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教材内容

更新时间:2024-11-07 10:59:17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1日发
(作者:民法的基本原则)

思修课教材内容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制观念,是指人们进

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大学生应该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为之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

治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应有

的贡献。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首要目

标和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在这我法律知识基

础上,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确立法治观念,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护法精神。

(二)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一个国家数量众多的法律之所以弄懂构成

一个内部协调的法律体系,就在于这些法律遵循

或体现着共同点法律理念、精神。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是对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理念、

精神最精确深刻的诠释。因此,大学生通过学习

和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把握法律的内在

精神。

(三)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有助于帮助大学生

改造内心世界,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塑造新的行

为模式。首先,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

过程中,会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自觉依法

办事的习惯。其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具有

很强的行为指导功能,有助于大学生依法参加社

会公共生活、实施法律行为。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

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

广大人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

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

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

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已发送享有广泛

的自由和权利。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

当领导国家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包括四

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二是严格执法,三

是公正司法,四是全民守法。

2、执法为民

合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

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

然反映。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尊重

人民众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

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二是尊重和保障人

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三是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价值

追求,也是中国特社会和足以的内在要求。有

两方面要求: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

重。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4、服务大局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有

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5、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我过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实

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认识和把握

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的关系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土壤,又为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提供了思想元素和文化资源。大师,社会主

义法治理念并不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直接延

续,而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批判吸收。我们

在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精华的同时,必须坚决

反对和摒弃封建人治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虽

有一定的联系,但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资本主义

法治思想的一些有益思想和观点,对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有借鉴意义,但从根本上来讲,资本主义

法治思想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至之上,服

务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在于

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因此,

在借鉴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某些合理因素的同

时,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

与法治理念的根本区别,认清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的实质,有力抵御其中的错误思想观点的侵蚀。

3、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一

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执政基本方式。

4、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治思维思考与处

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

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但

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

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

与取向。

(二)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

1、法律至上。法治思维方式不仅表现为法

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手段和工具,更要强调法律

是治国理政的最该准则,治国理政必须奉法律为

至上原则。法律的至上性表象为法律普遍适应

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2、权力制约。国家权力人民赋予的,应为

人民而行使因此权利运行必须受到有效制约和

监督。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

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人权保障。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和应

当享有的权利。法律的重要作用就是充分尊重和

保障人权,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人权。人权的法

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

法救济。

4、正当程序。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程度问题与实体问题同样重要。人们应该正当程

序追求实体公正的结果。只有按照正当程序处理

问题,处理结果才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正当程

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性等基本

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特征,

同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范畴。社会主义民主

和社会主义法治质检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

会主义法治的限制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

法孩子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

的重要实现途径。

(二)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1、权力来源于权利。2、权力服务于权利。

3、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4、权力必须受到权

利的制约。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第二、总量上的

等值关系。第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四)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是宪法和法律的基

本价值取向。但是自由和平等之间既存在相容和

一致的方面,也存在对立和冲突的方面。树立正

确的自由平等观念,协调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是

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

(五)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实体

法和程序法的关系。使头发和程序法是法律体系

两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

正的关系。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

不可偏废的方面。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一)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是培养

法治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

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了解国家

在某个问题上的法律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

原则和规范,才能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

法律问题。

(二)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

的基本要素。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

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思维的过程就

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

程。因此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

律方法。

(三)参与法律实践。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

几种方式岑宇法律实践。一是参与立法讨论,二

是进行法律监督,三是旁听司法审判。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

必须以社会主义理念为指导。实施依法治国的基

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

法治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

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切实维护和实现

公平和正义;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促进经

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

增强法制意识,学法、知法、用法维护宪法和法

律权威,执行法令、法规和各项行政规章。自觉

地遵纪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起码条件。现代

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法制意

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认真执行各项法令、

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

道德,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培养公民的法制

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自

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的一个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以

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氛围。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因此,包

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

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

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内不可违抗性。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

内在说服力。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时就爱你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当国家

的最高权威是领导者个人时,政治的稳定、国家

的兴衰就将寄托于领导人个人身上。随着领导人

的更迭,国家的政局就有可能大起大落,政策与

法律也会频繁变动。但是,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

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

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尽

管领导者会不断流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

秩序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

的神圣使命。

(一)推进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又要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不仅

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且要带头维护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二)提高立法质量

树立法律权威,不仅要靠保障法律实施的国

家强制力,更取决于法律本身的合理性。

(三)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法律的权威不仅取决于法律的内容是否科

学、公正、合理,也取决于法律能否得到严格、

规范公正的实施。

(四)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保证法律权威的重要机构。司法机关

是否有权威和公信力,直接影响到法律是否权

威。

(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

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法律基石所有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

行为规范,也是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因此,维

护法律权威,既是党和国家机关的神圣使命,也

是公民个人的崇高使命。对于公民个人来说,既

要增强法律意识,按照法律规行事,又要自觉尊


本文发布于:2022-08-11 18:4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70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权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