圣君”的统领,有“包青天”式的好官,而远离法律。这些传统重人治

轻法治,德主刑辅等观念的根深蒂固,难以消除人们法律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及特权思想,对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仍有负面影响。

2、学校法制教育存在问题。

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仅限于守法教育和法律条文教育,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一

种个人素质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在这种法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

的政治、社会课程中仅涉及了一点点法律基本知识,简单地介绍了少量的法律基本概念。大

学的普法教育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入手,将我国“一五普法”内容,即把上个世纪

80年代后期己经在全国基本普及的基本法知识拿到21世纪的大学课堂中来重新学习,这种

法制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己经与我们所处的新时代落后了,它严重阻碍着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

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制约了大学生的现代法律精神的培育。另外,学校和学生对法律知识学

习的不重视,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因素。从小学到中学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初级、中级教育阶

段忽视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在步入大学后对法律的了解微乎其微。虽然高校都开设了《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实际情况是这门课的现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早已

形成的“应试思维”使其学习大多为了应付考试,很少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司法领域中存在问题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在司法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其一部分领导干部人治思想较重,有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个别领导还干预司

法的现象经常出现。其二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执法人员耍特权、抖威风、吃拿卡要、

冷硬横推、乱、乱扣押、违反法定程序、乱用强制措施,有的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

化,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其三是司法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司法人员知法犯法、徇私枉法,

如最近几年相继出现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腐败案、江西省高级人民检察院原院长腐败

案、深圳市中级法院腐败案等。在案件处理中,同罪不同罚、同事不同理、同错不同罚等问

题屡见不鲜。培根认为“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司法)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

不平等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平的裁判把水源污染了”。这些执法和司法领域的腐

败现象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

4.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荡激、行为模式错综复杂的影响。

社会转型引起社会秩序的剧烈变化,深刻地影响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和社会的调控机

制。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

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正确思想和错误

思想同存,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并茂,各种规范不断涌现,各种调控机制相继推出,非规范性

关系不断产生,各种行为模式不断出现。这些现象使在思想上比较纯真的大学生眼花缭乱,

莫衷一是,从而影响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

四、培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法律意识是思想领域的范畴,有其固有的心理形成机制,高等院校在育人过程中要依据

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因势利导地予以培育。

1、合理建构大学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我国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在职权主义诉讼理念基础上展开的,偏重于法的适用的工

具主义,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反映出重现行规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

法轻私法等情形。因此,要调整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理念,重视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

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置中:一要始终把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

基础知识的重点,必须把法的本质、价值、功能,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

方面的法理内容根植大学生脑海;二是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三

是要增加国际法的内容,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外可增设政治理论、法理学、法

哲学、人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增长法律知识同时增强人权保护意识,

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信服法律。

2、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法

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要引用典型案例教学

法,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通过案例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传

授法理,适用法规,领悟到法律的价值,从而培养法律感情;二要实行角体验教学,可采

用情景模拟(如行政处罚情景等),给学生设定各种角(如:警官、行政相对人,案件审

核的法制人员),根据所设定的角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习法律

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三要利用现代传媒等工具,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

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四

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消极因素,通过控制传播面或者通过解惑、批驳

来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3、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

法律意志的锤炼主要通过实践,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可采取如下渠道:一是鼓励大学生参

加维护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当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合法有

效地通过法律救济途经得到妥善解决;二是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三是组建法

律社团,建立法律言论沙龙,对于社会上不合法的事情敢于仗义直言,并通过舆论的力量匡

扶正义;四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和组织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4、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法律理想和法律信仰。

法律理想的形成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以加强人文素养来促进:一是始

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一致;二是坚持共产主义

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以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法律形

式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坚持正义和忠于法律的美德。


本文发布于:2022-08-12 10:1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0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