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变化,生
活中的摩擦、矛盾和纠纷也会日益增多。人们在几乎每一个生活领域中,都会不同
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每个人都要依法行
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知法、守法、用
法、护法,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准绳,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才能有效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课标内容
本专题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没有的,是编写教材时新增加的。这是因为,教
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和审读专家在教材编写
过程中认为,作为高中学生,应当掌握一些中国特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本专
题的编写思路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阐述法的本质、产生、发展和作
用等问题,特别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法治建
设的实际,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要求
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了解法的本质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基本要求2.知道法的基本特征。
3.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点和作用。
发展要求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1.不作拓展的内容:
制定、认可的含义。
2.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①法的产生和四种类型。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法的有关论述。
③社会规范、法律实施、法律遵守和法律适用的含义。
④人类运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大体过程。
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
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3.知道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4.懂得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思想基
础。
发展要求
1.不作拓展的内容:
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具
体要求。
②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说明2.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法律体系的含义。
②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
诉讼程序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
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含义。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2课时,每框题1课时。
2.教学方法:
(1)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教师可以从古汉语中“法”字的写法和
西方的正义女神为题材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法的性质和
公平、正义的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当代中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
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
的公平、正义。
第二目题“法:国家制定和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提供的《说
文解字注》中对“法”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利用课
文提供的两则材料,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来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结合社会生活的
实际,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谈谈我国的法在各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依法治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通过阅读教材,
让学生重点把握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懂得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目题“有法可依:形成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通过讨论的形
式,让学生说说我国有哪些具体的法律?然后结合课文简要归纳我国的法律体系。
知道形成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和基础,知道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统帅地位。
第三目题“依法办事: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可以利用课文设计的探究
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说明权利和义务的不可分割性,同时引导学生举出日常生活
中自己或发生在身边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事例,通过自我剖析或小组讨论来提高对
权利和义务统一性的认识。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
一、课标内容
引述人身权、财产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解析城乡生活中维护各项民事
权利的典型案例。列举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事例,说明既要依法
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二、教学要求
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1.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基本要求
2.明确实现民事权利的要求。
3.了解违反义务须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方式。
4.知道法律规定的追究民事责任的诉讼时效。
发展要求
说明
不作要求的内容: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
第二框题积极维护人身权
1.了解生命健康权及侵权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基本要求2.知道姓名权与肖像权及侵权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3.了解名誉权与隐私及侵权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发展要求
说明
不作要求的内容:
肖像的含义。
第三框题依法行使财产权
1.了解财产权的分类,知道保护财产权的法律依据。
基本要求2.明确所有权的含义、类别、取得方式及财产共有形式。
3.了解担保物权的含义及种类。
发展要求
说明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民事权利体系图。
②不动产、动产的含义。
③按份共有、共同共有的含义。
④第二目题“物尽其用-用益物权”。
⑤抵押、质押和留置的含义。
第四框题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1.了解著作权的含义、类别及保护。
基本要求2.知道专利的种类及专利权的获得与保护。
3.知道商标及注册商标权的保护。
发展要求领会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1.不作拓展的内容:
不同种类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2.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①作品、作者的含义。
②知识产权的内容。
③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含义。
④驰名商标的含义及特点。
第五框题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
基本要求
1.知道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知道法律对民事主体行使人身权、知识产权的限制。
发展要求
说明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5课时。每框题1课时。
不作要求的内容:
法律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及其处理。
2.教学方法
⑴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建议教师坚持从生活出发的教学原则,选
取一些典型的生活实例加以分析、探讨,引导学生感悟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理
解并接受“民事法律关系”的有关知识。
第二目题“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可以采用材料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
思考中懂得实现民事权利的要求。
第三目题“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可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教材叙述的两层意思:一是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人履行其
义务,法律对于违反义务者施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权利人在实现民事权利、追
究他人法律责任时,还应当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⑵第二框题“积极维护人身权”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生命健康俱可贵”,建议采用读、议、讲、练等教学方式,引导学
生了解生命健康权是人身权中最基础的权利,明确侵害生命健康权必须承担的法律
责任。
第二目题“姓名肖像受保护”和第三目题“名誉隐私不可侵”,建议以实际案
例或生活场景导入,引起学生对自身权益的关切,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引导学生了解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与隐私,弄清诸如教材
中所提及的案例、日记、“一米线”等问题,明确侵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⑶第三框题“依法行使财产权”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定分止争――所有权”,建议通过一些具体的情景材料导入,材料
可以选择教材上的,也可以是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和事例,并通过
适当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让学生逐步了解财产权和所有权。对
不同形式的财产共有关系要注意结合社会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能够予以正确鉴别、
分析。
第二目题“物尽其用――用益物权”,不作要求。
第三目题“增强信用――担保物权”,可以采用讨论、讲授等结合的方法进行,
层层深入,还可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担保物权的含义及种类。
⑷第四框题“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著作权――创作者的保护神”,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一组镜头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鉴别对比,提高对著作权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教学中要注意选取
有关的探究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知识产权问题,理解并接受著
作权的相关道理。
第二目题“专利权――发明家的竞争利器”,建议教师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关注,帮助学生了解专利的种类及专利权的获得与保护。
第三目题“商标权――经营者的点金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
运用好问题教学法:一是组织好隐涵这些思想的生活题材,这是基础;二是要根据
题材设计好有思维质量的问题,这是关键;三是创设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这是保
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感悟
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魅力所在。
⑸第五框题“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合理合法行使权利”,可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事例,采用学生自
主探究,也可运用课本所提供的情景材料开展探究式讨论,使学生能够把握民事主
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课后还可以指导学生以撰写小论文等形式配合学习。
第二目题“行使权利有界限”,建议教师运用课本所提供的情景材料,或结合当
前形势的变化、法律的调整提出一些新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角参与、感悟、讨论
交流,然后进行归纳,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民事主体行使人身权、知识产权的限制。
其中“法律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部分不作要求,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
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
一、课标内容
列举解决各种民事纠纷的事例,表明合同是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所达成
的一种协议,评述签订合同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解析签订债务合同的权
利和义务,列举履行债务合同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明确信守合同的重要意义。列举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违反合同应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
二、教学要求
第一框题走近合同
1.知道合同对于预防和解决纠纷的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2.理解合同的含义。
3.懂得签订书面合同的意义。
发展要求领会合同中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生活中树立合同意识。
1.不作拓展的内容:
①债权人和债务人。
说明
②合同的设立、变更与终止。
③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
2.不作要求的内容:
合同的其他形式。
第二框题订立合同有学问
1.了解订立合同的两个步骤:要约与承诺。
基本要求2.知道合同的内容。
3.分辨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
发展要求尝试拟订简单的合同,感受合同自由与公平的理念。
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
①意思表示。
②要约邀请。
③法律对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订立合同的有关规定。
第三框题言而有信守合同
基本要求
1.知道履行合同的核心。
2.把握合同履行应当遵循的原则。
发展要求列举履行合同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增强信守合同的意识。
说明
不作拓展的内容:
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的。
第四框题违约与违约责任
1.了解违约及违约责任。
基本要求
2.知道实际违约的表现。
3.了解违约行为的免责情形。
4.了解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发展要求
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
①预期违约。
②合同法对违约金数额的有关规定。
③违约金与定金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4课时。每框题1课时。
2.教学方法
(1)第一框题“走近合同”的教学方法建议:
可通过教材的情境材料或列举生活实际中类似的合同纠纷事例,引导学生在探
究中懂得合同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理解合同的含义,了解合同的形式,
明确签订书面合同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同法的兴趣,树立合同意识。
(2)第二框题“订立合同有学问”的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生了解订立合同的两个步骤和合同的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材第二目
题设计的两个探究活动,也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
讨论探究,比较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对可能接触到的合同能进行初步鉴别。同时,
建议采用实践操作法,把本框教学与专题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因地制
宜拟订一份简单的合同,并要求对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同学间进行互评。
(3)第三框题“言而有信守合同”的教学方法建议:
可让学生课前收集除教材提供的材料之外更多的关于合同履行的案例或者事
例,引导学生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展开讨论,在比较分析中懂得合同履行的意义和
核心,把握合同履行的原则,进而帮助学生增强信守合同的自觉性。
(4)第四框题“违约与违约责任”的教学方法建议:
可结合教材设计的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争议焦点,
通过讨论依次搞清楚什么是违约、违约的种类、违约行为的免责情形(尤其要掌握
不可抗力对合同的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等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合同纠纷案件。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针对合同中发生纠
纷的案例,在班级中模拟一场法庭辩论。
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
一、课标内容
叙述求职、应聘的各种方式和程序,归纳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评议
成功就业的经验。引述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评议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
案例,说明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引述规范市场竞争的法律条款,评议经
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关切,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第一框题通往就业之路
1.懂得公民合法劳动权益受法律保障。
基本要2.知道求职的重要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求3.了解劳动合同的含义和条款。
4.懂得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
发展要理解劳动合同双方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必要性,树立尊重劳动合
求同法的意识。
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①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条件。
②劳动合同补充条款的含义和内容。
第二框题就业维权之道
基本要
求
发展要
求
1.把握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2.懂得劳动者应承担的相应义务。
3.明确劳动者的维权途径及程序。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劳动纠纷案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
①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加班加点的有关规定。
②国家对特殊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
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第三框题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基本要
求
1.体会经营者之间公平竞争的必要性。
2.了解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为。
3.知道经营者应保证、保障、尊重消费者的有关合法权利。
发展要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制假售假”的危害性,培养公平竞争意识,
求树立诚信理念。
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
①有关商标、认证标志等的解释。
②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③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3课时,每框题1课时。
2.教学方法建议
“调查研究、主体尝试法”和“案例分析、讨论法”应是本专题的主要教学方
法。
(1)调查研究和主体尝试。
如“选对求职路”目题的教学,可以“求职”为题眼,第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求职
方法和途径”的调查。第二步设计情境模拟几种招聘方式,让学生在这些搭建好的
求职平台上演练求职程序,初步懂得求职的主要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再如,“签订劳动合同”目题的教学,可先让学生查标准的劳动合同文本,再对照
合同文本,学习、理解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
(2)案例分析和讨论式教学。
如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知识性强,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法
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通过对“雇主雇员争议”案例的分析讨论,认
识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就业者可选择的维权途径。
再如在讲述第三框题时,可讨论以下问题: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什么
是市场经济的共同需要?生活中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曾给你和你的家人或是社会带
来过哪些不良影响?作为消费者,在消费中应维护哪些基本权益?经营者依法经营
对成功创业有哪些重要意义?对比分析企业失信的危害及守信的意义。等等。通过
层层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熟悉内容、理解知识、明确要求,提高“未来劳动者”劳
动就业与守法经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专题五家庭与婚姻
一、课标内容
概述确定婚姻关系的法律程序,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解析夫妻之间的财产
关系及其他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列举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针对虐待、遗弃、
家庭暴力等问题,解析规范家庭关系的法律条款。
二、教学要求
第一框题构建和睦家庭
1.懂得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
基本要
求
2.知道法律对非婚生子女、合法的收养关系的保护。
3.了解侵犯家庭成员、破坏家庭和睦的主要行为。
4.知道《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家庭的法律屏
障。
发展要
求
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
①我国《婚姻法》简介。
②父母离婚后与子女的关系。
③对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处理。
第二框题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基本要
求
1.知道结婚的含义。
2.了解结婚的具体条件。
3.懂得结婚登记的意义和程序。
发展要了解合法婚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婚姻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
求识。
1.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婚姻法》关于重婚的规定。
说明②血亲、直系血亲、旁系血亲的含义。
③民间婚约。
④《婚姻登记条例》关于婚姻登记机关的规定。
第三框题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
基本要1.了解夫妻人身关系的主要体现。
求2.知道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处置方法。
发展要
求
1.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
①夫妻双方都要履行家庭义务。
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③《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的具体规定。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3课时,每框题1课时。
2.教学方法
⑴第一框题“构建和睦家庭”教学方法建议:
从学生家庭生活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列举家庭的成员,说明他们之间的亲情关
系和法律关系,懂得《婚姻法》是处理家庭关系的准则。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着
重理解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了解在家庭中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
和睦的主要行为,引导学生不仅懂得有权享受温暖的家庭生活,而且要知道运用法
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⑵第二框题“法律保护下的婚姻”教学方法建议:
利用教材的教学情景或选取典型的法律案例,结合《婚姻法》有关条文规定进
行本框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原则和程序,懂得婚姻大事
的重要性、严肃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法制意识,增强在婚姻中的责任感。
⑶第三框题“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教师选取典型法律案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
探究,了解夫妻间人身关系的主要体现、财产关系的主要内容以及处置方法,理解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明确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学生逐
步形成正确的家庭婚姻观。
专题六法律救济
一、课标内容
剖析典型案例,理解司法调节、行政复议在解决权益纠纷中的作用。归纳公民
的诉讼权利,了解行政、民事、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评述具体案例中的证词和证
据,确认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和作用。概述律师的职责和作用,解析被告人享
有辩护权利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框题不打官司解决纠纷
基本要
求
发展要
求
1.了解人民调解的作用和调解原则。
2.知道仲裁的特点和仲裁制度的主要内容。
3.了解行政复议的性质、原则和特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纠纷,初步形成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
1.不作拓展的内容:
①人民调解委员会。
②仲裁委员会。
2.不作要求的内容:
说明①诉讼调解和诉讼外调解。
②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
③仲裁协议。
④设立行政复议制度的目的。
⑤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表现。
第二框题心中有数打官司
基本要1.知道诉讼的含义、种类。
求2.了解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知道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发展要
求
1.不作拓展的内容:
①三大诉讼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②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及其主要职责。
2.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实体法的含义。
说明②三大诉讼各有侧重。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诉讼中的体现。
④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
⑤《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有关规定。
⑥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具体情况。
⑦上诉期限。
第三框题诉讼的基本程序
1.了解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及管辖。
基本要2.知道法院受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条件。
求3.了解诉讼的一般程序。
4.知道两审终审制。
发展要
求
1.不作拓展的内容:
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刑事诉讼中的立案管辖。
说明
2.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确定案件由哪一级别法院管辖的因素。
②民事起诉状。
③刑事诉讼的起点――立案。
④民事诉讼法关于法院调解的规定。
⑤刑事诉讼中法庭调查的顺序。
⑥少年法庭。
⑦二审程序的不同处理。
第四框题用证据说话
1.了解诉讼证据的含义和种类。
基本要2.知道举证责任的含义。
求3.了解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
4.知道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发展要
求
树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懂得证据是我们打官司最有力的武器。
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证据的重要作用。
说明②各诉讼法中对证据种类的不同规定。
③举证责任倒置。
④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不同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第五框题律师面面观
基本要
求
发展要
求
1.了解律师的含义、基本职责和业务。
2.知道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辩护人的职能。
3.了解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
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律师在参与诉讼时的不同称谓――辩护人、代理人。
说明②我国法律保障刑事案件被告人享有辩护权。
③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关于政府在法律援助中的责
任的规定。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5课时,每框题1课时。
2.教学方法
⑴第一框题“不打官司解决纠纷”的教学方法建议:
本框题教学时可利用《秋菊打官司》的影视资料。教学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
生先观看电影,或者教师对电影中与本框题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作剪辑之后在课堂
上播放(也为下一框的学习预设伏笔)。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秋菊和村长之间的
纠纷一定要通过打官司才能解决吗?在打官司之前,他们采用了那些解决纠纷的方
式?这些方式有何不同?这些方式为什么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等等。可以让学生
分组探讨,相互之间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本框题教学也要重视自学阅读的方法,通
过教师辅导使学生初步比较非诉讼解决纠纷的三种主要方式,懂得解决纠纷要有法
制的观念,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
⑵第二框题“心中有数打官司”的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案例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前一节课所使用的《秋菊打官司》的影视资料,
针对本框题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
考和探究。
⑶第三框题“诉讼的基本程序”的教学方法建议:
本框题详细介绍了诉讼的基本程序,当公民需要诉诸法律时,在了解自己的诉
讼权利后,就面临着如何启动诉讼程序的问题。教学中可以采用归纳法——通过对
三目内容的学习能够归纳出诉讼的基本程序和开庭审理的基本程序(主要了解民事
诉讼的一审程序);情景模拟法——在本课学习或者本专题结束之后可以选择一个民
事案例开设一堂学生模拟法庭课。
⑷第四框题“用证据说话”的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案例情景教学,适当拓展第一目的“案例情景”导入分析,达成三维目标。
第一目题,通过晓捷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证据的问题。为了加深学生的认
识,可以作一个关于“中学生证据意识”的课堂问卷调查(如你平时到商店购买商品
或者在消费场合消费时是否索要发票,向同学借钱是否写借条等?),结合案例和调
查的情况反思重视证据的重要性。
第二目题是学习的重点,在了解我国诉讼法中规定的举证责任后,注意运用比
较方法使学生明确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⑸第五框题“律师面面观”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可采用合适的视频材料(如电视剧或者“法治在线”栏目中律师参与的
法庭辩护场景),使学生对律师职业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的方
式对律师职业作进一步了解。
第二目题,着重说明律师担任辩护人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的作用,澄清“律
师替犯罪嫌疑人辩护是帮坏人说话”的观念,使学生对律师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目题主要了解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
本课教学结束后可以邀请一位律师与学生进行交流。
本文发布于:2022-08-11 11:0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693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