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会保险法以及社保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新突破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由十一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颁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
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
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
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大举措。总书记深刻指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
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
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对加快推进覆
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社会保险法》对各项社会保险作出了全
面的制度安排和规范,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
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重要的保
障和推动作用。
第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社
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
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
任。《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规范,使相关各方、
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并必将带动一系列单项法规、规章和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三,《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
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不仅对社会保险工作是极大的促进,也将对整个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
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各类人才自由流动阻碍、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
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
范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
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以前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
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对
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
《社会保险法》从草案起草,到国务院审议,再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始终坚持
了以下原则: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和事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关于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带
有根本性的基本方针,关于社会保险要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
会化以及加强基金管理监督的要求等,都在法律制定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使广大人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社会保险法》确立的我国社会保
险制度框架,把城乡各类劳动者和居民分别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努力实现制度无缺失、
覆盖无遗漏、衔接无缝隙,使全体人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三是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社会保险法》从我国基本国情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制度上,优先体现公平原
则,做出适当的普惠性安排,通过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加大社会财富再分配
力度,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体现激励和引导原则,坚持权
利与义务相适应,把缴费型的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
四是确立框架,循序渐进。《社会保险法》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发展的实践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社会保险的有益做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
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同时,基于我国社会保险体
系建设正处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
《社会保险法》也保持了必要的灵活性,作出了一些弹性的或授权性的规定,为
今后的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留出了空间。
三、《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
《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
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
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本法总结二十多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对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基本模式、资金来源、待遇构成、享受条件和调
整机制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规范,并规定了病残津贴和遗属抚恤制度。根据开展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一重大实践进展,本法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
要制度作出规范。此外,本法还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同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
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为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奠
定了法律基础。
第二,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本法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的覆盖范围、资金来源、待遇项目及享受条件、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作了比
较全面的规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了原则规定,并授权国务院规定管理
办法。
第三,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
本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也分别单独成
章,对其覆盖范围、资金来源、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等作了具体规定。
四、《社会保险法》明确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社会保险法》将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人都纳入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覆
盖范围,具体是: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我国城乡全体居民。即
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无雇工的个
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
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可以参加新型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未就业的居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社
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
会保险;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
定。
第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覆盖了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第三,被征地农民按照国务院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到
用人单位就业的,都应当参加全部五项社会保险。对于未就业,转为城镇居民的,
可以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保留农村居民身
份的,可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第四,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也应当参照本法规定参加我国的社会保险。
五、《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
筹资渠道,明确了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具体是:
第一,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保险缴费。本法规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
第二,居民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本法规定,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城镇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第三,明确了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本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
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中,政府对参保人员给予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
补贴;国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
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六、《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的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
为了保障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及时足额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法》
在现行规定基础上,分别概括地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的待遇和享受条件,并在总
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现行制度中称为基础养老金)和
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
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缴费不足十五年
的人员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
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
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第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
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和医疗消费水平等差距
都很大,国务院只对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作了原
则规定,具体待遇给付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确定。考虑
到这个实际,本法没有对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作更为具体的规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
第一,为了缓解个人垫付大量医疗费的问题,本法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直接结算制度。参保人员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中,按照规定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
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
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
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在明确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
围的同时,本法规定,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
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向第三人追偿。
(三)工伤保险待遇
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基础上,《社会保险法》有三项突
破:
第一,将现行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
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和“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
金”改为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在进一步保障工伤职工权益的同时,减轻了参保
用人单位的负担。
第二,为保证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本法规定了工伤保险待遇垫付追偿制
度。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
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后由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追偿。
第三,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
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向第三人追偿。
本文发布于:2022-08-11 15:3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69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