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迎战高考学习计划
把初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
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初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
约占整个初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初三文科复习四忌
二忌急于求成,忽视小题。有些学生认为文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
太多,而在中考中基础知识题的分值不高,所以索性就放弃了。他
们不知道解决好基础知识,正是提高文科成绩的关键所在。
三忌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有些学生认为与理科相比,文科知识
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随意捡章节进行复习。其实文科复习应
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次。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
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
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中考范围内
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
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
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
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
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
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
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
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
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到每科中的一条
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
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中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
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
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
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大学生法制意识学习范文
通过身边的一些小事和调查文献可以总结出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
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道德》
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
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
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
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是大
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
二、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加强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律意识共同进步。加强大学生思
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通
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大意义。
(2)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未来的市场经济主体,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才
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
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3)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必须提高
大学生法制观念,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对立法、执法和
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
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
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
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
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
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
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
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
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
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是大
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
(3)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较为典型的就是
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为了报复那些伤害他尊严的人,选择走上犯罪
的道路。还有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
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
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
律基础知识。
二、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
心理的教育。我认为人的性格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
响,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并未成熟,对一些事情往往会做出偏激的
举动,例如马加爵事件,实质上,马加爵犯罪是他受到周围环境的
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结果。而他自己又不会调整心态去适应并正确
面对现实、难以排解痛苦,终于有一天在一点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
发、心理崩溃并铤而走险、报复杀人,铸下弥天大罪。如果马加爵
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给予更多的关爱,如果那些同学不去伤害他的尊
严,如果马加爵的法律意识在强烈一些,那么马加爵事件就可能会
避免。处于像他这样境况和地位的人很多,采取像他这样极端手段
的人却极少,无疑是他个人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缺陷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他相似的那些人也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报复别人。
刘海洋事件就更说明了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了。由此可知,
在大学阶段,一定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多进行一些心
理教育,一些法制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犯罪现象。
(3)加强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律意识共同进步。加强大学生思
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通
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大意义。
(2)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未来的市场经济主体,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才
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
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3)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必须提高
大学生法制观念,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对立法、执法和
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
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调查目的: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
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
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当代大学
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调查目的: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
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
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当代大学
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
期,大学生急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
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
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同时大学生法律观
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
极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
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
违法犯罪现象。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把我国建
设成为法治国家.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当代大学的本科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
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
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律各个方面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相关
法律专业术语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
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
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
的答案,均为单选题。本次调查不记名,调查内容除了对法律问题
的回答外,还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以便我们做比较
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共203份。
调查结果及分析:
(1).性别:男54%女46%
(2).年级:大一26%大二27%大三21%大四20%
(3).专业:文科31%理科69%
您从何时开始接触#法律的?
A小学16%B初中29%C高中16%D大学39%
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普遍偏高,很晚才开始了
解法律知识。只有少数人是从小接受法律的熏陶。
您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系吗?
A关系密切51%B关系不大37%C没关系9%D不知道,说不清3%
分析:大多是都认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我们
当代大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法律的。还有一点同学认为不知道,说明
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不良现象,作为一个大学生连自
己的想法也不知道,可想而知这是很可怕的事,这一体现出了我国
教育应试的失败。
A高;能23%B中;勉强能61%C还可以,一般的能14%D低;不能
分析:对我国比较重要的法律大学生大多都知道,不知道的人几
乎没有。
您的法律知识主要从何而来?
分析: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大多来源于学校,家庭教育很有帮助,
总之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较多。社会宣传也有很好的效果。5.
您知道自己有哪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吗?
A全部知道9%B主要的知道40%C小部分知道40%D不太清楚11%
分析:对于自生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的占大多是说明大家的法律意
识和维权意识相当强。
您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A3月15日4%B11月1日4%C12月4日67%D不知道25%
分析:大多是大学生都知道法制宣传日,也有少数人根本不了解。
说明一些大学生不够诚实,明明对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还
是要装的自己很有法律常识,不过有很多大学生还是不知道法制宣
传日,这说明大家对法律不够重视。
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您会如何处理?
A向亲人,朋友,老师求助40%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
天空,自认倒霉了。20%C犯我者,虽远必诛,用武力解。34%D向有
关部门寻求法律保护6%
分析:生活中遇到侵犯自己权益的事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向亲友和
老师寻求
帮助,而很少的人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了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用法维权意识较差,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
高,易冲动。
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国无法不行40%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46%C、
一般,可有可无的东西10%D、基本没用,法律不如关系有用4%
分析:法律的重要性是被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可的,只有少数几个
人认为法律不重要。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逐年上升。
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您的态度是
A、充分信任10%B、比较信任61%C、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
道26%D、不信任3%
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42%B、党委、政府、人大、
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22%C、众监督26%D、执法机关自我监督10%
分析: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支持
社会舆论的人占大多是。说明政府自己监督自己是不被当代大学生
认可的,我们更加相信众的眼睛和媒体舆论的力量。
你认为法律意识与教育程度有关吗
A有密切的关系57%B有一点关系27%C毫无关系13%D不太清楚3%
分析: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教育有着密切的
关系。
你认为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
A社会还不够发展24%B家长、老师等人的影响16%C高等考试教
育制度不合理40%D自身要求过低20%
分析:本题说明约有2/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之所以欠
缺是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也有1/5的大学生认为自身要求过低
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如果有法律意识方面的社团,你是否会参加
A积极参加30%B参加42%C消极参加15%D不参加13%
分析:有超过70%的学生都很愿意参加法律活动。说明大家比较
喜欢参加实践活动不喜欢只是纯理论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每天都在
教室里面接受理论知识现在早就想出来实践活动了,所以这一点是
每一个大学生的心声。
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权利34%B惩治犯罪26%C维护社会治安37%D不清楚3%
分析:大学生对法律的作用认识各有不同,也有极少数的大学生
根本不了解法律的作用。其实法律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
都能健康、快乐、自由、幸福、有尊严的活着。让整个社会都能够
协调运行、和谐发展,让那些坏人得到应有的教育惩罚不是目的,
教育才是根本。
你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丰富吗
A非常丰富10%B比较丰富40%C一般42%D比较匮乏8%
您觉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
A没有,法律离我很远,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以后再了解也不
迟18%B意义不大,可以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地方太少了61%C有
意义,但是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11%D有,法律常常帮我
解决实际问题10%
分析:尽管多数大学生比较赞同应当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但是与
此同时他们并不选择用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看见大学生还是不
太信任我国现在的法律。
您觉得下列哪部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大?
分析: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民法比较重要,可见我们当代大学生法
律知识还是不多。不过我们的调查问卷也存在很多问题。
你认为造成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27%B、贫富悬殊是产生犯罪的土壤,影
响了教育效果21%C、个人自觉性是根源12%D、法律教育活动本身的
局限性40%
分析:当代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
是法律教育活动本身具有局限性。
问答题,你认为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提高大
学生法律意识有哪些建议?
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自身要求太低,认
为法律的作用不大,积极性不高。
建议:多开展与法律有关的活动如讲座、知识竞赛,高校开设基
础法律知识课程,大学生应当多关注有关法律方面的电视节目(如:
CCTV12、法制频道等)。
调查总结:
综合本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偏高,
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较为缺乏,法律意识总体来说比较薄弱,遇到问
题并不习惯于使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但对于我国公安机关、法院、
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持比较信任的态度,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法
制观念在逐年上升。问卷也同时反映出了,他们认为自己法律意识
比较薄弱,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
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
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
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
大学生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
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
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
程度。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体,由于尚
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
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
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
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
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
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这种被动的法律意识更多的是一种守法教
育下的结果。例如,现在一些高校内的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都以描
述违法犯罪的案例及其所受的惩罚居多,往往使得大学生感受到的
更多的是法律的铁面无私和无情,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得出了只要自
己不违法,就无需学法的错误结论。守法教育固然是法制教育的重
要内容之一,但如果将守法教育代替整个法制教育,以守法为法制
教育的初衷和归宿,则不仅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
法律意识的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
价值取向的悖逆。只有彻底转变法观念,以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和
权利的积极行使为出发点,才能在更深层面上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
识和建设法治国家做出回应。
针对此次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我们能看出当代大学
生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应该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
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
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
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而且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从
课堂中学到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
自己的才华的同时也为国家的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过大学生法制意识学习范文篇的人还看了: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
人”,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
心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要降低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
出生命的活力。现实的课堂中,很多老师经常让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但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迫于应试的压力,经常会把教参上
的所谓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有时候自主、合作、探究会流于
形式,学生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真正锻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
长。要真正使学生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上自由生长,我们必须努力做
到“五还”,努力让学生把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
主动参与者,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还给“时间”,让学生拥有探索的天空
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学生立场。一切教
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在语文课堂上,教
师要摒弃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让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不再高高
地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不再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
而是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时走到他们中间,
俯下身子倾听,并适时指导,和学生交流预习收获,一起圈点,勾
画,摘录,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互相补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
自主探索的天空。更多的时候,教师应该是一个“信息的重组者”,
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要帮助每个学生到适合自己的学
习方法,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到自信,
大方地交流自己学习中的所思所得,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轻松、
快乐地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
册教材中《麋鹿》这一课时,无论是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还是传奇经历,都是学生感兴趣且又是未知的话题。教师扼其要点,
以“课文是怎样介绍麋鹿特点的?”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的学
习,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在相互交
流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交换掌握的信息,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丰富
了对麋鹿的了解,还对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还给“空间”,让学生释放内在的潜能
传统的课堂,就是学生要毕恭毕敬地坐着,不能越雷池半步。事
实上,这样的要求大大地扼杀了学生生命的活力,剥夺了属于学生
的课堂权利。把“空间”还给学生就是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座位的朝向”,“采用前排学生转身向后即组
成四人小组的方式”,这种形式运用在组内交流预习收获和疑难问
题的讨论,效果非常好。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
学生对于“厄运”一词的理解及文本中谈迁的“厄运”到底指什么
不是很清晰,这时就用四人一小组的方式,在组内先讨论,组长用
心记录组员的发言,小结后汇报本组的理解,其他组员补充。在教
学《爱之链》时,小组合作探究,很快就通过品读描写人物的神态、
动作和语言感悟到人物的品质。在讨论“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
作题目?”时,同样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联系上下文,联
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在组内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组长汇
总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
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乔依在遇到困难时受到他人的许多真
情帮助,所以他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
真情是互相传递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实践证明,
给足时间,还学生学习的“空间”,很多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
三、还给“工具”,让学生类比中得法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就是要教会学
生如何学习,要掌握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工具主要指教会学生
学习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步骤结构等综合学习某一方面内容的
“类结构”,掌握了这些结构再运用结构,学生开展主动、独立学
习。需要强调的是,此类教用结构的方法,必须要求教师拥有课程
意识,树立长程观念,要敢于跳出教材的编排体系,对教材进行二
次开发和归类重组,将同一类课文重新组建单元进行教学,这样有
助于学生对“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如进行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学习,
在学习《九寨沟》后,师生一起总结出写景类文章的大致学法结构:
理顺序——景物——抓特点——想画面——悟情感,然后学生用
这样的结构去学《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等文。再如在学习了
《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后,总结出故事类课文的一般学法结构:知
故事——品人物——悟愿望——练复述(或续编),学生再学到此类
文本内容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学法结构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也
就轻松、顺畅得多了。
四、还给“提问权”,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
五、还给“评议权”,让学生在交流中延伸
评议包括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新课程
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
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而现实课堂中,教师评价往往主宰了教学过
程。把“评议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意识
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才会主
动地去思考,大胆地去表达,对于同伴的意见与建议、表扬与批评
才会用心关注并给予回应。如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以前一贯的做法
是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评价,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的是生
生之间的互评,读得好,好在哪里;不好,又有何建议。在品悟文本
时,一组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收获、感受后,让其他组学生评
价,赞同别人的意见,就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觉得别人说得不够全
面,就补充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回答提出异议,可以进行争议性评
价,据理力争;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则进行创造性评价。总之,
在我们的课堂要还学生“评议权”,鼓励学生多评多议,形成宽松、
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
新思维。
课堂上,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
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
学真实有效的必要措施”,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从学生的生命成长
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彻底转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克服自己的
惰性,从每一节课开始,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课堂充
满生命活力,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并重新开花结果。
大学生村官学习实践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心得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
要思想,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等一系列有关发
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
针,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对于工作在第一线的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如何践行第三批科学发
展观,带领农民众发展致富,关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客观实际,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
用实践的经验丰富发展的理论。而对我而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村
官”,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必须结合我村实际,在
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好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发
展,是对我工作的根本指导。
第一,要深入学习,正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四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具体的要求便是,用发展的
方法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基层工作必须坚持的一
条基本经验。离开发展谈科学发展观,会产生对科学发展观的曲解
和误读,也就会在基层工作中犯错误。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就面对
的是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众的利益为主,服务好众,做
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
学发展观理念,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众放在最主要、最根本的位置,以人
民众的需要确定本村的发展目标,依靠体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
的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
人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兼顾
各方利益,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明确态度,认真贯彻。首先,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
把握其精神实质。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三个要求,结合农村经
济发展的现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
会发展整体推挤,理论不动摇,实践中不偏移。全面协调好各方利
益,兼顾公平,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城乡社会发展,更加注
重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原则,
既要考虑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要求,也要
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着想。绝不能渴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方式,换来
经济一时的增长。结合我村实际,必须在镇政府党委的统一安排部
署下,规划好本村经济发展的目标,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寻一条
符合本村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我国取得
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的是,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功劳。历
史的经验证明,只有以积极、主动的、开发的心态对待遇到的新问
题,才能到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现今我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
的变革,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需要有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技巧,更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
念。
第四,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基层工作,是将科学的理论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基层干部的工作经验丰富,通过向他
们学习,可以全面了解基层工作的现状,将科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与
实践,同时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成功做法,不断积累新的工作经验,
更要防止理论脱离实际瞎指挥和不切实际的盲目蛮干。在基层工作
四个月以来,虽然我适应快,工作也认真勤奋,但对农村工作的要
求还有很大差距,要继续加强对党的惠农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科
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学习开展工作就需要的基本知识。通过
做点点滴滴的事情开始,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现在尤其是要认真学
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帮助众做好产业结构培植和规划,目前,
我村已在试种100亩的药材种植,培育成功后,将逐步推广,我们
已将药材产业作为本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并同时协调好其
他产业的发展。
第五,要深入众,服务好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
工作在第一线的“村官”而言,就是要深入众,了解众、关心
众、帮助众。必须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进众中去,虚
心向众学习请教,认真听取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了解众所
想、所需、所盼,一切能及为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与众
打成一片。只有积极走进众,才能融入众,才能缩短与众的
距离,增加对众的感情,树立牢固的宗旨观念。
总之,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工作中要求真
务实,真抓实干,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以全局思维带领众
增收致富!
本文发布于:2022-08-12 10:02: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0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